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脑出血案例
【案例概要】
患者李某某,女性,75岁,小学文化,某棉纺厂退休工人。
(一)主观资料(S)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个月。
患者2个月前洗澡时,家属发现其一直未出来,开门后发现患者倒地、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无舌咬伤、口吐白沫及二便失禁等,急叫“120”送至某三级医院,头颅CT示“左侧底节出血(量约15ml)”,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意识障碍好转。住院45天时复查磁共振、CT提示脑出血已吸收完全,病情稳定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
糖尿病史10余年,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治疗,具体血糖不详。2004年因肢体无力,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治疗后未留明显后遗症。“高脂血症”病史6年,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史。不吸烟,不嗜酒。饮食规律,每日主食量约150g、食盐量约8g。发病前规律运动,发病后一直卧床。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兄弟姐妹5人,体健。爱人患糖尿病、冠心病;1子1女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二)客观资料(O)
1.体格检查
BP 130/60mmHg,身高158cm、体重75kg、BMI 30.04kg/m 2。双侧颈部血管、锁骨下动脉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3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神志清楚,右侧面纹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上肢肌力0级,右侧下肢肌力Ⅱ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巴宾斯基征(+)。
2.辅助检查
化验:FPG 7.04mmol/L;LDL-C 3.59mmol/L;BUN 7.5mmol/L;Cr 61μmoL/L;K + 3.65mmol/L。
(三)问题评估(A)
1.目前诊断
脑出血(左侧基底节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2.目前存在健康问题
(1)目前脑出血恢复期,磁共振、CT提示脑出血已吸收完全;但脑出血已发作2次,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延缓疾病发生发展,避免再次发生。
(2)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老年女性;肥胖;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空腹血糖控制较好;既往有“脑出血”病史。
(3)语言欠流利,右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独立完成穿衣、起床,因行动不便而缺少运动。
(4)其他:退休多年,收入不高;依从性好;家庭和睦,能提供较好心理、和生活照顾。
(四)处理计划(P)
1.诊断计划
(1)完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眼底检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踝臂指数等,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
(2)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重点掌握患者血糖、血脂是否达标,监测血压。
2.治疗计划
(1)非药物治疗
1)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发放“限盐处方”指导低盐饮食;发放“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糖尿病饮食。
2)运动:
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一直卧床,建议家属辅助患肢被动运动、健肢和患肢的力量运动(如沙包、哑铃、握力器)等。
3)制订康复计划:
坚持训练,尽可能独立完成穿衣、起床。患者康复重点是右膝、右踝、右肘、右腕关节的功能训练及言语治疗。①物理治疗:抗痉挛治疗;肢体运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和扩大训练,关节肌肉被动运动、主动及辅助运动、主动及阻力运动,加强对髋、膝、踝等关节的控制能力;通过交叉迈步、前后迈步及行走、上下台阶等训练提高步行能力;②作业治疗:分指器训练、擦桌子训练;手杖、步行器、轮椅使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起床、梳理、文字书写等;③言语治疗:包括听觉训练,促进语言理解、口语表达,恢复或改善构音功能,提高语音清晰度;利用传统医学帮助改善与语言产生有关的肌肉、关节的运动功能。
4)心理指导:
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制订的治疗方案,动员患者接受专科诊断及治疗。
(2)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阿托伐他汀20mg qn;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 bid、阿卡波糖50mg tid。
3.全科医生建议
指导家庭成员:①辅助完成患者肢体功能训练;②监督饮食控制及按时服药;③定期为患者测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
【评价】
(一)流行状况
脑出血较脑梗死发病率低,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但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即使存活也往往遗留更严重的残疾,因此对其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积极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二)危险因素
1.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患者的年龄。
2.可控的危险因素
该患者存在:①2型糖尿病;②肥胖;③缺乏体育运动。
(三)心理-社会评价
患者性情平和,与人友好,处事宽容。退休多年,脑卒中后一直卧床,与社区居民接触少。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担心拖累子女,现存在情绪焦虑、紧张;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不十分了解,总是担心再次发作脑卒中。针对上述情况,应积极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脑卒中的可控可防性、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如何进行康复,消除患者焦虑心态,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四)家庭评价
患者家庭和睦,子女孝顺,虽退休收入不高但可以负担自己的治疗费用。子女照顾患者起居,并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子女文化水平较高,能够充分理解全科医生的指导建议,配合治疗。
(五)协调性和连续性照顾——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卒中发生后,除积极对症处理外,往往缺少更有效的特殊治疗。因此,尽早开始准确的、持续的康复治疗成为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1.急性期
发病后2~4周。此期主要问题是:①心理障碍;②肢体运动障碍;③言语障碍;④吞咽障碍等。康复目标是:进行心理调整、肢体运动、改善吞咽言语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1)正确肢位的摆放:①患侧卧位;②健侧卧位;③仰卧位;④半卧位。
(2)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一般按从患侧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要轻柔缓慢。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和手指屈伸,髋关节外展、内收和屈伸,膝关节屈伸,足背屈和伸。急性期病情稳定后每天做两次。
(3)体位变换:主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可以改善患者患肢的肌张力,一般2~3小时可以变换体位一次。
(4)从卧位到坐位练习。
(5)坐位平衡训练: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静态坐位平衡练习,动态坐位平衡练习。
(6)坐位到立位训练:包括辅助从坐位到立位的训练和主动从坐位到立位的训练。
(7)转移训练:训练患者从轮椅到床,从床到轮椅的训练。
(8)吞咽功能训练:患病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摄食、饮水,甚至引起吸入性肺部感染。早期解决吞咽功能问题对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9)言语治疗:根据言语功能障碍的类型及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言语训练。
(10)ADL的训练:主要对床上的进食、穿衣和个人卫生进行评估和训练。
(11)心理治疗:患者发病后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评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可心理门诊治疗。
2.恢复期
发病后1~6个月。此期的主要问题:①肌张力增高,痉挛加重;②异常运动模式,异常姿势。康复目标:抑制痉挛与共同运动模式、诱发分离运动、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促进和改善偏瘫肢体运动的独立性、协调性;改善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达到治疗性步行能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患侧肢体的运动训练:
通过使用神经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等)、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等达到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促进分离运动出现,抑制共同运动,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等。
(2)平衡训练:
根据患者平衡能力的评定,有针对性地进行跪位训练(四点、三点、两点、一点跪位训练),坐位平衡、立位平衡训练。
(3)ADL训练:
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主要进行个人卫生、穿脱衣服、两便处理、支具及矫形器的使用。
(4)步行能力训练:
通过对患者步行能力的评定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平衡杠内步行训练,使患者能够正确地独立步行。
3.后遗症期
一般患病1~2年即进入后遗症期。康复目标:利用辅助手段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改善,达到尽快回归家庭的水平。
(1)手杖和步行器的使用:
不要过早地使用,应恰当地使用手杖和步行器作为步行训练的一种过渡。
(2)轮椅的使用:
可使患者尽早脱离病床,获得坐位的安全感和手的合适支撑;可使患者的移动简单化;患者可获更大的独立性。
(3)支具、自助具的使用:
支具能支持体重、预防挛缩畸形、控制不随意运动;使站立相稳定、摆动相容易控制,得到接近正常的步行模式。自助具能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4)环境改造:
通过对居家环境的改造,使患者出行、如厕、饮食等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5)职业训练或指导:
对功能恢复较好又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可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训练。
(6)对长期卧床者的照顾:
在家属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床上或椅上(包括轮椅)活动,精心护理。
4.并发症的治疗
(1)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
根据情况进行膀胱与直肠功能训练。
(2)肩部功能障碍:
对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和肩手综合征引起的肩部功能障碍应首先对其进行评定,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治疗、手法治疗或使用支具。
(3)关节活动障碍:
根据评定结果和不同原因采用关节松动术、牵伸、理疗、矫形器等治疗。
(4)骨质疏松:
如果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可采用运动、药物等方法治疗。
本例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每周2次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做穿衣及起床训练、患肢力量及功能训练;家属每日3次在家中为患者做肢体被动运动,每次30分钟,并督促患者坚持饮食控制与降糖药物治疗。
(六)社会资源利用
患者家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路15分钟左右。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每周就诊2次。监测血糖、血压,每月就诊2次左右。每年去三级医院就诊1~2次。
【案例提示】
我国已处在老龄化社会,老人患病多,而医疗资源紧缺,依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治疗、康复,不仅可以缓解大医院的诊治压力,也是多数老人愿意选择的就医方式。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是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是持续管理慢性病患者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家庭资源可以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例患者的家属在饮食调整,血糖监测及康复治疗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严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