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4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科)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是指对儿童从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素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是否适合的评估。获取平衡的营养是保证小儿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通过营养状况评估能及时发现儿童的营养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临床评价和营养调查两部分。
一、临床评价
临床评价包括饮食史询问及一般体格检查。
(一)饮食史询问
1.询问儿童在家及托幼机构的饮食情况,如每日或每餐进食各类食品的量、食欲的好坏、饮食习惯和烹调方式等,以及有无挑食、偏食和吃零食等情况。
2.对哺母乳的婴儿应了解哺乳的次数,哺乳后婴儿的情况,辅食添加情况等。
3.人工喂养者要了解喂食何种乳品或代乳品,冲调比例,每日喂哺量,辅食添加情况等。
通过询问饮食史可大致了解小儿每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此外还应了解有无营养缺乏症的表现,如消瘦、乏力、夜盲、夜啼、出汗和面色苍白等。
(二)体格检查
应注意小儿有无营养缺乏症或紊乱的体征,如身材胖瘦、皮下脂肪厚薄、有无水肿等。还应观察小儿面色、皮肤、毛发、眼角膜、口角、骨骼及神经反射等有无异常,通过体格检查常可获得营养性疾病的第一手资料。
二、营养调查
完善的营养调查应包括临床表现、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
(一)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注意有关营养素缺乏体征。
(二)体格测量和评价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对营养的变化极为敏感,能动态反映总体营养状况。体格发育监测儿童生长状态及生长速率变化是儿童营养状况评价的最简单和直观方法。体格测量和评价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皮褶厚度的测量以及由这些指标综合计算的比值。身高和体重可综合反映蛋白质、热能和一些无机盐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皮褶厚度可推算出全身脂肪的含量,与膳食热能的供给量密切相关。上述3项指标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营养状况的必测项目。
(三)膳食调查
1.膳食调查方法
(1)询问法:
通过询问了解儿童膳食构成及每餐进食量,采用询问前1~3日进食情况进行计算。适用于散居儿童的膳食调查,此方法使用方便但不够准确。
(2)记账法:
通过记录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及每餐用膳人数,计算每人进食各类食物量,换算出各类营养素及能量的摄入量,作出膳食评价。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集体儿童的膳食调查。
(3)称重法:
一般调查3~5日,对每日每餐所摄取的各种食物的生重、熟重及剩余食物的重量进行称量并记录。通过实际称量各餐进食量,以生熟比例计算出实际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当日能量及主要营养素的人均摄入量。适用于集体儿童的膳食调查,此法较为准确,但相对复杂,调查时间较长。
2.膳食调查评价
(1)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
在膳食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后,即可得到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将此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较,评价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是否充足。当能量摄入> 85%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时表示能量摄入足够,< 70%说明能量摄入不足;当蛋白质摄入> 80%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时表示蛋白质摄入足够,< 70%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应占膳食中蛋白质1/2以上;矿物质、维生素摄入应> 80%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
(2)宏量营养素供能比:
膳食中营养素比例应适当,即蛋白质产能应占总能量的12%~15%,脂类占总能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
(3)膳食能量分布:
每日三餐食物供能也应适当,即早餐供能占总能量的25%~30%,中餐占总能量的40%~45%,点心占总能量的10%,晚餐占总能量的25%~30%。
(四)实验室检查
了解机体某种营养素贮存、缺乏水平。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小儿体液或排泄物中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或其他有关的化学成分,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常用指标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血钙、磷、锌及维生素A、B、C、D等;24小时尿中维生素B、C的排出量;血液有关代谢的酶或辅酶测定,如碱性磷酸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各种测定结果需参照有关正常值并结合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儿童主要的营养问题
目前儿童营养问题较为突出,主要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营养素摄入不足
1.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在儿童中的主要表现是生长迟缓和低体重,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4.3%和7.8%。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儿童,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更高,是城市的3~4倍。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对于儿童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2岁以内的营养不良多不可逆。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有长期食物摄入量低于推荐量,喂养方法不当,食物单调或继发疾病。
2.微量营养素缺乏
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微量营养素铁、锌、碘缺乏较为常见,铁缺乏不仅会发生贫血、免疫功能下降、挑食厌食异食癖,还可引起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影响青少年的学习;锌缺乏常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碘缺乏可影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引起智力发育障碍,并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肿大;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可引起骨骼发育不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佝偻病;儿童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和角膜干燥症、毛囊角化、反复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贫血,我国为维生素A缺乏中度流行地区,农村一些地区儿童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高达60%。
(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
获取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小儿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可导致营养失衡。宏量营养素之间以及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在儿童中较常见。其中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其危害主要包括:
1.对生理功能的损伤
肺通气减少,肺功能减弱,肺活量明显降低,儿童期肥胖还与哮喘发病有关;肥胖额外增加的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使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增高,心功能降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紊乱,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导致2型糖尿病,且肥胖儿童容易出现性早熟;肥胖使儿童运动能力下降,少动和静坐又加重了脂肪的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2.心理障碍
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受损,缺乏自信,自卑,防备心理增强,心理行为障碍使肥胖儿童失去社交机会,使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3.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不但影响儿童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最为密切,肥胖也可导致脂代谢失衡,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基础;肥胖对胰岛素代谢的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成年期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三)营养过剩与“富裕性疾病”
合理的营养,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十分有益,而摄入过多的营养不但无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富裕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
1.蛋白质过多
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氮是经肾脏排出的,肾脏排氮量有一定限度。婴幼儿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将体内过多的氮排出。若小儿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多,可引起高脂血症。
2.脂肪过多
可发生肥胖病。儿童在1岁内摄入脂肪过多,大多数在成年后易患肥胖症。由于肥胖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极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3.碳水化合物过多
食糖属于精制碳水化合物,儿童摄入过多,除代谢需要外,其余则转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可发生肥胖症,并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
4.维生素A过多
如果小儿一次服用维生素A制剂超过30万IU即可发生急性中毒;婴幼儿每日摄入超过10万IU,超过6个月即可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嗜睡或过度兴奋,前囟隆起、张力增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高颅压症状;慢性中毒常见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易激惹烦躁,伴毛发稀少干枯,皮肤干燥、脱屑、唇干裂和鼻出血等皮肤黏膜损伤现象。
5.维生素D过多
如果小儿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或对维生素D敏感者可导致中毒。一般认为正常小儿每日服用维生素D制剂2万~5万IU或每日服用2000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服用4000IU,连续1~3个月即可中毒。其早期症状为低热、烦躁不安、心律不齐、厌食、恶心、呕吐、腹痛、顽固性便秘,重症可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惊厥、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烦渴、尿频以及脱水、酸中毒和高钠血症,甚至可导致慢性肾功能损害和血管、组织钙化等。

(竺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