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全科医生临床操作中的人文关怀
一、医疗目的与人文关怀
医学从产生的那天开始,其目的就是控制疾病,保障健康。而随着经济、社会、法律和政治等因素的变化,医学目的、医疗活动和保健政策也日趋完善。美国纽约哈斯廷斯研究中心在1996年提出新的医学目的,即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与维持健康;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治疗和照料疾病,照料无法治愈者;避免早亡,追求安详。在实现这一医学目的的整体医疗服务活动中,越来越关注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关注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间的互动。因此,医疗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医学实践应为医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文”内涵极其丰富,“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也可以说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广义上,在医疗工作范畴中,医学的服务对象是全人。那么,生物圈、文化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人类是生活在这个基本环境中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人均是精神、意志和机体的组合体,生活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均有特异性的个人行为与生物构造,处于独特的生物、心理、社会、经济环境当中。另外,每个人均有特异的生活方式、个人时间、工作安排及社区环境。因此,个人健康取决于所有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医疗服务也必须要兼顾上述所有因素来提供。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在全科医疗主导的基本卫生保健和全科诊疗工作中,尤其要求注重医疗行为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建立长期稳定、良性互动的医患关系,进而确保患者安全与医疗照顾的质量。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一定要避免下述两种情况:即对患者自主权的错误理解和第三方不恰当的干预。①医生若完全遵从患者的独立自主性,会导致患者控制其自身的医疗保健工作全过程,医生的高明医术就大打折扣甚至毫无用武之地。②当第三方、专业标准与自身信誉这些因素相互冲突时,医生必须保持对各方忠诚程度的平衡。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与成功维持将是非常重要的。
全科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应该贯穿于患者就医的整个过程以及院外照顾全程,从门急诊患者的接诊、检查到取药离院,从住院患者的入院接待、检查和处置到服务保障,从健康人群保健、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和体检筛查到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照顾与监控随访以及善终服务。而医疗服务中必然涉及医生对患者实施临床检查与诊疗操作,该过程可以说是医患直接而亲密的接触过程,也是患者最能切身体验到照顾关爱与医疗质量的过程,因此,更加要求在医务人员的临床检查与诊疗操作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人性化服务的训练。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患者的诊疗活动中,既要合理安排并熟练运用全科诊疗中所必需的临床检查与操作技能,更要懂得尊重患者的尊严和自主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诊疗全程中,始终让患者体验到温暖如春、体贴入微的照顾与关爱。在对患者的临床检查与诊疗过程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人性化的全科诊疗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合格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全科医疗临床检查操作中人文关怀的总体要求
首先要符合伦理要求,在具备整体观念的同时还要强调重视个体化表现与要求。医生不但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也像其所服务的患者一样,拥有自己的价值观、社会观、教育、态度与感受,并且带着自己的这些特点与患者建立了一对一且长期保持的医患关系。非常值得重视的是,医患关系内的主体双方在上述几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从而影响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因此,医生务求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检查操作服务时要做到实现医学目的的同时又符合患者的文化观念与习惯。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应该在自己固有的态度、优势和弱点、价值观和信念的基础上,在与自己所服务对象的关系中致力于实现理解与学习,因此,要加强行为反思、洞察力和自我认知。每一位医生都要诚实客观的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优势、弱点和喜好,当必须为患者施行某项自己不擅长的临床检查或操作时,不能怕影响患者的信任度或自己的自尊心而强行为之,而是应该求助于周围的同事甚至转诊至专科医疗。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应该给予他人公平尊重、避免歧视。在与患者、家属、同事以及相关的其他人打交道时,尽量采取非主观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同时,重视个体化与多样性。要认识到并采取措施消除自己、他人或医疗服务团队、体系内可能存在的歧视和不公平。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开诚布公地与他人如同事、患者讨论彼此的观点、价值观,并正视存在的冲突与差异。同时,保证为每一位服务对象提供平等的医疗保健机会,并激发其个人主观能动性配合诊疗。识别并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中的各种冲突,比如临床检查操作中的伦理冲突,作为临床医生的角色与患者的主张意愿或医疗机构的利益发展之间的冲突等。帮助营造各方均能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的医疗环境,并且认真对待彼此的不同观点,对于任何一方的侮辱、专断、欺凌性行为绝不容忍或姑息,杜绝用患者所患疾病或患者的显著特征称呼患者。在制定临床检查操作计划及决策时,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患者想法、关切和期望的基础上,结合病情需要,与患者共同协商确定。临床检查操作前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增强患者对临床检查操作的理解,实现患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做出既满足自身需求又有利于诊疗配合的决策,同时避免医患纠纷及投诉。另外,在临床操作检查过程中,应及时敏感地发现患者的不适反应、反馈或投诉,在真诚致歉的同时应及时调整医疗行为加以补救。最后,应以公平客观,诚实公正,认真细致的方式记录临床检查操作的过程与结果信息。并且以患者可理解的方式向患者细致充分地传递相关信息,求证患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全科医疗常规临床检查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者的准备
医生仪表整洁、端庄,穿着、发式得体,指甲要剪短。规范洗手、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后方可进行检查。根据规定佩戴医学专用手套、根据最佳实践指南安全有效地使用设备和检查器械、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导致医源性感染。确保在各种情景下(医院诊疗室、家访、急诊等)均能够熟练准确的完成所要执行的临床检查与操作。
(二)检查环境的准备
检查室、诊室温度要适宜,被检查者裸露的部位不应感到寒冷。室内光线要合适,视诊应在间接光线下进行,亦可借助灯光。某些检查,如黄疸、发绀的观察,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
(三)检查器具的准备
应根据检查需要准备器具及配套设施。常用的检查用品包括压舌板、手电筒、听诊器、血压表(计)、消毒湿纸巾或洗手液等。确保电源、插头有电可用。另外,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检查还需要准备相应的专科检查设备。尽量避免在检查期间缺少某一用品,而延长患者的检查时间。
(四)检查前征得患者同意并交待检查相关事项
针对操作性的处理和检查,要采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意义、过程步骤、可能的不适和风险、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基于证据的信息,确保患者完全理解,使其在身体和心理双方面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的配合。遵守医疗法律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有自主行为能力或必要时血缘亲属或伴侣的参与。面对不同意进行必要检查和操作的患者,医生要做出冷静适当的反馈。
(五)检查程序与技巧的要求
对于卧床患者,检查者须站在患者的右侧;对于坐位患者则根据检查操作需要确定医生的站位。首先,要按顺序进行临床检查,即由全身到局部,由上而下,由浅而深,由轻而重,由健侧至患侧的检查顺序,避免忽视全身而只注重局部。检查要全面系统,双侧对比,以免遗漏重要的阳性体征。其次,要结合诊疗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系统方法进行临床检查或操作,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发现,要注意脏器的正常位置、大小以及常见变异,以免将腹直肌、浮肋、游走肾或器官异位误认为异常包块,合理安排进一步计划。此外,检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的暴力操作,防止患者因疼痛产生肌肉紧张,影响诊疗服务效果。下腹部检查操作前,必要时患者需排空大小便,以免影响操作过程或获得假阳性结果。
(六)检查开始前进行有效沟通缓解患者压力与紧张感
检查前热情问候患者。针对患者的职业、年龄、性别和地区习惯,采用合适的语气、语言进行问候,对老年患者可与之握手,使患者感到舒服、亲切。如患者乘坐轮椅、平车或拄拐杖、搀扶进入诊室,医生应起身迎接,安顿好合适的位置后,再回到医生位置。与患者打招呼后,要先请患者坐稳后,再开始与之交流。与患者交流时,医生要注意位置、姿势、语言及肢体语言。医生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或侧身交谈,注意力要集中在患者身上,并表现出耐心、诚心,保持眼神的交流,认真倾听,并恰当地使用手势或肢体语言。也要认真听取患者诉说,收集患者的姿势、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在倾听的同时,还要认真记录。
(七)实施检查的技巧
需要卧床检查时,需帮助或扶患者到检查床上就位。
冬季为患者听诊时,在听诊器接触皮肤之前,要用手温暖听诊器胸件,然后再进行听诊,既要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又要避免检查不彻底、不到位。进行各项检查操作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式使患者放松,随时关注监测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最小化不适,并确保患者愿意继续接受检查或医疗操作。
(八)实施检查操作要充分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
基于个体性格习惯、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某些患者对检查操作隐私性的看法可能与众不同,医生应当做好事前交流、充分尊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若需要暴露患者身体进行检查时,身体暴露要适当,同时用衣物或被褥遮蔽不需要检查操作的部位。
(九)儿科检查的注意事项
哭闹本身就是体征之一。要通过观察了解患儿病情,如有可能应与患儿进行交流,要以表扬为主,争取患儿的合作。专业检查注意事项参见第十三章。
(十)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性生活史,无性生活史者禁止行窥阴器和经阴道、腹部双合诊检查,但可行经直肠和腹部双合诊。经期内应尽量避免经阴道检查,如怀疑非经期出血,则须行阴道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和大致出血量,但必须在严格消毒外阴后进行,要用一次性无菌器械或消毒合格重复性使用器械。每检查一位患者,应更换一次性臀部垫巾,以防交叉感染。专业检查注意事项参见第十二章。
(十一)敏感部位检查的注意事项
医生进行男性、女性隐私部位如肛门直肠检查、内外生殖器检查时,应有适当的陪护人在场,如要求其他医务人员或经患者同意的其他人员在场。
(十二)异常发现的处理
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应予以安慰,必要时中止检查。发现异常体征,可反复检查或请其他医生帮助检查,如仍不能确诊,则可建议转诊至相应综合性医院借助仪器设备检查使其确诊,如心脏杂音,可借助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瓣膜情况等。
(十三)检查操作完毕时妥善合理的安排患者的后续护理与随访
要协助患者由卧位坐起,或由坐位变为卧位。帮助患者时不要用力过猛。根据患者需求,对检查操作结果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加强后续护理与随访注意事项的交待,以使患者及相关人员更好配合进一步诊疗安排。检查操作中发现相关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问题,要给予有利于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恰当处理。
(于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