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博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孟母教子

儒家学派从孔子开始,开枝散叶,经过一百多年的成长,到战国中期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弟子遍布天下,涌现出许多奇才,孟子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

他本来是鲁国孟氏的后裔,也就是当年那个祸乱鲁国的庆父的后人。尽管三桓(孟氏、叔孙氏、季氏)已经在鲁国掌权,但孟子的家庭属于没落贵族,穷困潦倒。特别是他父亲死得早,他母亲一个人带着年幼的他在邹国生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

但孟子的母亲却是一位贤德的妇人。她非常看重儿子的教育,不管生活多么困难,都一心一意要把儿子培养成经天纬地的大才。

据说他们母子最早居住的地方靠近墓地,周围天天有办丧事的队伍吹吹打打地经过,没多久,孟母就发现自己的儿子跟那些人学起来了,带着左邻右舍一群小孩,在墙角扮成“孝子贤孙”,对着“灵牌”又是跪拜又是哭喊的。

孟母说:“这样不行啊,得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啊?”所以赶紧带着孟子搬走了。

他们搬到市场旁边,附近是一群杀猪匠。没过多久,孟子又学他们的样子,跟小孩们扮演屠夫和买肉的,你一言我一语地讨价还价。

孟母说:“这样也不行,这里不是可以长久居住的地方。”又带着孟子搬走了。

这次来到一座孔庙附近,每个月初一十五,都有许多官员来这里祭拜,他们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揖让进退,处处符合礼仪。孟子也跟着他们学待人接物的礼节,很快变得彬彬有礼了。

孟母才说:“这里才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呀。”于是母子二人在这里常住了下来。

“孟母三迁”也成为教育后代的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孟母教子的另一个准则是“以身作则”。

也是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邻家杀猪,他看到后问母亲:“他们杀猪干什么?”

母亲随口答道:“给你吃的。”

孟子听了很高兴,整天盼着隔壁送猪肉过来。

孟母看到这情形就后悔了,说:“我当初怀这孩子的时候,席子不放端正不坐,肉切得不整齐不吃,就是为了培养他正直的人品。现在我带头教他骗人,这不是太不应该了吗?”

于是孟母拿出辛苦省下的钱,去隔壁把他们的猪肉买了一些回来给孟子吃,以兑现自己的承诺,亲自向孟子示范了什么叫“言出必践”。

另一则著名的传说是说明孟母如何“劝学”的。

孟子年少的时候在外面求学,有一次回家,母亲问他:“最近学问有什么长进?”

他不经意地回答:“跟以前差不多吧。”

孟母正在织布机上纺织,听说这话,拿起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就把正在织的一匹布剪断了,然后训斥他说:“做学问就像织布,一旦断掉,再要补回来就要多花很多功夫了。你一时懈怠,会导致前功尽弃啊。”

孟子大受震动,从那以后便认真钻研学问,一刻也不敢懈怠了,最后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儒。

……

孟母教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真假不必去追究,关键是后世的儒家通过这些故事在传达他们的理念——教育的理念,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