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窃国路
晋国被自己的公卿们瓜分的时候,另一个大国齐国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消灭这个国家的是一个外来的家族——田氏。
春秋早期,陈厉公有个儿子叫陈完。
传说他刚出生的时候,周朝的太史替他占卜,说他“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他的子孙后代将会占有别的国家。不过这个传说可能只是田氏后人给自己脸上贴金。
陈完六岁的时候,陈厉公被自己的侄儿杀死,君位被抢走,陈完也失去了继位的机会,后来沦落为朝廷里的一个大夫。
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跟当时的太子御寇私交非常好,但太子不知道为什么事惹怒了陈宣公,被陈宣公杀了。陈完看到形势不对,携带全家老小逃到齐国避难,被一代雄主齐桓公收留。
齐桓公很赏识他,想任命他做卿士。陈完可能是考虑到自己在齐国没有根基,怕被人嫉妒,推掉了桓公的任命,只接受了一个工正的官职。
当时“陈”跟“田”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后来陈完就改为田氏,称为田完,他是田氏的第一代宗主。
田氏从此世代在齐国做官,无功倒也无过,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四代。
到了第五代田无宇(田桓子)的时候,田氏开始进入军方高层。田无宇曾在灭莱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田穰苴(司马穰苴)更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田氏因此渐渐膨胀为齐国一个重要的公卿家族。
那时当政的齐庄公是著名的昏君,没几年就被崔杼杀了。继位的齐景公任命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崔杼不久以后又被庆封灭门,在这种局势下,齐国国政一团混乱,世家大族开始野蛮生长,抢夺空出来的位置。
公元前545年10月,庆封外出打猎。田、鲍、高、栾四家合谋,趁着齐景公举行秋祭的机会包围了他们,剿灭了庆封的家族,把庆封赶出了齐国,齐国国政落入四大家族之手。
消灭掉共同的敌人以后,四大家族内部分为两派。高、栾两家的关系比较好,两家的家主高彊与栾施都是酒鬼,常常聚在一起痛饮。而力量较弱的田、鲍两家则联合起来对抗他们。两派势力一直在明里暗里较劲。
公元前532年,忽然有人向田、鲍两家告密,说高、栾两家准备攻打他们。
田桓子也不问真假,先让族人们做好战斗准备,然后亲自去见鲍文子。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喝得醉醺醺的高彊正在策马狂奔。派人一打听,果然高、栾两个酒鬼又凑在一起喝酒了,看来他们准备发起进攻这事是谣言呀!
田桓子来到鲍家,看见鲍家的人已经全副武装跃跃欲试了。田桓子对鲍文子说了高、栾两人在喝酒的事。两人一合计,既然已经听信谣言做了战斗准备,这事一传出去,高、栾两家肯定不干,索性真的发起战斗,趁他们没防备的时候灭掉他们两家算了。
两个家族就这样无端发起了攻击,但他们首先攻打的并不是高、栾两家,而是齐景公。
两个家族的士兵潮水般涌向齐王宫,攻打王宫最外面的虎门,希望迫使齐景公支持自己。
关键时刻,晏婴穿上朝服来到虎门。他是景公最信任的宠臣,四大家族都赶紧凑过来招降他,晏婴却不回应。
晏婴的手下问他:“我们应该支持哪家?”
晏婴冷冷地说:“都不是好人。”
这时宫内派人来召晏婴,晏婴便进去了。两大家族的人在外面等消息。不一会儿,宫门大开,大夫王黑打着齐景公的旗帜出来,郑重宣布:景公支持田、鲍两家!
君王公开选边站,双方的力量对比顿时发生重大变化。两派力量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发生了多次战斗,田、鲍两家全部获胜,逐渐挤压高、栾两家的势力。最终,高、栾两家彻底溃败,高彊与栾施逃到了鲁国,国内的家产被田、鲍瓜分。田、鲍两个家族从此在朝堂上称王称霸,无人可挡。
晏婴却私下对田桓子说:“建议您把分到的高、栾的家产都献给国家。”
田桓子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目前还需要“韬光养晦”。于是把抢来的那些财产土地全部捐给齐景公,又推掉了景公对他的封赏,并向景公请求退休,到莒(jǔ)地去养老。
他又从国外召回了当年被高氏赶走的子山、子商等公子,为他们准备好各种生活用品,把他们送回原来的封邑去,继续过原来的贵族生活。
他广施恩惠,利用手上的权力,给各位王孙公子增加俸禄;没有俸禄的,就赐给他们封邑;对于国内的贫苦百姓,则私下送粮食。从此齐国上上下下都感激田桓子的恩德。
最后连齐景公都觉得田桓子人太好了,在众人的请求之下,把高唐这个地方封赏给他,田氏的势力由此进一步膨胀。
田桓子的儿子田僖子也非常善于收买人心。他首创了“小斗入大斗出”的做法。每次有人向他借粮,他就用大斗量好借给别人,等别人还粮食的时候,他却用小斗来测量,这样别人每次借粮都会“占到便宜”。久而久之,举国上下都夸赞他是贤良之人,齐人心里只记着田氏的恩惠,而忘记了国君。
晏婴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劝齐景公注意防范,景公却不以为意。晏婴因此私下对晋国大臣说:“看来齐国政权终究要落入田氏之手了。”那是公元前539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