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妙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如果在你21岁的时候,接到了一项任务,你会被指定跟着一个人去世界的某个地方,你无法决定去哪里,跟着去就对了,大概率是远离你所有家人和朋友的新环境;你必须在到达那个地方之后,立即安排你们住的地方,然后,一周之内你开始有独立的工作,有自己稳定的收入;两周之内找到朋友,拥有自己的圈子,熟悉当地文化,圆滑地与各种人打交道;三周之内完全能够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突发问题;四周之内从生活到工作,一切井井有条,当然你做以上事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任何报酬(你找到的工作的全部收入是你们生活开销的一部分)。同时,有随时搬家换去另一个地方的可能,换到哪里,什么时候换,同样由不得你,但以上的任务要求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你跟随的那个人可以随意地批评你、指责你、将不满意你的地方随意放大,发泄自己的不满,即使你找到工作,那个人会对你的工作百般批评,即使你包揽所有家务,那个人会对认为吸尘器的声音很吵…因此你在整个过程中你不能犯错,不能有情绪,甚至“犯错”与否,标准也由不得你,全凭“那个人”的心情,同时,当“那个人”将对你的指责无限放大并每天挂在嘴边的时候,你被要求要保持开心,要打心底里觉得非常满足,不可以有半句埋怨或一丝失落。

这个任务的前提是,你是一个平凡的人。

你会接受还是拒绝。

可能你会问,如此苛刻的要求,你能得到的对价是什么?

作为故事主角的你,在做选择前的考虑是你会得到真爱;如果真爱是你对美妙人生的定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可以间接地把对价理解为获得美妙人生。那么整个事情在你看来就是真正完成高强度的任务随之获得美妙人生。

但如果以“观众”的上帝视角看,我会告诉你,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得不到完美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成功的事业,得不到美满的家庭,得不到任何成就感,甚至你将渐渐找不到自我。而且更为讽刺的是,在做出选择之前,这个任务是被包装成带有某种甜蜜气息的东西呈现给你的:“你会被指定跟着一个人去世界的某个地方,然后你们将一起奋斗,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包装后的任务听起来简直是童话,谁不想过这样的美妙人生呢。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当局者的自己,真希望可以越早越好。

总之大概六年前,我选择接受了上述这个任务,并且已经做到了开篇第一段“最重要的是”这句之前的所有要求。庆幸的是我还没能做到“不能有情绪”,否则我现在就不会坐下来写这本《关于美妙人生》了。或者说这本书就是因为我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确实有情绪了,那种难以自我消化的令我夜不能寐的从个体拓展到群体视角的复杂情绪。

当读到任务中“跟着”两个字的时候,可能你已经意识到,这类任务大概率是给女性的。

平凡的年轻女性。

在面对如此重要的选择的时候(当时可能不觉得这很重要,但的确是足以决定自己的人生的选择),有些女性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就“跟着”出发了,有些则是经过思考之后进行了选择,选择接受这一任务的,还有些则是做任务的中途改变了想法因而放弃此任务转向另一个任务。其实有选择的人和没有机会选择的人殊途同归。

你可能猜我想表达的任务是指婚姻。是也不是,要看个体差异。是有婚姻的成分,但又不只是这个狭隘的概念。有些女性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献给婚姻的,她们相信婚姻幸福等同于美妙人生;有些女性一生献给事业,她们相信事业是一切的保障;有些则十分中庸,婚姻和事业都要一些但也都不多要,他们相信平衡和知足即是幸福。我对于以上女性所相信的价值观十分理解(我也同样相信着什么),但我对于她们是否真的获得了”说好的“的那个对价——”美妙人生“,就不知结果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有各种各样的际遇,那么对于女性,当然是有千千万万中人生,我从不否认。

我也是独特的个体,只不过目前的生活,和十多年前我设想过的美妙人生,的确甚远。最近常常在想,众多独特的个体组成的女性群体,应该是某些微妙的共性,那些特点是在男权社会中长期累加的无人过问的灰尘,时间愈久就愈发压抑,这种压抑甚至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人深一些,有人浅一些,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看到痕迹。

我在书中所写的女性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她们在相同的圈子里或固定行业中,每个日常都在为工作或为生活努力奋斗,包括我自己;她们的故事是经过了我的主观整理或复杂整合后,将这其中一切真实的、虚构的、出众的、荒谬的、独特的的东西通过每一个章节呈现出来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书中的女性生活在中产水平及以上,每个人都拥有众人眼中的美妙人生,虽然她们心里觉得有时这种生活很可笑,但是表面上每个人对别人表达的姿态都是我很棒、很好、很快乐、很满足,无一例外。“习惯”这个词的近义词有些时候可以是“麻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群体正在享受麻木的美妙人生。

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员,我还没找到一个明确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矛盾、迷茫、害怕的同时又充满干劲、希望、从容,这是我目前的境况,是我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下得写作或许可以让我更加客观也更加具有普遍性,这样一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写下这些文字就是我解决问题、找回自我的一种尝试,但愿这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