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局势(三)——英格兰
海峡对面的英格兰,这个时候还不叫大不列颠。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那是1707年的事。现在苏格兰以联统国的地位存在于英格兰的统治下,爱尔兰也四分五裂,英格兰控制着其中的一部分地区。
英格兰也刚刚经过王朝更迭,荣光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都铎(duó)王朝最后一个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逝世于1603年。
伊丽莎白一世驾崩,死前将王位传给了詹姆斯,即后来的英王詹姆斯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相比两百多年前玫瑰战争中,兰卡斯特和约克家族之间杀的血流漂杵的,这次的政权交接平稳的多。尽管伊丽莎白一世以谋反罪处死了自己的表侄女,詹姆斯一世的母亲玛丽·斯图亚特,却最终王位传给了詹姆斯一世。
不同于君主暴毙,没有继承人引发王位纷争。这次的王朝更迭是指定继承人,也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原因很简单,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因为这她也被称为“童贞女王”。
终身未嫁,那一定是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国家了,所以她是英国人民的好女王。不少对她的溢美之词是以这为出发点的,没什么逻辑,也没什么说服力,不过他们自己大概是深信不疑的。
如果他们的“童贞女王”,在弥留之际,突然告诉他们,自己有个儿子,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王位,那他们的表情一定很精彩,信仰崩塌,接下来面临的可能就是国家大乱了。
在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一世被奉为一代英主,并不只是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真的有多英明,而是英王靠谱的实在没几个,同行衬托,显得伊丽莎白一世格外的伟大。
不可否认,伊丽莎白一世确有功绩。
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英格兰文化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成立多个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世看不到成效,却有深远影响的举措。
然而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形势恶化、爱尔兰危机、埃塞克斯伯爵叛乱、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流民。
在英吹看来,英格兰经历的这些,仿佛都是上帝给英国的考验,是英国走向强大必须经历的考验,与英明的女王陛下没有半点关系。事实上这些事情是天灾还是人祸,一目了然。
往不好的方面说,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连最基础的保境安民都没有做到。
对外和西班牙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却收效甚微,长期战争使国家陷入了财政危机,最终不了了之,如果不是海洋这个天然屏障起到了作用,甚至有亡国之危。
对内则更是昏招频出。
在宗教问题上摇摆不定,宗教改革极其不彻底。使宗教问题时不时爆发一下,今天是天主教要复辟,明天是清教徒又要进一步改革,不断消耗国力,给后继者挖了一个大坑。
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等,加剧城乡人民反抗不断的状况,更为之后埋下隐患。
在爱尔兰局势恶化的情况下,放纵宠臣埃塞克斯伯爵的暴行,进一步激化爱尔兰的矛盾。
在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镇压了爱尔兰叛乱的九年战争后,又采用焦土政策,假如有爱尔兰人被怀疑参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杀,英军烧毁田野,破坏农庄,制造了一场空前的人为大饥荒。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使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敌对和不信任几百年都没能消弭,这又是挖的一个跨越了几个世纪的大坑。
在本来就是自家的土地上,战后,搞焦土政策,这简直是有太想象力了。现任的英王詹姆斯一世,也是个脑子有泡的主。因为此前统治的是专制王权苏格兰,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议会下院。在位期间鼓吹君权神授,自认为是上帝的使者,任何人都不能冒犯自己。
就在前几天,詹姆斯一世险遭刺杀。一群亡命的英格兰乡下天主教人群想团灭国会,正好詹姆斯一世当天巡视国会大厦,他本来决定11月5日召开国会,起了疑心便派人去查看,果然发现了40桶炸药,并抓住了准备点炸药的盖伊·福克斯。
在严刑拷打之下盖伊·福克斯供出了参与阴谋计划的十个人。这十个人后来被詹姆斯一世残酷折磨致死。这就是著名的“火药阴谋”。现代英国每年11月5日的“篝火节”因此而来。
这次刺杀倒不是因为詹姆斯一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这是宗教遗留问题,只是由于詹姆士拒绝给予天主教徒同等权利。想在英国复辟天主教的人意图通过杀了他引发叛乱,从而使他的女儿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上位,成为一个天主教元首。
尽管詹姆斯一世各方面都不大行,但还是有一些成就的。而他能有这些成就,恰恰就是因为他的无能和不作为。这看似有些荒诞,却颇有一点无为而治的味道。
当时英国的议会制度,有个特点是你不做事总有人做事,你是傻子总有人不是傻子,国家完蛋大家一起完蛋。
因为他的血统而统一的英伦三岛实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社会条件,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处于族群、文化与宗教的高度分裂与对立下。
而詹姆斯一世通常采取的妥协让步措施,却能让王国内部的高度对立维持超过二十年的平稳,已经堪称成就了,虽然这很坑儿子。
詹姆斯一世还有个优点是热爱和平,当然,从反面说也可以是偏安一隅,没有进取心。当时欧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君王与宰相们多次极力诱使英国参加欧陆的战争但詹姆斯一世都不为所动拒绝参战。
詹姆斯一世为何会拒绝参加欧陆战争?认为他爱好和平的朝臣谗媚的称赞他是“英国的所罗门”,认为他天性胆怯的欧洲外交官半讥讽的说他是“欧洲最聪明的傻瓜”。但英国的社会因避免了战争之害而丰足是不争的事实。
从这一点上看,什么都不想干的君主比什么都想干的君主安全的多,无论是对自己国家还是对其他国家。
现在的英国,还没有后世的威风,把力量投射到意大利地区,那是天方夜谭。西班牙把直布罗陀海峡一封,英国不是进不来就是有进无出。
客观上不具备干涉意大利事务的条件,主观上不想打仗,英国在至少二十年内是不足为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