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BEIS技术操作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临床特征

椎间盘疾病主要症状是腰腿痛,是骨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较多。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成各种不同的表现。

从解剖角度看,如果只考虑椎间盘的突出可能还不好全面地描述该病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例如个体的椎管大小不同、个体的生活经历不同导致其身体的磨损程度不同,症状表现和出现的部位就不同。

每个脊柱运动单元的负重程度不同也就导致发病部位和症状各不相同。下腰椎可能是最容易发病的部位,针对L4~5、L5~S1的手术也就较多。

从年龄角度分析,患者发病年龄不同,则临床表现各异,中老年人多表现为椎管狭窄症,以间歇性跛行为主,且多以下肢麻木为主,而年轻人多为单纯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明显。

从病理角度讲,中老年人不但椎间盘退变突出,而且上关节突增生,后纵韧带钙化骨赘形成等退变更加明显,因此镜下处理的内容明显增多。年轻人髓核突出或脱出常引起纤维环隆起,纤维环参与对神经的压迫,因此也需要同时处理。从镜下获得的资料看,神经根与硬膜囊被压迫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不同的压迫部位可导致不同的症状,而导致压迫的突出物未必一定是突出的椎间盘或髓核组织,比如,一个钙化很明显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在本次发病时并不一定是在突出钙化最明显的节段,很多病例显示新突出的髓核才是本次致病的因素。反之,一个以麻木为主的患者更多的可能是因多次突出形成的钙化物突出压迫引起的症状,故在此笔者提出“弓弦理论”的猜想(图4-1-1)。

图4-1-1 “弓弦理论”简示图

从临床症状看,似乎没有多少患者的表现完全符合书本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就以最简单的椎间盘突出症为例,突出物可以在任何部位,以任何角度突出,突出物与椎管内各组织结构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如果突出物只是挤出了纤维环正好位于硬膜囊的下方则只会引起腰痛,若位于神经根的下方则会引起下肢痛,这样的病例最好处理,但若突出物挤入后纵韧带与硬膜囊之间则症状就会改变,镜下容易忽略,更有甚者与后纵韧带粘连,更难以区别,症状也就更复杂。

以详细的临床症状分析,虽然容易混淆,但仔细观察还是有据可循的,比如足底麻木疼痛,过去只知道足底症状多为L5~S1椎间盘突出所致,但经笔者观察,其实前脚掌症状多为L4~5节段突出所致,脚后跟症状才是L5~S1突出所致。再比如,很多医生在看腰椎病的时候常会查骨盆平片,他们肯定是发现了两者之间容易混淆才如此小心,笔者发现很多以髋关节痛就诊的患者实际上为L4~5突出患者,并且在镜下直接刺激患者也证实了两者的关联。

具体的症状描述如下: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肢体冷感、间歇性跛行、肌肉麻痹、马尾神经症状、下腹痛或大腿前痛等,另外还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髋部和膝部痛等多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