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展简史
其实早在1924年Pen等就报道了受精卵种植于子宫瘢痕处的情况,但是并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且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内,几无关于CSP的研究报道。而尽管1970年Taefi P等就首次报道了胎盘植入穿透膀胱出血,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1978年Larsen JV等的报道为全世界首例关于CSP的正式报道。在随后的二十多年内,关于CSP的报道仍较少,且多以个案分析为主,但CSP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1世纪后,受剖宫产率的逐渐升高以及经阴道彩超的广泛运用等因素的影响,CS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相关报道也日渐增多。有报道认为,CSP的发病率已超过宫颈妊娠,成为了一种“并非罕见”的异位妊娠。
随着人们对CSP认识程度的增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CSP的诊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1997年Goldlin PA等首次提出了CSP的超声诊断标准,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并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Vial Y等根据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组织种植深度的不同,将CSP分为了内生型(Vial-Ⅰ型)和外生型(Vial-Ⅱ型)两大类型。该分型不仅通俗易懂,并对CSP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至今仍是CSP最为重要的分型标准。而尽管目前尚无治疗CSP的标准及首选方式,但是许多治疗方法都被证实安全可行,并被广泛运用。1999年Lee CL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CSP;2002年Ghezzi F等首次报道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CSP;2005年Wang CJ等首次将宫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用于CSP的治疗;2010年谢洪哲等首次介绍了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目前,经腹腔镜、经宫腔镜及经阴道妊娠病灶切除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已成为了治疗CSP的四大主要手段。
我国关于CSP的研究报道起步相对较晚。1995年尹雪彬等首次以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报道。2003年刘欣燕等以“子宫下段妊娠并胎盘植入”对CSP进行了相关报道分析。但由于我国病源丰富,近年来关于CSP的研究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对CSP的诊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个人认为,对我国CSP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点:2012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布了《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首次对CSP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官方参考意见;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妇产科学》中首次将剖宫产瘢痕妊娠写入了教科书,尽管其篇幅很小、内容简短,但是鉴于其权威性及影响力,对我国CSP诊治的推广及规范同样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国内不少专业期刊也为CSP诊治的推广及规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中华妇产科杂志》在2014年第1期中就对CSP的诊治进行了专门的述评,并刊载了5篇专题报道;而《实用妇产科杂志》则在2014年第4期中设立了CSP诊治策略的专题讨论,对CSP的诊治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及深入的探讨。
(欧阳振波 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