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2006年发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在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CAP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进行了一次适当的修订,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卫生资源。修订后的指南发表于200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修订后的指南内容更加全面,包括CAP的临床诊断依据、病原学诊断、入院治疗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CAP感染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建议,CAP初始诊断后评价、处理与住院患者出院时机的掌握及预防6大部分。每个部分内容更加丰富、科学,对于其后肺炎的临床实践及科研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发表后被引用频次高达815次,足以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