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防病篇
远离感冒
马丽佳
一、感冒概述
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两季较为多见。春、冬两季气候多变,春季风气当令,风性善行数变,极易犯人;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称为伤风;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果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一般讲,感冒病程短而易愈,但若感重证,体弱者,有时亦可变生他病。本病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二、感冒的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气相合伤人,如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夹燥气,冬季多属风寒。以风寒、风热两者多见。若四季气候反常,春季应暖而反寒,夏季应热而反冷,秋季应凉而反热,冬季应寒而反温,这样,非时之气夹时令病毒更易伤人引发感冒。
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的关系。一定是正气弱,又感受外邪的情况下,才会发病。《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轻扬,多犯上焦。肺处胸中,位于上焦,主呼吸,气道为出入升降的通路,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能是抵御外邪侵袭。当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很快出现卫表症状及肺系症状。卫表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肺系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感冒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患病。
(一)春季感冒的病因
1.因为春天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适合致病微生物繁殖、生长、活动,致病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中非常活跃,所以致病能力强。
2.春天的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与防御功能下降。并且春季风大,气候干燥,使人鼻咽黏膜干燥、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这时“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导致感冒的发生与流行。
(二)夏季感冒的病因
1.抵抗力下降:
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能量大;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不足;夏天食欲减退,影响了蛋白质的摄取,这些因素,使人抵抗力下降而易感冒。
2.过度贪凉饮冷:
户外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即用冷水洗头或洗冷水澡;在树荫、通道等处纳凉,感受风寒;室内电扇开得过大或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过量饮食冰镇啤酒、西瓜等,这些均使人感受寒凉而感冒。
3.生活方式不良:
熬夜打牌、玩电脑多使人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易患感冒。
(三)秋季感冒的病因
1.秋季气候多变,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乘虚而入。
2.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或居住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
(四)冬季感冒的病因
1.天气寒冷: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受到寒冷的侵袭,抵抗力会减弱,病毒乘机大肆活动,侵袭人体,使人感冒。冬天患的感冒多为风寒型感冒;另外,冬天天气比较干燥,加上时常刮风,带病毒的飞沫更易传播,而室内,又大都封闭,这种环境自然使得流行性感冒在冬天很容易发生。
2.衣着不当:
衣着不当也是人们经常感冒的原因之一。过少的穿衣,易被寒邪直接侵犯而感冒;过多的穿衣戴帽,限制了人的活动,阻碍体表的血液流通,使得他们稍稍活动就出汗,更增加了感冒的机会。
三、感冒的诊断及特点
感冒的临床表现,初起多见鼻塞、流涕、喷嚏、怕风,继而发热、咳嗽、咽痒或头痛、周身不舒适等。病程5~7天左右。一般感冒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偶可变生其他疾病。
(一)春季感冒的特点
春季风气当令,在此季节,气弱体疏之人,最易为风冷所伤而感冒。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风气通于肝。春、风、肝从五行来讲均属木,而脾属土,木能克土。春季肝木之气偏盛,亦易横逆克伐脾土,致腹泻、呕吐、脘腹胀痛等脾胃病症。因此,春季胃肠型感冒较为多见。肺属金,金克木,但木气偏盛,又可反侮于肺金,引发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
(二)夏季感冒的特点
夏暑季节空气湿度较大,漂浮一些废气,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悬浮于空气中,机体抵抗力低下之人,吸入如此空气,即易发生感冒。
夏季感冒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但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细菌的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及婴幼儿,感冒治疗不及时最易合并肺炎或引发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等。
夏季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重,一般没有寒冷的感觉;汗出而热不解;有心烦、口渴、咽痛等症状,其发生与夏季的暑热、暑湿等因素密切相关,夏季以暑湿感冒最为多见。
(三)秋季感冒的特点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因此,秋季感冒多因燥邪伤肺而致。
(四)冬季感冒的特点
1.冬季感冒常以风寒感冒为主。
2.易传播:冬季,常常多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的室内,当有感冒的人打喷嚏及咳嗽时喷出的细小颗粒就会浮在空气中,传染更多的人。
3.易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严寒天气下的感冒会有更多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引起或加重如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四、感冒的辨证治疗
(一)风寒证
1.症状: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治法:
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3.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5g 防风15g 生姜15g 柴胡15g 川芎15g 桔梗10g 羌活15g 独活15g 甘草10g
(二)风热证
1.症状:
身热较甚,微恶风,头痛,鼻塞,流色黄涕,咽痛、咽燥,咳黄痰,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3.方药:
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竹叶15g 薄荷5g(后下) 牛蒡子15g 桔梗10g 芦根15g 荆芥10g 大青叶10g 菊花10g 甘草10g
(三)暑湿证
1.症状:
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头重胀痛,咳嗽痰黏,流浊涕,口渴不多饮,胸闷,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3.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15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荷叶15g 厚朴10g 扁豆15g 芦根15g 陈皮15g 甘草10g
(四)燥邪伤肺证
1.症状:
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唇燥口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舌苔薄白而干,脉细。
2.治法:
疏风散邪,润肺止咳。
3.方药:
杏苏散合桑杏汤加减。
杏仁15g 苏叶15g 陈皮15g 前胡15g 桑叶15g 栀子15g 浙贝15g 沙参15g 梨皮15g 甘草10g
五、养生保健防感冒
(一)顺应自然四季,养生防感冒
顺应自然的原则,是指要掌握大自然的时空变化规律,适应性地调节人的摄生活动,比如生活起居、形体劳逸、饮食情志等方面,均应做到因时顺地制宜。
1.春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季,是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季节。春风拂面,杨柳垂绿,生机盎然。此时宜晚睡早起;可以披散头发,松解衣带,散步于庭院或郊野,游春于户外,或作舞练剑,或行拳练功,或缓运四肢,这样均可舒畅气机,调畅气血,开通毛窍,舒缓形体,激发生机;不滥杀伐;多施予,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样,就可以保养春生之气以预防感冒。
中医认为,春季风气当令,在此季节,尤其是高龄之人,气弱体疏,最易为风冷所伤,所以更需要防护摄养,不可顿去棉衣。民俗有“春捂秋冻,老来无病”之说,正是此理。《黄帝内经》中强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也为此意。
春季宜“春捂”。这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合状态,气血在体内运行,当春天来到之时,阳气升发,毛孔渐开,气血渐行于外,因“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此时候只有捂点,注意保暖,才能有利于毛孔的自然开放,从而保持气血的调畅,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防止发生感冒等疾病。
“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及细菌会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感冒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如何正确“春捂”,古医籍《摄生消息论》说:“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就是说,棉衣不可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而增减。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乍暖还寒捂“首足”:
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气温低,细菌病毒开始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与双脚,可以避免病邪从口鼻或足下侵袭人体而发生感冒等疾病。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侵袭。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春捂”得法,可提高人体的正气,有效减少感冒的发病。如《黄帝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春捂”适度莫过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及自身的体质情况而增减衣服。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可适当多穿捂一捂。而晴日的中午,可适当减衣服。我国南方地区进入3月或北方地区进入4月的时候,天气就明显转热了,如果这时还穿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使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失常而产生发热,同样对健康不利。因此在增减衣物时,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衣很多,甚至捂出了汗,这样反易受凉感冒。小孩好动易出汗,不要捂得太多,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感冒。因此,“春捂”宜适度切莫过了头。
2.夏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是阳气已盛,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万物繁荣,枝茂叶盛,生机勃勃。此时宜晚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使自身精神饱满,以适应夏气成其秀美。这样,就可以保养夏长之气以防感冒。
夏季,暑湿当令。夏天暑湿偏盛,伤人则易致人体阳气外泄,气阴受损,使人气虚乏力,困重头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因于湿,首如裹”。所以夏季节应该注意防暑。需要强调的是防暑、避暑,却不可贪凉饮冷,暑日,不可睡卧于阴凉多风之处,否则极易为风寒之邪所伤,罹患夏月伤寒。“空调病”多为夏月贪凉所致。那么夏季如何养生呢?
(1)每天喝足水:
任何时候水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夏天,因为气温很高,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比较快,所以要适时给身体补水,水不仅可以补充身体的需要,而且很多器官的运转也是需要水分来支持,给身体补水,既可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有助于身体排毒。
(2)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熬夜伤神、劳累耗气,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而长时间持续工作、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感冒的发生。
(3)保持室内适合的温度:
很多人喜欢享受凉爽的气氛,所以家里的空调温度会调得很低,可是这样会直接导致身体外出时候的不适应,建议一般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5℃,这样无论是从室内到室外,还是室外到室内,身体感受到的刺激都没有那么强烈,就不易感冒。
(4)心态平和乐观:
对于养生的来讲,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平和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为情绪好了,才能精神饱满,才能使身体的各个系统有更好的反应,才能有效抵御外邪的侵袭,才能防止感冒。
(5)合理饮食:
夏季感冒后,饮食宜清淡,要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保持大便排泄畅通。家中常煮绿豆粥、百合莲子粥、荷叶粥等、可以防暑降温。要多饮水,合理搭配饮食,少吃油炸、腌制食品,戒烟限酒。
3.秋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是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季节。深秋霜降,阳气渐下,阴气渐升,秋风劲急,气主肃杀,万物凋零。此时,宜早睡早起,使自身心神安宁,要尽量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学习上,以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等,静心修炼,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宁静,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每天都有好心情。不心存私利。没有嗜欲之心,则自身神气免受破坏,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才可以躲避秋季肃杀之气。这样,就可以保养秋收之气以预防感冒。
秋季是气候由热转凉的季节,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自然界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收敛,人体肌表亦也由疏松向致密转换。此时,人体若能主动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则不仅有利于肌表致密,而且还能增强人的耐寒能力,从而提高人的免疫力。“春捂秋冻”,虽是民间谚语,但确是实实在在的养生经验。此处谈谈如何“秋冻”。
“秋冻”是古往今来都十分强调的一种养生方法。其意思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能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这对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1)初秋,开始“秋冻”:
初秋,暑热未消,不时有“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寒冷,是开始“秋冻”的最佳时期,最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锻炼的方式为无须急忙加衣,适当“冻一冻”,并可酌情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但在夜间睡觉时要适当盖被子,以免受凉。只有在夏末秋初开始“秋冻”,才能自然过渡到对秋凉和冬寒的机体调节,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晚秋,勿盲目“秋冻”:
在日夜温差变化较大的晚秋,切勿盲目“秋冻”,因为此时,强冷空气不断入侵,气温骤降,气温变化幅度大,如果盲目强求“秋冻”,则不但对健康无益,反而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故此时要适当增减衣服,以防感冒。
(3)深秋,不宜“秋冻”: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导致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偏瘫等疾病,易危及生命。故深秋,不宜“秋冻”。
凡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4)有些部位不宜“秋冻”:
第一,背部不宜“秋冻”。中医理论认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背部,是人体的籓篱,主一身之表,固护于外,其能抵御外邪的侵袭,使人不发生感冒。若“秋冻”背部,破坏了足太阳膀胱经的防御功能,则人体就会出现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全身酸楚不适等感冒症状。因此背部不宜“秋冻”。第二,腹部,不宜“秋冻”。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时装。第三,肩、膝关节不宜“秋冻”。双肩关节、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受冻容易发生肩周炎、关节炎。第四,脚部,不宜“秋冻”。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综上可知,“秋冻”是有条件的,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4.冬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是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季节。此时宜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就像有隐私不能外泄一样,要保暖防寒,不要使皮肤过多出汗,以免耗伤阳气。这样,就可以保养冬藏之气以预防感冒。
中医认为,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万物蛰藏。人亦应顺其气而固密自身腠理,保养精气,使外不伤于寒邪,内不伤及肾精,则来年春季就会少病或不病。否则,“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凡立春前后易发的疾病,多与其冬季失于保养有一定的关系。冬季养生保健注意事项如下:
(1)心绪宁静:
冬季保养,精神要以安宁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早睡晚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3)适时锻炼:
研究表明,冬季清晨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因夜间温度下降而沉降于地表,日出之前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会加深、加快,容易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因此,晨练者应该有意识地避开这段时间,而选择日出之后进行锻炼,因为日出之后气温开始上升,有害漂浮物才能升高向空中散去,空气相对比较清新,这时才是晨练的最佳时机。
(4)流通室内空气: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流通室内空气。开窗通气每天上午9~11时,下午2~4时开窗通气效果最佳。
(5)暖背护足:
冬季防寒要从背、足做起。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背部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发生上感或陈疾复发、加重等情况。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鸭绒)背心即可。
“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位于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脚上分布了人体一些重要的穴位,影响着五脏六腑。洗脚时用双手按捏脚底,刺激脚底穴位,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这对双脚的保健和人体健康都十分有益,可防治感冒。
洗脚时揉搓足心涌泉穴可预防感冒。《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其意是说,肾经经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各处。肾主藏精,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洗脚揉搓涌泉穴,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能良好的激发肾脏内在活力,加强其对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温煦、滋养作用,从而使人精力充沛,充满生机,进而预防感冒及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天地自然,四时阴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顺应四时,适应自然,否则,极易发生感冒等疾病。这些适应自然的养生法则提示我们,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状态下,也要注意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悉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固护正气从而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侵害,预防感冒的发生。
(二)欲病即治
《黄帝内经》说:“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例如: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因为感受风寒而自觉周身紧而不适,舒展不开时,提示我们感冒即将发生,感冒已处于萌芽状态,此时,可自做姜糖饮口服以驱散风寒,将感冒消灭于萌芽状态。姜糖饮的制作方法:将生姜20~30克切成丝,放入350毫升白水中煎煮,当水烧至半开时(即水在翻腾,但水汽没从锅盖冒出时),取适量糖(冰糖或红糖)放入水中,搅匀,水烧开后,姜糖饮即成。待稍微降温后,趁热喝下,然后盖被睡觉,让身体出汗,感冒往往能不药而愈。热乎乎的姜汤喝下去可以使人出汗驱寒,预防感冒。
(三)已病早治
既病之后,宜及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即把握病机,阻止疾病加重,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疾病的病程。《金匮要略》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即强调在疾病初期,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严重时,即予施治,则疾病易治。
生活中,若出现发热、头痛,四肢及周身肌肉酸痛,则提示已发生感冒。此时,宜早治疗以防止疾病传变。感冒在中医学中,主要分两个证型,即风寒感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其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及周身肌肉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措施:①姜糖饮:生姜丝20~30克,加350~500ml水煮沸后,加入红糖20克,趁热饮完,卧床盖被,以微出汗为度。②紫苏粳米粥:紫苏叶2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粳米平常方法煮成稀粥后,加入紫苏叶稍煮,再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风热感冒其特点是:身热较甚,微恶风,头痛、鼻塞、流色黄涕、咽痛、咽燥、咳黄痰,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措施:①金银花茶饮:取金银花20g,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当茶饮用。②薄荷梨粥:取薄荷5g,带皮鸭梨1个,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
感冒后,要及时治疗,防其发生传变。疾病在早期就被治愈,就不会发展、不会恶化。若等病邪盛、病情深重时才施治,则病不易治。
(四)注意生活细节,即可远离感冒
1.把好感冒“手”入关
洗手是预防感冒的第一道防线。
(1)常规洗手能预防感冒:
当感冒病人在不经意间用手擦鼻子、搓鼻子或喷嚏时用手遮挡,手上就会携带大量的感冒病毒,其再用手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如门把手、扶梯、椅子时,就使病毒又转移到更多的地方。由此,手就成了传播感冒病毒的“转运中心”。因此,洗手是预防病毒感冒最有效的措施。
(2)洗手的要点:
最好在流动水后洗手,这样才能彻底干净地清洁双手。水温以30~40℃为宜。合适的水温可提高去污力,并增加洗手的舒适感。
注意不要使用盆内的存水洗手,因为非流动的水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用其洗手不仅不能洁净双手,甚至还会感染传播疾病。
(3)洗手的时机:
饭前饭后要洗手;服药之前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外出回家要洗手;触摸宠物后洗手;接触钱币后要洗手;勤洗手,少摸脸,感冒就会远一点。
2.把好感冒“口”入关
(1)坚持刷牙,每日晨起、睡前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1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牙刷。牙刷常处潮湿状态,容易生长、繁殖细菌,传播疾病。
(2)养成吃饭夹菜,使用公共筷子的卫生习惯。
(3)不要吸烟,不随地吐痰及乱丢垃圾。
3.特殊场所戴口罩
在去超市、医院等人流大,环境相对密闭的场所时,戴口罩是方便实用的保护措施。口罩能阻挡飞沫,防止污染病毒、细菌的飞沫进入到鼻、口而感冒。
但口罩不宜长期戴,长戴会使鼻黏膜脆弱而失去鼻腔原有的生理功能。离开特殊场所就摘掉口罩。
4.注意休息防感冒
健康人若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后,会疲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此状态持续下去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发生感冒。一般成年人每天要保证5~6小时的睡眠,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另外,午睡很重要。中午小睡半小时至一小时,可放松身体,恢复上午劳作所消耗的体力。
5.居室通风换气防感冒
居室及工作环境通风是安全、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秋冬季节,清晨一定要开窗通气,把二氧化碳等多种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排出室外。每天睡前及晨起后开窗通风半小时,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防止发生感冒。
6.均衡膳食防感冒
(1)均衡膳食的原则:
均衡膳食要求日常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喝牛奶、吃大豆或其制品。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三餐合理分配,食不过量,保持健康体重,每天足量饮水,不酗酒,吃的食物要新鲜卫生。
(2)预防感冒的食物
酸奶:
酸奶含有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能提高食欲、调理肠胃、补充体力。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预防感冒。
酸奶不宜空腹饮用。空腹时胃酸浓度高,此时饮用会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降低保健效果。喝酸奶后要漱口,否则酸奶中的酸性物质及乳酸菌会影响牙质健康。
胡萝卜:
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食入后能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增加人体呼吸道黏膜抵御外邪的能力,故进食胡萝卜能预防感冒。
大蒜:
大蒜是天然的植物抗生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每日生吃1~2瓣大蒜,能预防流感。
菌类:
主要是蘑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及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多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菌类过敏者禁用。
鱼类:
鱼肉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极为丰富,并且易于消化吸收。鱼肉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并且质量好。鱼肉中无机盐的含量也非常丰富,不仅有钾、钠、钙、镁、磷,而且还有对人体更重要的铁、碘等元素。鱼肉中维生素A、D、B 2、B 12的含量也较高,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故进食鱼肉可增强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7.运动健身防感冒
坚持长期、规律、科学的运动锻炼,能获得长久的。高水平的免疫效果,达到强身健体、抵御感冒、长命百岁的目的。
运动方式:
慢走、快走、跑步、游泳、太极拳,依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距离单位不远的上班族,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或骑自行车。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控制了体重,又主动掌握了时间,经济方便,并且符合当今倡导的低碳生活和保护环境。
慢走:
速度50~80步/分,心率80~100次/分
快走:
速度90~110步/分,心率100~110次/分
跑步:
速度>120步/分,心率>120次/分
总之,人的一生中,没有人能不患感冒。感冒就像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邻居一样,经常光顾。但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顺应自然养生,注意生活细节,均衡膳食,适度运动,就一定能远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