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虚泻实
“虚”是指人体的正气虚弱,“实”是指邪气的偏盛。正邪的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虚实是区别病性的类型,任何疾病都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其治疗准则就应补虚泻实。补和泻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的两个方面,补法是对正气而言,有增益、扶植、补助等意义,以增强和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恢复正气、战胜疾病的目的,用于治疗虚证。泻法是针对邪气用的,有清泄、消除、削损等意义,以达到驱逐疾病,维护正气为目的,用以治疗实证。补与泻虽然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但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这一结果则是相同的。
虚和实是机体本身抗病功能与致病因素相互斗争过程中表现的病理变化,所以补虚泻实就是扶正祛邪的具体应用。针刺不同于药物,药物如大黄、芒硝有泻无补,人参、黄芪有补无泻,而针刺不同,宜补宜泻,关键在于辨证施针,以手法行之才能达到《灵枢·胀论》中“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的要求。补虚泻实的临床应用如下:
“虚则补之”是说明虚证当用补法。如果正气不足,其证候多表现为虚证,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泻,大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均能导致正气虚弱,功能减退,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脉虚弱无力。如属阳虚、气虚者,应用毫针补法加灸以振奋阳气,阴虚者,毫针补法以益其阴。若中气下陷,气虚失于固摄,脉沉无力,或阳气虚脱,元阳暴脱,汗出不止,肢冷脉微者,当取神阙、关元、气海、百会等穴,大炷重灸,以回阳固脱。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证,当取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以升阳举陷。气血两亏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关元、三阴交针刺补法并施灸以补益气血。肾气虚弱者取穴肾俞、命门、关元、太溪,针用补法并加艾灸,补益肾气。肺气虚者,取穴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补益肺气。
“盛则泻之”是说明邪气盛当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就是正与邪的斗争过程,正邪斗争中,如果邪气亢盛,其症状就表现为实证,如发热、腹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治疗应当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祛除病邪,邪去正安,疾病可愈。如表实证取穴风池、合谷、列缺针刺泻法,以解表邪。里实证取穴天枢、曲池、支沟、上巨虚,针用泻法,泻热通便。肺实证,取穴天突、膻中、丰隆、阴陵泉针用泻法,理气豁痰。血瘀证或邪毒壅盛,取穴曲池、委中、十二井穴、血海、脾俞,针用泻法或刺络拔罐法,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针灸补泻。是通过针刺、艾灸一定腧穴,使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激发经气产生补泻效果,达到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所以针灸补泻作用的产生,就包括了人体的功能状态,经络腧穴、处方,刺灸的方法等内容,临症必须认真辨证,全面分析,才能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