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中医行者”袁长津
湖湘杏林,有一老骥,虽近古稀,却仍昂扬奋蹄,感染、鼓舞着众多湖湘中医人。
每天工作学习8小时以上,每周6次门诊,每月2~3次学术讲座,每年近1000篇论文的审稿和10000人次以上的患者,这就是这匹老马的负荷,是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的工作量。正是对中医药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让他“不须扬鞭自奋蹄”。
他就是原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袁长津,一位在中医药事业领域辛勤耕耘近50年的中医人。他也是湖南省名中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目前还担任着《中医药导报》的主编。
袁长津教授是在“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里与中医结缘。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其天资聪慧敦敏,为人又好学勤思,读了很多诗文,积淀了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文革”时期,经中学老师推荐,得以拜师于常德津市中医院名老中医甘国祯先生门下,始得登堂入室,钻研岐黄之术。中华医学之深奥与博大,深深地吸引了袁长津教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日夜勤读中医典籍,如《医学三字经》《医学入门》《内经知要浅解》《珍珠囊药性赋》《成方切用》《伤寒论浅注补正》和《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等,并遍访当时津市名医徐绍龄、杨文敏、周匡美、毕仁俊、周用善等,博采众家之长。四年的学徒生活,袁长津教授构筑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并立下终身不渝的志向——“弘扬中医药,服务老百姓”。从1970年开始,他担任大队“赤脚医生”9年,背着药箱行走于乡间,用中医中药服务农村基层病患。实践出真知,在医疗服务实践中,袁长津教授一边临证,一边读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疗水平迅速提升。1979年后,袁长津教授得以返城,负责临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并因“学而优则仕”,先后担任临澧县中医医院院长、临澧县卫生局局长、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在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任上,他积极为中医“鼓与呼”,为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农村中医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和贡献。在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期间,因工作需要,袁长津教授只能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出诊看病,虽然没有完全离开临床,但他总觉得为老百姓临床服务的时间太少。2007年,袁老局长从行政岗位退休,立即全身心地回归中医临床、学术研究及传承工作,每天接诊病患一百多人次,总是被患者包围着,但他精神抖擞,乐此不疲,真正是“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
作为湖南中医人,我多年在袁长津老局长领导下工作,亦师亦友,近年来因为共同主编《现代中医疫病学》《外感热病名医临证经验》,以及推动湖湘中医文化、亚健康学科发展等方面和他有了更多的学术合作及探讨,了解他越多,崇敬就越多,尤其是他对中医的执著热爱,对病患的仁心仁术,常常感动着我。最近,袁长津教授的新著《袁长津医案精华》即将出版,袁老局长殷殷期望我为新著写个序言,作为后学,我诚惶诚恐!我个人认为,从袁长津教授的中医经历及《袁长津医案精华》本身学术价值出发,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1.志向与兴趣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基础。理想志向是人生的灯塔,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袁长津教授由儒而医,窥探到中医药之博大精深,在基层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体会到医者救死扶伤之价值,因而立下“弘扬中医药,服务老百姓”的坚定志向,并矢志不渝,逐渐成长为当代湖湘杏林的大家。当代青年中医要想成才,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且要有对中医真正的热爱,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谙熟经典是临床疗效的理论保障。袁长津教授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勤奋于中医经典典籍的学习,夯实了理论基础,所以在临证诊断辨证、处方用药时,能够纯熟地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进而有卓著的临床疗效。《袁长津医案精华》涉及的临床病种特别繁杂,内、外、妇、儿、五官、骨伤各科的疑难病例都有,足见其理论功底之深厚。
3.临床是中医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千百年来,中医药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在于有独到的临床疗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升中医药医疗技术水平,必须长期坚持临床实践。袁长津教授深知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几十年来从未脱离临床服务,退休后完全回归中医临床,如鸟返林,如鱼得水,面对求诊患者总是得心应手,妙手回春,故而追随者众。袁长津教授的经验给后学者的启示是:中医学习一定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反反复复临床!
开卷有益,《袁长津医案精华》有大量临床和学术价值的经典医案值得我们反复揣摩,深入研究。透过纸背,他的治学与为人,更能给我们启迪。拙笔钝滞,虽有很多感受,无法道尽,最后,借欧阳修诗句“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表达我对这位“中医行者”的敬意。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何清湖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