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东医案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腹痛

腹痛指痛在胃之下部、脐周围及少腹部而言,不包括因其他疾病 (如吐泻、痢疾、癥瘕、妇科病)而引起的腹痛,是以单独出现的腹痛而言。其原因不外乎寒、热、食、虫、气等。在辨证上必须分清寒、热、虚、实。腹痛拒按,或食后痛甚者,属实;喜按,或食后痛减者,属虚;走窜不定,散者痛减,聚者痛甚,属气;痛处不移,按之有块,属血;肠管膨起,手按则痛,属食;腹中起包块,痛而能食,属虫。再辨新痛、久痛;在脏、在腑,或在经络。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治疗上,宜辛散温通,初用通腑,久用通络。
气滞热郁腹痛
王×兰,女,10岁,学生。
素日多郁,好哭易怒,经常腹微痛,时愈时发。未便蛔虫,未有吐蛔虫史。此次腹痛加重已三日未缓解,延为之诊视。口干渴,舌苔白厚,便燥,尿赤,脉弦数。断为气滞热郁腹痛,治以疏肝化滞、和中理气之法。
处方:白芍五钱,白茅根五钱,川楝子四钱,丹皮四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当归三钱,丹参三钱,莱菔子三钱,桂枝二钱,沉香六分,甘草一钱。
水煎二回,分三次服,一日服完。
药尽霍然而愈。
按语:患者素日好哭易怒,久则肝气怫郁,滞积化热。蕴热内伏,而现口干而渴,便燥尿赤。方内重用白芍、川楝子、丹皮以泻肝经之热;佐以乳、没、丹参,通经活血;白茅根以透脏腑郁热;莱菔、桂枝、沉香以疏肝理气,一剂而愈。若误认为食滞肠胃,以泻下之法治之,病势加重,贻害非浅,不可不慎。
阳明腑实腹痛
王×生,男,5岁。
平素饮食不知饥饱,日久则自觉手足心热,渐次食少,便燥。于五月某日食后突然腹痛胀满,拒按,不吐,身热,但不恶寒,口干渴,舌苔白厚。断为宿食壅塞,阳明腑实证。用承气汤加味。
处方:厚朴一钱半,枳实一钱半,莱菔子二钱,黄芩二钱,连翘二钱,芦根三钱,甘草一钱,大黄三钱,芒硝一钱半。
先将前七味加水三碗,煎减一碗半,遂入硝、黄,再煎三沸,分二次服。若头服后,连便二次,即停后服。
复诊:服后片刻,腹中雷鸣,下大便一次,腹痛减轻,遂连二服,大便二次,泻出积粪甚多,间有黏滞之物。其痛若失,胀满亦减,但身还有微热。腹已不痛,未有硬块,尚觉胀满,口干不渴,舌苔白润,脉稍数。肠胃尚有余热,仍按前方加减。
处方:厚朴一钱,枳实一钱,莱菔子二钱,黄芩二钱,连翘二钱,芦根三钱,甘草一钱,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半。
煎服如前。
服后热退胀消,诸证悉除,先后二剂而愈。
按语:本证系阳明积热兼宿食停滞,壅塞肠胃,而为阳明腑实、郁积胀满之证,宜用攻下法。本例以五岁之幼儿,用此承气重剂,二剂而愈,是遵《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旨。所谓有故无殒,有斯证即用斯药,辨证分明,方不致误。
食滞腹痛
安×魅,男,52岁,农民。
正月某日,晚餐黏饭,夜深外出,又感寒凉,归后即觉腹痛胀满,未至黎明,腹痛较甚,痛不能忍,迎为诊治。神志瞀乱,言语謇涩,四肢厥冷,腹痛胀满甚剧,脉象沉涩。断为食滞寒凝,积于肠胃。治以温中化滞,佐以疏肝调气之法。
处方:厚朴三钱,桂枝尖三钱,陈皮三钱,白芷三钱,藿香三钱,生姜三钱,清夏三钱,木香二钱,莱菔子五钱,甘草一钱。
水煎二回,分二次服。
散剂方:舒肝散四钱,砂仁二钱,丁香六分,肉桂一钱。共研细末,分为三付。先服一付,用姜汤送下,余二付随汤剂送服。
复诊:神志清醒,语言清楚,腹痛减轻,仍觉微胀,脉亦见起,按前方继服一剂而愈。
按语:本证系食滞寒凝积于肠胃,致生腹痛胀满;气滞不能畅达四末,故现四肢厥冷;气滞上逆,扰及心包,故言謇瞀乱。若凝滞过甚,则其气化升降失常;气机不运,则九窍将闭,病势危殆。亟以温中化滞之法,佐疏肝调气之品以治之,方能收效。
气滞腹痛
张×绪,男,44岁,农民。
平素情志郁闷。于某日午食冷饭过量,未经傍晚,即觉腹痛胀满,延至午夜,竟不能忍。延医治之,二日无效,病势如故。医者说肠已化脓,非手术不能挽救。家人恐惧,乃商治于余。见其腹胀如鼓、痛不可忍、拒按,有时稍轻,不敢进食,舌苔白厚微黄,脉象滑数,沉分稍弱,左关略弦。断为气郁生热,加以宿食停滞,中气不运所致。治以疏肝理气,调中化滞之法。嘱服后无效,另请高明。
处方:白芍一两,莱菔子五钱,香附五钱,川楝子三钱,乌药三钱,玄胡索三钱,槟榔三钱,陈皮三钱,厚朴三钱,枳壳三钱,木香二钱,甘草二钱。
水煎二次,分三次服,隔二小时一次,于凌晨一时服尽。
复诊:患者腹痛、胀满均见减轻,可在室内散步,能少进粥汤,脉象弦滑,较为和缓。药既中证,仍按前方加减。
处方:白芍一两,川楝子三钱,乌药三钱,陈皮三钱,枳壳三钱,藿香三钱,香附五钱,玄参五钱,木香一钱,紫苏叶三钱,厚朴二钱,甘草二钱。
水煎二回,分三次服,早、晚各一次。连服三剂而愈,经数日调养,精神始复。
按语:从症状来看,腹胀如鼓、痛不可忍、拒按,颇似承气证。医者用攻下之法治之,甚为适宜。但从其脉沉分较弱,病仅三日,腹痛有时减轻来看,尚未成实,故不能即行攻下。系为肝气郁结,蕴有伏热,宿食停滞,致使气食相凝,中气不运,气结腹痛。医者不察,骤用攻下之法,则必变证百出。
气滞腹痛
钱×和,男,63岁,农民。
因愤怒未解,又食凉饭,初觉腹痛,大便滞涩,迁延日久,病遂加剧。心下至少腹胀闷而痛,大便艰于下行,虽滞涩而微溏色黑,日三四次,每次须二十多分钟,所便无多,或欲便而无便,但不里急后重。不发热,舌无苔,口不渴,少进饮食,脉象坚牢,沉极有力。断为肝气郁滞、中寒凝固所致。治以疏肝化滞、温中之法。
处方:当归五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山楂五钱,丹参五钱,白芍五钱,香附三钱,莱菔子三钱,茯苓三钱,藿香三钱,五灵脂三钱,肉桂二钱。
水煎二回,分三次服。每次送服舒肝散一钱二分。
复诊:服二剂后,腹胀痛减半,大便日二行,不甚滞涩,色亦不黑,不见牢脉,仍有力而略数。系寒凝已化,气血之滞瘀未除,按前方加减。
处方:当归四钱,乳香四钱,没药四钱,丹参四钱,白芍四钱,香附四钱,山楂五钱,莱菔子三钱,藿香三钱,五灵脂三钱,茯苓三钱,川芎三钱。
煎服如前,每次送服舒肝散一钱二分。
三诊:腹不胀痛,大便通顺,日一行,饮食渐增,脉象和缓。
处方:舒肝散三钱,当归末二钱,莱菔子末二钱。
共研一起,分为三付,早、晚各一付,药尽病愈。
按语:肝气郁结,加以饮食停滞,寒凝郁闭于中下二焦,气化被阻,不得宣通运行,故现沉数有力之牢脉,及胀痛、便涩等症;大便色黑,兼有湿郁腐化所致。此证非痢,但与痢证有异病同源之处,辨证精确,治无遁遗。
寒积腹痛
宋×发,男,14岁,学生。
患腹痛历时已三年,时好时发。所服药物多温中开郁之品。药证相合,但终未收效。腹痛渐渐较前加重,但不呕吐,得热痛减,遇凉则甚。时值盛暑,某晚突然腹痛增剧,辗转反侧,夜不得眠,食少便溏,腹不胀满,脉象沉弦。断为寒积凝郁,不得宣行,而致腹痛缠绵不已。治以温中化滞、益气健胃之法。
处方:党参三钱,炒於术三钱,当归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丹参三钱,莱菔子三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肉桂二钱,茯苓四钱,陈皮二钱。
水煎二回,分三次服,每次送服散剂一付。
散剂方:舒肝散三钱,肉桂三分,炒於术一钱,鸡内金八分。共研细末,分为三付。
复诊:连服三付,散剂九付,腹痛大减,但尚有微痛,饮食知味,睡眠安稳,脉象和缓。仍按前方服之,肉桂改用一钱,再服一剂则腹痛若失,嘱其调养而愈,其病久未复发。
按语:本证系属虚寒腹痛,时值盛暑,以十四岁之幼童,竟能经得起桂、附等热药重剂,是在意料之外。连服四剂,药中病除。盖药以胜病为准,不分年龄与季节也。
阳虚腹痛
蔡×兴,男,31岁,工人。
小腹痛已三年。初觉遇凉则痛,痛甚则上及脐部,时痛时止。先后虽经医治,诸证未减,因此时治时辍,延至于今。近来少腹疼痛加剧,左下腹部尤甚,喜按,遇凉则甚,呃逆,腹满不舒,脉象沉迟无力兼弦。断为寒瘀经络导致腹痛。治以温养气血、活络化瘀之法。
处方:苍术三钱,党参三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香橼三钱,陈皮三钱,小茴香三钱,吴茱萸一钱半,甘草一钱半,丁香一钱半,肉桂二钱,当归四钱。
水煎二回,分二次服。
复诊:连服四剂,虽腹痛胀满稍减,但诸证悉存,脉象沉弦,按前方加减。
处方:党参三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香橼三钱,小茴香三钱,吴茱萸一钱半,甘草一钱半,丁香一钱半,肉桂二钱,当归四钱,厚朴二钱。
煎服如前。
三诊:又服五剂,腹痛、胀满已减大半,呃逆已止,但脉仍有弦象。遂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治之。
处方:当归八钱,生姜一两,羊肉半斤,桂枝尖三钱。水六碗,煮至羊肉熟时,分三次服,日三次。两周内连服六剂,诸证悉除,调养而愈。
按语:《金匮要略》云:“脉双弦者寒也”。其人脉左右皆弦,且沉迟无力,遇寒腹痛较甚,痛时喜按,证属虚寒。断为寒瘀经络,不得宣行,而致腹痛,以温中化瘀之法治之。药证相合,定收显效。先后服药九剂,虽腹胀痛减半,但脉象仍弦,因其人病久内虚,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加味治之。羊肉有滋补之力,当归行血而能养血,生姜散寒开瘀,加桂枝能宣发肾中阳气。古方今用,能补血行血,散寒开瘀,兼顾无遗。
气滞积痛
赵×银,男,33岁,居民。
患腹痛宿疾已七八年,每年发作数次。偶因受凉或动怒,痛必发作。此次又复发作,腹甚痛,胀闷,有堵塞感,饮食难下,脉象弦而有力。断为气滞积痛,予化滞丸一丸。
处方:巴豆霜二钱,皂角二钱五分,三棱二钱,莪术二钱,木香二钱,丁香二钱,大黄二钱,半夏二钱,沉香二钱,没药二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匀为二十五丸。
复诊:服药一丸后,下大便一次,痛减思食。隔日再予服一丸,下大便二次,其痛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