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一般指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乳汁淤积和婴儿吸奶造成乳头皮肤破裂是诱发乳腺炎的危险因素。最常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首先需要排空乳汁,有全身症状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最重要的是需要将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进行鉴别,避免漏诊、误诊。
关键点
首次门诊病历摘要
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诉、症状、生育情况,应首先考虑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思路1:患者为年轻初产妇,近期患侧乳汁排泌不畅。
知识点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
思路2:患者主要症状为左侧乳房红肿伴疼痛5天,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有左乳腺局部有外上象限有明显的红肿、触痛,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符合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
知识点
急性乳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超声检查对急性乳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均有良好的价值,有助于明确乳腺脓肿是否形成,并可在超声引导下对脓腔行重复多点穿刺。抽得脓液应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协助鉴别急性乳腺炎和妊娠哺乳期炎性乳腺癌。当全身感染征象严重时可行血常规、血培养等。
按照发生频率排列,引起急性乳腺炎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α,β和非溶血性)、大肠杆菌、假丝酵母菌(罕见)。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呈蜂窝织炎样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不宜手术,应用抗菌药可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的结果,应用青霉素治疗,或用头孢菌素;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如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则应重复穿刺以证明有无脓肿形成,以后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指导选用抗菌药。因抗菌药物可被分泌至乳汁,故应避免使用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和硝基咪唑类等影响婴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时应暂停哺乳。
脓肿形成后,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及时做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时要有良好的麻醉。切口应选择做放射向切开,以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之。切开后以手指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于引流。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的最低部位另加切口做对口引流。
尽管考虑到存在婴儿从已经被细菌污染的母乳中感染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仍然不推荐在乳腺脓肿的时候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的喂养,而且提供了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局部热敷以利于早期炎症的消散。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可口服溴隐亭1.25mg,2次/日,服用7~14日,或己烯雌酚1~2mg,3次/日,共2~3日,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次/日,每次2mg,至乳汁停止分泌为止。
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应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指导产妇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矫正之。要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等良好习惯。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乳器排尽乳汁;哺乳后应清洗乳头,乳头有破损或皲裂要及时治疗;注意婴儿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