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调摄,未病先防
清太医院医家注重生活调摄,饮食、情志和起居调摄是御医们重要的调理机体之法。
清太医院医家在较多治案中注有“相宜慎重调理”之语。这种辅用饮食、起居调摄,以佐助方药调治疾病之法,在御医们调治慢性疾病,或在疾病恢复期治案中,出现甚多。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七月,御医张睿、刘声芳治疗武英殿赫世亨寒暑内伤脾胃之证,诸症减轻后,议“暂止药缓其胃气……仍用饮食调理”。道光五年(1825)八月,御医苏钰、张新、郝进喜等治疗孝慎成皇后气滞饮停、外感风凉之证,诸症减轻后,强调“宜止汤药,相应避风,饮食调理”。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御医李万清疗懿嫔(即慈禧太后)肝脾不调,以越鞠保和丸早晚各服二钱,并嘱“调饮食,避风凉,缓缓调理”。光绪年间,御医力钧、施焕、陈秉钧等均曾奏请光绪帝食用诸如鸡汁、牛羊蒸汁、莲子羹、葡萄酒等血肉有情之品调补脏腑。
清太医院医家还重视调节情志,强调静心藏神,凝神敛思,怡养真气,以利于调身护形,扶正祛邪。此乃《黄帝内经》“恬惔虚无,真气从之”、“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之论在清宫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如光绪八年(1882)十一月十七日,御医薛福辰、汪守正、马文植等疗慈禧太后气血亏虚、肢体瘦弱,强调“当调养心脾,更宜静摄,息虑凝神,兼调饮食”。情志调节在光绪帝脉案中出现最多。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忍受囹圄之辱,其情志不遂日益加重,病情亦更加错综复杂。御医们采用药物、饮食调治光绪帝诸症的同时,每每强调“更宜节劳静养”。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初三日,御医施焕为光绪帝请脉后,指出:“种种不足之象,若专以草木药品,恐难奏效,伏祈皇上怡情开爽,再加以血肉有情之品,量为调摄,或可徐见功效耳。”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十九日,陈世官、罗衡等请得惇妃脉息安和无恙。因荣分又见,妊娠脉息照常,议用胎产金丹,每日一丸,滚白水调送调理。胎产金丹一丸,滚白水化服。
……
奴才毕维新请得惇妃娘娘六脉沉细,乃中气虚寒,气血不荣之疾。理宜禁生冷,善为调理,方可望愈。不然恐成劳伤之症。今用温经丸理脾胃而养肝血,清肺金而益气,以扶正而却病。凡上热下寒之病,必须丸药越上焦之虚热,温中下之实寒,方可望愈。
干姜一两(炒黄) 吴萸八钱 桂枝尖一两 川芎八钱 当归一两 白芍一两炒 阿胶八钱(炒) 麦冬六钱(去心) 丹皮一两 茯苓一两 人参三钱甘草六钱(炙) 研细末,炼蜜和丸,小豆大,早晚服三钱,滚白水饮下。
按语:惇妃月经不调、闭经一证,起病之初,御医们误诊为妊娠。近日惇妃时有下血,故陈世官、罗衡治以胎产金丹固冲安胎。又因“中气虚寒,气血不荣”,毕维新施用温经丸温经养血,且嘱惇妃禁食生冷之品,乃药、食结合调理之用。
《清太医院配方》所用胎产金丹,由益母草、蕲艾、白术、白薇、川芎、生地、青蒿、当归、丹皮、赤石脂、人参、五味子、甘草各三钱,香附五钱,没药、沉香各一钱,鳖甲八分,黄柏四两(诸药共研细末,炼蜜和丸,朱砂为衣,蜡壳封护)组成,主治“胎前产后,一切疑难危急诸症,百发百中,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每服一丸,随症调引”。
医案1:(嘉庆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刘钟、叚继善、吕廷珪请得四阿哥脉息和缓。原系肺胃有热,外受风凉,瘾疹之症。用药调治,表里俱好。惟胃气尚属未和,今议用和胃温胆汤,午服一贴调理。
花粉一钱 半夏一钱,制 陈皮一钱 山楂一钱 神曲二钱(炒) 酒芩一钱 赤苓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炒) 竹茹一钱 黑栀一钱 生地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引生姜一片、红枣二枚。
医案2:(嘉庆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刘钟、叚继善、吕廷珪请得四阿哥脉息和平。原系肺胃有热,外受风凉瘾疹之症。用药调治,诸症全好,相宜歇药,薄粥避风,橘麦代茶调理。
橘红一钱 麦冬一钱(去心) 神曲一钱 麦芽一钱(炒) 淡竹叶五分生地一钱 水煎代茶。
按语:嘉庆朝四阿哥素有肺胃内热,本月十九日外感风凉,内外合邪而现瘾疹。御医叚继善、吕廷珪先后治以清解饮、清热透表汤、柴胡温胆汤等方。近二日症状减轻,先以和胃温胆汤理气和胃、清热化痰,继以橘麦代茶调理以清解余热、调和胃气,兼服“薄粥”和胃健脾、培补后天,“避风”以防复感外邪,均为调理之用。
(光绪六年)八月初一日,师大人带进薛福辰、汪守正、马文植、赵天向、李德立、庄守和、李德昌请得慈禧皇太后脉息右三部和缓有神,左寸尺依然虚软,关部尚弦。心气虚,肾阴亏,木郁未舒,胁肋微觉不畅,语言气怯。今议用原方加减一贴,更请节劳静养,庶可早臻康复。
党参三钱 冬白术一钱五分(炒) 归身二钱(土炒) 白芍一钱五分(炒)女贞子三钱(制) 茯神二钱(研) 柏子仁二钱(去油,炒) 左牡蛎三钱(煅)佩兰叶五分 山药三钱 炙甘草五分 沙苑蒺藜三钱(炒) 引用龙眼肉五枚。
按语:慈禧太后年近花甲,气血不足,脏腑失调。或肝肾阴虚,“阴阳不维”;或肝郁不舒,“中土不和”;或“心肾素亏,阴气未复”。该日治以补心健脾,滋肾养肝,同时强调“节劳静养”,调节情志,增方药疗效,促使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