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主要特点
应激反应(stress)是指个体遭遇应激性事件后出现的心理、生理改变,正常情况下主要表现为良性应激(eustress),虽然人体也可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等应激反应,但可促使人体心理、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反应迅速,使机体能以最佳状态去应对各种应激刺激。而当这些反应超出了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了一定限度致使机体处于不良应激(distress)状态时,则可引发一组以多种精神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为主的严重应激反应,并对个体产生明显的影响,致使其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与创伤性事件及心理应激密切相关的神经精神疾病,是指战场环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创伤等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引发的一组以多种精神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为主,并对个体产生明显的影响,致使其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
因此,经历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traumatic events)是PTSD发生的必要条件。创伤性事件主要是指可使经历者或目睹者感到极度痛苦、恐惧和(或)无助的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事件或灾难性因素。虽然躯体或生理创伤也会导致精神创伤并引发PTSD,但创伤性事件所致创伤主要是指精神创伤(pchological trauma),而非单纯的躯体或生理创伤(physical trauma)。同时,由于不同的人群、人种、地域,以及判断标准(如DSM-Ⅲ-R标准、DSM-Ⅳ标准等),对创伤性事件的定义和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作为可引发PTSD的创伤性事件,主要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创伤性事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将其描述为“强度是异乎寻常的”、“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强烈的痛苦”;而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CCMD-3)对PTSD定义中也将其描述为“个人经历了超出正常范围的,几乎对所有人都会带来明显痛苦的事件后所发作的精神障碍,是灾难后最严重的心身障碍”,因此,超乎寻常是创伤性事件的重要特点。这些事件种类繁多,如残酷战争、惨烈战场环境、重大骚乱、集中营、囚禁、虐待、交通事故、痛苦折磨、恐怖袭击、重大疾患等,重大的自然灾害也是严重创伤的重要来源,如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引发的强烈海啸等,均导致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自然灾难的强度足够大,所引发的创伤及相关精神行为异常也更为常见,而我们国家也正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对以PTSD为代表的应激相关障碍开展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但对于不同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的群体而言,创伤性事件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于儿童或某些特殊易感群体而言,引发PTSD的创伤性事件除了上述常见的主要事件外,其他一些生活性事件,虽然并没有超出正常人体所能耐受的正常水平,如长期的家庭暴力、虐待、学习及生活压力、严重疾病等,但由于其持续性恶性刺激,对特殊群体而言,也可能是极具威胁性,并可产生强烈的恐惧或无助感,最终可能引起PTSD,这与这类群体对创伤性事件的感知觉水平、个性特点及其应对能力有关。
弗洛伊德指出,“分离”是人类的基本焦虑,之所以分离能够导致人们的焦虑,是因为人们在内心中害怕失去能够照顾自己的客体,或害怕失去这个客体的爱。儿童时期的丧失(亲人的离去、照顾者的忽视、照料关系的不稳定,甚至包括正常的成长过程,如断奶、上幼儿园、弟弟妹妹的出生、上学等),更易引发孩子的创伤性体验,并形成难以消失的创伤性记忆(traumatic memory)。这些记忆的特点通常带有痛苦和哀伤的成分。丧失的痛苦是一种精神痛苦,因此它带着很强的情感色彩,如无助感、愤怒、失望和嫉妒等,事实上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忍受这种分离和丧失带来的精神痛苦,而儿童因为承受能力较低,如果缺乏稳定的与照料者的关系(客体关系),则这种精神痛苦会持续下去,并有累积和增强的效应。另一方面,某些特殊群体可能因其自身的遗传素质,加之童年时期形成的某些创伤性记忆,也可促使其日后再接触到应激强度并不高的创伤性事件时,就有可能触发这些创伤性记忆并引发较强烈的创伤性体验,并最终导致PTSD。
其次,创伤性事件常为突发的严重威胁性的事件。这类事件常对生命状态、身体完整性、生存条件,甚至个体社会属性与价值观等具有严重威胁,从而导致明显的精神创伤。正如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r Mental Disorders,DSM-Ⅳ)在PTSD定义中对创伤性事件所描述的,是指自身经历的急性、生命受到威胁或严重伤害,或身体完整性受到威胁;或者获悉亲朋好友突然死亡、或暴力伤亡、或有关伤害或死亡的威胁性事件。
第三,创伤性事件引发了个体内心强烈的主观体验,即创伤性体验(traumatic experience)。这种体验常表现为剧烈痛苦、强烈恐惧、严重焦虑抑郁、内疚不安、极度无助感等,创伤性事件后这种内心主观体验往往在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只有那些对个体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才可能引发PTSD。亲朋好友突遭意外、歹徒袭击、性侵犯、重大财产损失、恐怖袭击等可引发个体严重的创伤性体验;山洪泥石流、重大火灾、剧烈海啸或强烈地震等威胁生命安全的自然灾害也可导致明显的创伤性体验;而在战争中经历交战双方短兵相接,甚至白刃相搏的激烈战斗,或遭受炮火袭击、轰炸的残酷场面,以及现代战争高技术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与震撼力,甚至核、生、化、电磁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与威慑力,均可引发明显的创伤性体验;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突发的创伤性事件所引发的个体强烈的内心体验常常是导致PTSD的重要因素。
创伤性事件的个体体验与创伤性事件的强度存在明显的关联,强度大的创伤性事件常可引发较强烈的创伤性体验,并最终可能更易导致PTSD发生;但二者并非完全正相关,因为个体内心体验涉及因素很多,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有些创伤性事件虽然对一般人群或许强度并不算高,但却仍会引发某些特殊群体明显的创伤性体验,并最终导致有易感素质的人发生PTSD。
同时,虽然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内心体验和不良反应,但事实上只有少部分人最终发展为PTSD患者。因此,虽然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生的必备条件和首要条件,但却并非其充分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临床上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结合创伤性事件的类别、性质、严重程度等,以及个体个性特点、应对方式、生活处境、社会支持、文化习俗、价值取向等综合分析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