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Tutor的实践

张挺

1.我对教案的理解

本人认为该教案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医学之脏腑概念及功能有别于现代医学,同时通过对本教案的自主学习,引发学生有关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实施中问题及对策
(1)发言不积极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中国学生并不熟悉PBL教学,有时会碰到所有同学都不知如何发言的情况,为了克服这种陌生的心理,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PBL教学的历史。同时会选择组长开始带着大家阅读第一幕,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很容易找到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因本教案共有三幕,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发言不太积极,通常就会被上一幕学生选为下一幕的主持人。

(2)学生讨论跑题的问题:

在本教案实施中,曾有学生把铅笔和铅混淆,认为血铅可能会导致小儿多动症。作为Tutor,我及时通过质疑的方式,提出疑问,然后另有同学指出,铅笔属石墨,从而引导大家回到正确的轨道。

(3)问题太多,不够系统:

在第一幕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会从多角度对小儿多动症展开讨论,大家特别关注其病因,有说先天的,有说遗传的,有说教育方式的,中医西医混杂,可谓五花八门。在每一幕结束之前,我一般会引导主持人带领大家尽可能地进行归类、综合,这样可以使头脑风暴中引出的问题相对集中在几大领域。

(4)有关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关联的引入:

在第三幕中,通过阅读,学生已经获得了小儿多动症与中医心主神志有关的信息,但较少学生会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中医学中神志活动与心有关。这时我会引导学生看看本教案的标题——三心二意的小男孩,告诉他们关注一些字,如思、想、念,或一些词汇,如三心二意、一心一意、心想事成等。慢慢地学生就会明白中医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联,从而更深入地思考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渊源。

王颖晓

1.第一次讨论

开场白:主要介绍PBL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讨论中,各抒己见,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讨论、各自的观点都是精彩的。同时指导学生明确讨论的组织者、记录人。

聆听学生讨论,针对本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以下辅导:

问题1:学生讨论时反复就案例中列举的诸多症状,来印证孩子患有多动症。

指导:引导学生不能拘泥于案例描述,不能被案例中医生的已有诊断迷惑,启发他们思考任何疾病诊断的确立都应有其诊断标准。

问题2:有一部分学生以亲身经历提出,这是小孩的天性,不需要治疗。

指导: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儿的生理行为和病理行为该如何区别?

问题3:个别同学滔滔不绝,个别同学沉默不语。

指导:肯定踊跃发言的同学,鼓励沉默者发言,引导学生明白PBL学习是一个团队的学习,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在这里发言没有对错,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观点本身是否正确要重要得多。

问题4:不少学生只知道通过Google、百度查询资料,没有查询专业知识的方法。

指导:课堂演示中医大图书馆经维普、CNKI查询期刊的方法,并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

2.第二次讨论

继续聆听学生讨论,针对本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以下辅导:

问题1:学生引用大量的资料在解释多动症形成的现代医学依据。

指导:本课程旨在由多动症这一案例,启发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多从中医学角度思考本案例。

问题2:部分同学提出本病案如果不从心论治,而是从肝论治是否有效?

指导:启发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思考本案例学生的诸多症状属于中医学“神”的依据;引导学生思考主神的脏应是心。

问题3:为什么是“心”主神明,而不是“脑”主神明?

指导:启发学生思考藏象学说发生、发展、演化的因素,推荐学生阅读先秦哲学书籍。

朱凌凌

1.对本教案设计的理解

每年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常不由自主地把解剖学中的器官和中医学中的五脏一一对号入座,这就势必造成了对中医学中某些脏腑功能理解方面的困难。本教案采用不断本教案采用不断抖“包袱”的方式层层深入,直到最终谜底揭晓,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囫囵吞枣式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2.对本教案各个环节的把握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第一幕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该患者是否得病”。当第二幕揭晓答案后,仍会有学生对诊断持怀疑态度,认为副作用是由于误诊。这时我就会引导学生回归正常思路,防止漫无边际的讨论。

在第二幕讨论中,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讨论西医学小儿多动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很少有学生能想到从中医角度来认识这个病。这就需要Tutor的引导。提醒他们这是一堂中医基础理论的PBL课程,而不是西医内科学。

第三幕谜底揭晓后,学生通常会出现冷场。因为答案明确了,似乎也就找不到讨论的主题了。所以这时候,Tutor需要引导学生往中医理论回归,而不是简单的中医治疗比西医有效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医对小儿多动症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一层次的认识。特别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医会把神志活动与心相联系,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发生学角度等多个视角来发掘。

讨论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Tutor置身学生之中,便于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圆桌另一头是一块连接打印机的白板,每幕结束后,热点问题汇总后打印分发,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查阅资料,避免了盲目性。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地担任每一幕的主持人、记录员。主持人承担一定引导、启发的责任,而记录员则要求善于汇总。学生最初会比较紧张,慢慢适应后均能胜任。Tutor则负责控制每一幕的节奏。

第一次讨论结束后,学生自发要求根据所需查阅资料的内容再进一步的细化分工。此方法对于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培养团队精神具有切实的效果,Tutor应给予鼓励。

第二次讨论,记录员将学生查阅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主持人根据汇总情况与小组成员探讨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确定论文题目,并提炼观点。Tutor与小组成员保持联系,及时指导,防止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