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起沉疴:赖新生教授临证医案精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临证验案

不孕症

不孕症又称“绝嗣”“无子”,指育龄妇女婚后未避孕,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以上而从未妊娠者,为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为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关于不孕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妇三岁不孕”。《素问·骨空论者》指出:“督脉为病,女子不孕”,《山海经》称“无子”。其发生常与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反复流产、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胞宫,与任、冲二脉及肾、肝、脾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是肾虚为主,肝脾同病,冲任失调。因其病因病机复杂,是多种疾病造成的共同后果,多个脏器病理变化并存,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因果互见,也有可能涉及夫妇双方因素,因此临床诊治复杂,疗程长,病程及预后较难预计。

该病西医也称为不孕,其西医发病因素以输卵管、卵巢病变最为常见,导致排卵障碍或影响受精卵着床等。引起不孕的发病原因分为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女性不孕主要以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为主。其中,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引起因素主要有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结核、输卵管绝育术后。

【案一】刘某,女,35岁,2012年6月2日初诊。

主诉:婚后未避孕未受孕8年。

现病史:曾在外院腹腔镜检查示:双侧输卵管宫角部阻塞,先后于2011年5月及2012年2月广州中山医院行试管婴儿,均失败。就诊时希望中医调治后行第3次试管婴儿。症见:患者形体偏瘦,月经先期,21 ~ 24天一行,量少,3天干净,白带稍多,色黄,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输卵管阻塞型不孕。

中医诊断:全不产。

证型:肾阴虚夹湿热。

治法:清热祛湿,滋养脾肾。

处方:

绵茵陈15g   柴胡10g   黄柏10g   枳壳10g

徐长卿10g   云茯苓15g   白术15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山茱萸15g   怀山药15g   枸杞子10g

当归10g   生地黄10g   炒枣仁2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

1.针刺:①百会、四神聪、膈俞(双)、心俞(双)、八髎(双)、白环俞(双)、命门、三阴交(双)、太溪(双);②天枢(双)、带脉(双)、关元、中极、子宫(双)、内关(双)、神门(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行间(双)。上两组穴位交替选用,进针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经期停针。

2. TDP(远红外线理疗仪)照背部或腹部。

3.耳压疗法:取内分泌、脾、肾、皮质下、内生殖器为主穴。

二诊:2012年7月23日。已针药治疗1个月经周期,患者睡眠改善,此次月经周期为25天,白带转清无明显颜色,经前仍有少许五心烦热。

处方:续以原方去绵茵陈、黄柏,加用何首乌10g,菟丝子15g,黄精10g,针灸如前。

三诊:2012年9月28日。至第3个月来诊,患者月经28天来潮,睡眠明显改善,无五心烦热,胃纳二便均正常,舌淡红苔薄,脉略弦。

处方:嘱继服上药,可隔日一次,针灸如前继续坚持治疗。并嘱其近日可放下工作安排下月行试管婴儿。

四诊:2012年11月12日。其丈夫来告此次终于成功受孕,已行B超检测示:双胎已7周。祝贺之余遂留其电话。

2013年7月底电话随访,已足月顺产一男一女,体重均达5斤以上。

【按语】关于不孕症,古书早有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能有子”,是言有子之原由,在乎肾气之盛衰,此虽为生理变化,而病理亦未尝不关乎肾气之盛衰,阴阳之调和与否。赖老治疗不孕症注重补益脾肾,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而任主胞胎,这一脏一脉的调节、充实是最关键的。在肾与任脉之后,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物质“水谷精微”生成之所,为肾与任脉提供保障,在临床上根据病史、症状及舌脉进行辨证治疗,时时注重安神定志,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大辛大热补法,如个别确有明显的肾阳虚症候则亦可滋补为主,中药则用左归丸、右归丸,针灸温灸气海、关元及肾俞。针灸方面多重视肝经的调治,从肝之调节疏泄对女性“血”“阴”平衡上考虑,至于湿热、痰浊、瘀血则需分三种不同病因分别对待,对症治疗,视证用药,再将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的经穴配合使用,补益脏腑则多选背俞穴,并配合耳穴、埋线、穴位贴敷法等。

该患者湿热壅滞,气机受阻,表现为西医学上输卵管阻塞,湿热下注,则白带偏多色黄,病久损伤肾气,耗伤阴血,肾阴不足,则形体偏瘦、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中医治则分阶段进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综合判断本虚与标实孰重孰轻,该患者首诊以治标为主,辅以滋补肾阴,故中药选用绵茵陈、黄柏、柴胡、徐长卿等清利湿热,旱莲草、山茱萸、枸杞子、生地黄等滋补肾阴。二诊时,患者湿热之邪明显缓解,故中药去清湿热药,增强补益肾精。

针灸方面,取任督二脉、脾经、胃经、背俞穴为主。患者婚久不孕,2次试管婴儿失败,加之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情绪忧虑,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选用百会、命门等督脉穴配伍四神聪通督调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经与心包经穴内关、神门与之相配伍安定心神;膈俞活血祛瘀,同时与心俞相配伍应用,进一步安神定志,舒畅气机;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又位于腰骶部,近于肾脏和胞宫,故可调补肾气治疗妇科疾病,白环俞为治疗白带异常的临床常用效穴,位于腰骶部,平第四骶后空,与八髎穴相配伍进一步疏通胞宫经络;命门位于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主治各种肾虚之证;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也为先天之气海,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调冲任、理经血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经气汇集之处,可调理肠胃,女子以血为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关系着妇女经血之盈亏,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余配伍中极、子宫等临床常用治疗胞宫疾病的效穴,行间清湿热疏肝,阴陵泉、太溪滋补肾阴。

【案二】牛某,女,31岁,2014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未避孕未受孕1年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周期不规律,周期38 ~ 45天,经期6天,量多,色鲜红,有血块,伴痛经。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受孕1年余,男方精液及女方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本月查妇科B超提示子宫直肠窝积液1.3cm,LMP(末次月经):2014年3月3日,6天净,量多色红,伴血块,下腹坠胀痛。症见:神清,精神疲倦,自觉疲乏,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少,脉滑数。2013年8月出现玫瑰糠疹一次,已治愈。

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

中医诊断:全不产。

证型:脾肾两虚兼痰瘀。

治法:补肾健脾。

处方:

柴胡10g   败酱草30g   黄芩10g   千年健15g

党参15g   川芎10g   牡丹皮12g   云茯苓15g

北芪20g   王不留行20g   黄柏10g   泽泻10g

贯众15g   甘草3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

1.针刺:天枢(双)、中极、关元、归来(双)、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双)、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双)。所有穴位用补法,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经期停针。

2. TDP照下腹部。

3.穴位注射:维生素B12500µg+维D果糖酸钙注射液1mL交替穴注:足三里(双)、曲池(双),隔日1次。

该患者本属脾肾两虚之症候,然B超结果提示子宫直肠窝积液,从中医角度出发考虑本虚标实,痰瘀阻滞胞宫导致月经后期,治当先清除痰瘀使正常月经周期得以恢复,再从补肾健脾本质出发,从而有助于孕育胎儿。

二诊:2014年4月16日。LMP:2014年4月10日,6天净,量多,色红,有少许血块,经期前两日痛经,服上方后疲乏改善。舌淡略暗,脉沉弦滑。

处方:

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枸杞15g   山萸肉15g

怀山药10g   桑椹12g   菟丝子15g   覆盆子12g

续断15g   桑寄生15g   甘草6g   牡丹皮10g

赤芍12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治疗同前。

患者处于月经后期,此期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因此方药中多使用补肾填精药物,促进肾阴增长。

三诊:2014年9月18日。停药后出现月经不准,或延期15天行,或经期延长8 ~ 9天,淋漓不尽。LMP:2014年7月30日,八月未潮,胸胁及乳房胀痛已未再出现,多梦,舌尖红,脉细而弦。

处方:

党参15g   百合15g   白术10g   云茯苓12g

阿胶另烊10g   桑椹15g   川黄连10g   枸杞15g

泽泻10g   桑寄生12g   甘草6g   牡丹皮12g

淡豆豉1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治疗同前。

患者出现经期延长,古代属“月水不断”,历代医家认为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或因外邪客胞,或因血热妄行所致,治法或益气养血或清热补肾。结合舌脉考虑患者属血热妄行所致,《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谓:“经来十日半月不止乃血热妄行也,当审其妇曾吃椒姜热物过度”,治当清热补肾,养血调经。

四诊:2014年10月16日。月经经期已准,经前2天腰骶部坠胀感,腹痛,舌淡少苔,脉弦细数。

处方:上方(2014年9月18日)去云茯苓、川黄连,加元胡10g,柴胡10g,玉竹15g,沙参1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治疗同前。

患者月经周期已恢复正常,可按原治疗方案继续巩固疗效,近来痛经明显,方药加入元胡、柴胡等疏肝理气止痛。

五诊:2014年10月29日。腹部经前疼痛,余未见异常,舌淡,脉细。

处方:调肝汤加味

白芍15g   阿胶另烊10g   山萸肉10g   柴胡10g

当归15g   巴戟天15g   甘草6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针灸治疗同前。

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冲任气血变化较剧,胞宫气血亦虚亦实,外邪或内在情志变化容易影响胞宫、冲任而致气血失调导致痛经发生。《妇人大全良方》云:“肾气全盛,冲任流通”。胞络系于肾而络于胞中,痛经的发生本质多责于肾,治当补肾益精,在补肾的基础上或温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行而通之。调肝汤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之方,出自《傅青主女科》,用于肝肾亏虚,精血暗耗,精亏血少,冲任失濡,血海空虚而导致的痛经,有调补肝肾,养血缓痛之功效。

六诊:2014年11月19日。已孕50天,查B超示:活胎,见胎心胚芽。舌尖淡,脉沉滑。

处方:

菟丝子15g   川断12g   连翘6g   金银花10g

桑寄生15g   白术10g   黄芩1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停止针灸治疗。

患者已孕,目前治疗当以补肾固冲安胎,因患者感受风热,适当加入清热疏风药物。

【按语】治疗不孕不育,赖教授非常赞同《傅青主女科》对此病病因病机的阐述,认为无论原发、继发,均应注重疾病与肾虚、冲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圣济总录》云:“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寒也。”故不孕症患者以肾虚为主,在肾虚基础上,再辨夹痰、夹瘀、气滞、血虚,从而对症治疗。引气归元针法取中极调节任脉及足三阴之气,治绝嗣不生。《针灸甲乙经》云:“经闭不通,中极主之。”关元乃强壮要穴,可补气温阳利水。《针灸大成》云:天枢穴主“妇人女子癥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归来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妇人血脏积冷”,此两穴既为腹部局部穴位,又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可理气健脾,养血提胞,益后天之本以养先天之精而成孕。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调理脾胃,气血生化有源,则可充养先后天之精气,为足三针的主穴。而脾经三阴交是足三阴的交会穴,主女子阴血,有培补肾气、滋阴养血、调理三阴经气的作用;太冲为肝经原穴,可疏导肝经气血。内关为心包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可宽胸利膈,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可养心安神,两穴合用可养心神、调血脉。

赖教授在调经助孕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治愈了数不清的顽固性不孕患者,圆了许多人的父母梦。总结其经验如下:主张男女同治。青壮年男性多以阴虚、湿热为主,部分也有阳虚的,结合西医学的少精症、精子活力低下、精液不液化,赖教授认为现代人受电脑、空调、污染等环境的影响,加之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致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虚火灼伤阴精,故致精弱,治疗上以清湿热、滋阴潜阳为主,并时时注重安神定志,并不同于以往的单纯大辛大热补法。当然具体在临床上还是要根据病史、症状及舌脉进行辨证治疗,如个别确有明显的肾虚阳虚症候则亦可滋补为主,中药则用左归丸、右归丸,针灸温灸气海、关元及肾俞。针灸方面多重视肝经的调治,将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的经穴配合使用,补益脏腑则多选背俞穴,并配合埋线、穴位贴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