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辨治发微
一、急性肾炎,重在治已病,且应清源防变
急性肾炎临床一般以突然浮肿、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缘于风热或风寒外袭,首犯于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积聚,泛溢为肿。脾属阴土,水本畏土,然水气过甚,土失于制,导致湿困脾土。治疗重点是清其源,源清流自洁,治已病的同时亦治未病。余临床常用先师经验方略加化裁,姑以“肾病1号方”名之。药方由麻黄、桂枝、生姜、甘草、生石膏、杏仁、生白术、白茅根、益母草9味组成。麻黄宣发,杏仁苦降,两者相配,一宣一降,直捣巢穴。辅以生姜,既可助麻黄宣散水气,又助杏仁降其肺逆。生石膏清肺胃之郁热,兼制麻、姜之烈;甘草和中,白茅根清利凉血;妙用桂枝配生白术,重在温运脾土,助膀胱气化,引水入渠,以防水邪伤脾及肾;益母草功擅活血利水,以防血能病水。麻黄用量以10g为宜,量大有升肝阳之弊,量小难以胜病。若咽喉肿痛,去辛温之生姜,加板蓝根、连翘、马勃清热解毒利咽;喘咳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降气,消胸膈之水;腹水严重加大腹皮、木香行气利水;阴囊肿大加藁本祛太阳之湿邪。本方既治已病,且防未病,临床运用时,切勿胶柱鼓瑟,贵乎活用,效必昭彰。先师杭逢源曾告:“本方服用后,临床可见两种截然不同情况,一是大汗淋漓,一是小便殊多。殊途同归,均可使浮肿消退。所以然者,肺之源清,宣降复职,基于患体差异,一从宣发,俾腠理疏松,水由汗孔排出,一从肃降,使水道通调,水由膀胱而出。前者不是亡阳之兆,而是肿消之征。”寥寥数语,诚为历练之谈,足以振聋发聩。
案例
袁某,女,20岁。1981年5月8日门诊以“急性肾炎”收住院。
患者1周前感冒愈后,昨日突然颜面浮肿,继而全身躯干及四肢肿胀,伴头痛,乏力,纳差泛恶,小便量少色黄。血压120/90mmHg。舌苔薄白,脉浮而微紧。尿检:蛋白(++),红细胞偶见,白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2~4,透明管型1~2。证属风寒犯肺,通调失司。急投“肾病1号方”:麻黄10g,杏仁10g,生姜10g,桂枝10g,生白术12g,生石膏15g,甘草5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水煎服。连服9剂,诸恙悉除,尿检正常,血压正常,于5月16日出院,嘱服金匮肾气丸半月,以资巩固。
对消除急性肾炎蛋白尿、高血压、血尿、管型的经验是:残留不消时,加生黄芪、金樱子益气固涩;高血压(原发者除外)多由水邪过甚,壅滞气机,升降失调所致,其根在水,水邪消退的同时,血压随之而降。若由麻黄过量引起之高血压,应适当减麻黄量,或加代赭石平肝降逆,血压可降。尿中红细胞不消,加血余炭以配益母草活血止血。尿中管型不消,加玉米须配白茅根通利小便,能收佳效。
二、慢性肾炎,当调气化并补脾肾,尤贵乎变
水肿始于下,泛溢于上,缠绵不退,少尿,蛋白渗漏,是原发慢性肾炎常见的特征。多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水之候,治之较易。盖肾为水脏,真元寓内,五脏之阳非此不能蒸发;脾为阴土,职司运化,赖肾阳以煦动,转输水谷精微,五脏精气非此不能奉养。若内伤劳倦或寒湿外渍,使脾肾阳损,则气不化精反化水,水湿泛溢,水肿由生,精微失固,渗漏于下。治疗此证,应着眼“气化”,大补脾肾。盖气化则水行,水行则肿消。此即景岳所谓:“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常用济生肾气汤合理中汤辨证化裁,取效甚捷。
案例
郝某,女,40岁。1973年8月就诊。
患者3个月前,肿始于下肢,逐渐波及全身,当地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效果不显。刻下:全身浮肿,下肢按之凹陷,小便短少,伴腰区酸楚,胸脘膨闷,纳差泛恶,四肢不温,气短易汗,面色苍白。舌胖苔白,脉沉而濡。尿检:蛋白(췍),管型(++),红细胞3~8,白细胞偶见。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盛,泛溢为肿,精微失于固摄,渗漏于下。治当大补脾肾,助其气化,冀气化水行,浮肿自消。投济生肾气汤合理中汤加砂仁6g,木瓜10g,槟榔10g,沉香5g,生黄芪24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连服20剂后,病除十之七八。不慎感寒,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脉浮而微紧。此属阴水未愈,阳水又发,本“急则治标”之意,即投“肾病1号方”加肾气丸2丸(包煎),连服6剂后,标急顿挫,仍守前方继服1个月,诸恙消失,尿检正常。
水肿反复或缠绵不消,持续蛋白尿,多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而转成慢性肾炎所致。病源于肺,治不如法,伤肺及脾,脾虚则水谷运化失常,酿湿聚饮,下及于肾。经云“脾湿则肾受之”,肾虚则开阖失常,湿浊难排,以致水湿泛溢,水肿缠绵不退,势必病血,此即“水不行则病血”之谓。此病病机复杂,囿用常法图治,实难为功。治疗此证,常用自拟“肾病2号方”(先师经验方化裁而成),临床用之,颇感应手。“肾病2号方”由紫苏、防风、生桑皮、麦冬、桂枝、干姜、猪苓、茯苓、泽泻、焦术、益母草、白茅根12味组成。紫苏、防风配生桑皮、麦冬,辛寒利肺以宣上;焦术、茯苓、桂枝、干姜相伍,温中运脾以畅中;猪苓、泽泻、白茅根合用,清利而渗下;益母草活血行水。诸药合用,共奏宣上、畅中、渗下、活血、消肿之功。若腹胀加大腹皮、沉香行气消胀;下肢肿甚加木瓜、槟榔祛湿下行;气短加生黄芪益气行水;足背肿加川椒、巴戟天温阳逐水。临证用时,应灵活变通,随症加减。
案例
姜某,男,48岁,农民。1981年6月22日门诊以“慢性肾炎”介绍入院。
患者1年前颜面及四肢浮肿,当地诊为“急性肾炎”,经治疗病情缓解,但迁延不愈。半月前浮肿加重,波及全身,尿少色黄,伴神疲纳差,泛吐清涎。尿检:蛋白(췍),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偶见,诊为“慢性肾炎”。舌苔薄白湿润,脉弦细。投以“肾病2号方”增损,药用:紫苏10g,防风10g,生桑皮10g,半夏10g,桂枝10g,焦术10g,干姜10g,猪苓10g,茯苓30g,泽泻10g,木瓜10g,槟榔10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巴戟天12g,椒目5g,金匮肾气丸2丸(包煎),水煎服。
守方加减进药五十余剂后,尿检:蛋白,余无殊。患者康复出院。
恒用激素类药物和利尿剂治疗,久而不愈的慢性肾炎(肾病型),多由于激素、利尿剂长期使用,戕伤脾胃。脾胃无以行其津液,故化源不足,久而久之,病穷及肾,阴损及阳,正气亏乏,导致脾失转输,肾失封藏,精微渗漏于下。对于此证,应重视滋阴益气法,俾元阴得充,则元阳亦旺,此即“无阴则阳无以生”之谓。临床常用自拟“肾病6号方”,方由生地六味汤合五味异功散加黑豆、淫羊藿、益母草、白茅根15味组成。生地六味汤清热滋阴,无腻膈恋邪之虞,且生地有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五味异功散健脾益气;加黑豆取色黑入肾,质多蛋白,能补充因蛋白尿而丢失的蛋白质,且又滋水补肾,固摄肾精;淫羊藿温阳不伤阴,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益母草、白茅根活血清利消肿。此方功在调整脾肾的同时,可防止激素、免疫抑制剂撤减后副作用的发生。临证用时,应知常通变,勿按图索骥。
案例
马某,男,37岁,农民。1983年6月28日诊。
患者8个月前突然浮肿,少尿,蛋白尿,当地诊为“急性肾炎”,经治肿消。两个月后,因失于调养,浮肿又发,当地医院曾用激素、双氢克尿噻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院求中医诊治。现症:周身困乏,腰区困痛,动则易汗,夜梦遗精,下肢微肿,小便短涩。舌淡红,苔白,脉沉细略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췍),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0~3,颗粒管型2~4。胆固醇344mg/dl,白蛋白/球蛋白为2.13/2.35。投以“肾病6号方”化裁,药用: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党参15g,焦术10g,白茅根30g,益母草30g,黑豆30g(包煎),生黄芪30g,乌梅10g,续断10g,杜仲12g,水煎服。
1周内停用激素、双氢克尿噻,单纯服中药。守方增损间断服药百余剂,又服烧鸡蛋20个后,病体康复,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对清除慢性肾炎(肾病型)持续蛋白尿,常在辨证复方中加入黑豆,既滋肾固精,又直补蛋白,其效甚好。若浮肿消退,可服烧鸡蛋,即:鸡蛋1个,尖头敲破一孔,装入蜈蚣条、鱼鳔珠2g(均研面),搅匀,用纸糊口外,再用调好之湿泥包一层,放入文火内烧熟除掉泥土和蛋壳,吃鸡蛋。每日空腹服1个,10天为一疗程,能收佳效。析其机理,取蜈蚣入肝,以调疏泄;鱼鳔珠固涩精微于下;鸡蛋填补蛋白;烧泥直入脾,摄精微于中。四者相配,切中病机,蛋白自消。
三、辨治肾炎的要点
1.病因病机方面 不拘于一般的单纯强调肺、脾、肾三脏失调可致水肿,而重视瘀血对水肿的影响。
2.治法及用药方面 对急性肾炎,一般只治已病,单治水,笔者强调治未病,以防转化,化瘀血以利消肿,此谓“未雨绸缪”,“治血即治水”,疗效显著。对慢性肾炎缠绵不愈者,一般侧重治脾肾,忽略治其肺,很少考虑治瘀,然水液的转输运化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且水能病血,所以笔者重视肺、脾、肾三脏与瘀血同调。尤其用激素类药物久治不愈的慢性肾炎,不拘泥于一般的温补法,而应用滋阴法,此即“无阴则阳无以生”之谓也至于遣方用药,不同于一般的恪守成方,对号入座,执套方以治活人,而着眼变化无穷之证,找出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巧裁效方,活方活用,方可中的,自拟肾病1、2、3、4、5、6、7、8、9、10号方,即源于此。
3.实验室检查方面 对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应持辨证观点,不可按图索骥,而重视筛选确有效验的对应药品在辨证复方中加入,如生地临床证实有类似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对防止停用激素后出现的反跳现象有一定的效验。蛋白尿持久不消,除加黑豆外,另服烧鸡蛋常收佳效。不可舍辨证论治而仅以化验指标为用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