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榆林百年医粹》就要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我深感喜悦和欣慰——这是我市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榆林医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方积淀数千年人类文明的广袤厚土上,承载着历代榆林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医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非常精粹的一部分。
榆林中医药历史悠久。无论千年流转还是百年沧桑,中医药始终与榆林人民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特别是明代以后,榆林中医出现了繁荣景象,中医药经营与服务蔚然成风、渐入高潮。直至现在,中医中药仍然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广大榆林人民群众推崇、厚爱和信赖。
医生是医药学术发展、传承的载体。榆林历代都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群众拥戴的名医。近一个半世纪内,榆林涌现出名中医二百多人,其中学术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有六十多位。建国后,九位榆林籍著名专家进入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为解除人民疾苦、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中医文化做出了不朽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学术经验。
保护和发掘榆林中医药学术,是一项急迫而重要的任务,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东同志早在1958年就曾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84年,当时榆林行署主要领导刘壮民、赵兴国同志和卫生局长李守飞同志商议决定:全面搜集整理榆林地区中医药学术经验,编撰综合性大型医药文献——《榆林中医》。在时间方面上不封顶,范围要涵盖全区所辖12县。具体工作由李守飞同志负责组织领导、安排部署。
这是我市史无前例的一项医药文化工程。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胡熙明同志,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黄星垣、郭谦亨、王乐匋及医史、考古学家李经纬、赵石麟、戴应新等诸多专家教授也予以热心关注和支持。由于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搜集和整理难度大,审核、考证、评按、撰写任务繁重,编辑工作进行得很艰难、很辛苦,也迁延了很长时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榆林中医》出版了两册之后,编撰工作因种种困难而搁置。
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从2009年起又组织二十多名专业人员,用了四年多时间,重新构架、全面编撰榆林中医药学术文献。这次整理,辑取了原有的主要资料,补录了我市近代医家的医论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中医药学术成果,增加了大量重要内容,并收录了有关榆林中医药历史的文章和图片。这部文献主要精选了清代后期迄今一百五十余年我市12县区二百多位名医的学术经验,故名之为《榆林百年医粹》。
担纲《榆林百年医粹》主编的是我市资深医药学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郭冠英先生。他既接受过严格的西医高等教育,又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兼精中西医学,具有长期临床医疗和医药科研经验。郭冠英先生不仅重视我国传统医学,而且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学术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他学识广博,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对工作人员既悉心指导又严格要求。这也是编辑工作终于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他殚精竭虑,带领工作团队,为《榆林百年医粹》这项文化工程倾注了十几年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榆林百年医粹》是对榆林中医药学术经验的一次历史性总结,也是对祖国医药文化的一份贡献!《榆林百年医粹》的出版,既可告慰那些曾为榆林人民和中医事业辛勤奉献的医学先贤,也可激励现在从业的中医药工作者为榆林中医药学进步、为祖国中医药学发展和创新而努力。有理由相信,《榆林百年医粹》的出版,必将会成为榆林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马秀岚
201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