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大成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医方大成论》又称《南北经验医方大成论》《大成论》,日本医家吉田宗桂辑,是日本江户时期流传甚广的一本医学入门著作,在日本影响很大。

我国元代医家孙允贤著有《医方集成》,后经元代熊鉴、明代熊宗立两次增补、分类编辑。本书即是从熊宗立《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中将医论部分辑出而成。

一、底本

本书现存版本均为日本版本,有学者统计,日本历代刊刻此书达二十余次。此次选定日本宽永三年(1626)《医方大成论》为底本,理由是:此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版本,字迹清晰,页码完整,除原书内容之外,还附有大量的批注,很好地体现了一本医学入门著作的特点及当时东瀛医家对此书的重视。惜乎书中未见批注者名号,他书亦不可考,故此次整理署为“无名氏注”。其余版本年代均晚于此本,且绝大多数仅有原文,注释很少或者没有注释。

二、校本

本次整理以日本庆长十六年(1611)云州盐氏平宣正刻本(简称“庆长本”)为主校本。因本书与孙允贤《医方集成》、熊鉴《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熊宗立《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三书均有关系,故选用明初刻本《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简称“大成”,南京图书馆藏)、日本大永八年(1528)翻刻明成化三年(1467)熊氏种德堂刊本《名方类证医书大全》(简称“大全”)、明成化十七年(1481)书林刘氏溥济药室重刻《医方集成》本(简称“集成”,国家图书馆藏,题名《新编医方大成》)作为他校本。

三、校注原则

1.底本为竖排繁体,今改横排简体,并加以现代标点符号。文中代表上下文的“右”“左”字,均改为“上”“下”。

2.底本天头地脚批注很多,有的注字词,有的释书名、人名,有的引用他书。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批注集中置于各论之后,按正文的行文顺序逐条列好,并加序号,对正文相同内容进行注释的数条合为一条,中间以“○”隔开,并在正文对应位置右肩加方括号,标出序号。底本正文中有少量日文手写字迹,舍去不录。

3.凡底本中异体字、俗写字、古字,予以径改,不出校。

4.对难字、僻字、异读字,采用汉语拼音加直音的方法加以注音并释字义;对费解的专用名词或术语加以注释;对通假字予以解释。

5.对底本和校本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原文误、脱、衍、倒、错简、版蚀、疑义等)情况,采用校改、校补、校删、并存、存疑的方式,出校记说明。

6.底本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者,以虚阙号“□”按所脱字数一一补入。

7.文中方剂名称将丸剂称作“圆”者,径改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