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有三个,具体如下。
1.2.1.1 完善并丰富现有的CVM有效性与可靠性改进的理论、方法及工具
1.完善并丰富现有的CVM理论
假想市场及消费者决策模式假设是CVM饱受批评与质疑之所在,本研究拟从消费心理学理论出发研究假想市场中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以此辨明现有文献分别对CVM决策过程中的“加入决策”和“支付决策”两种决策机制进行讨论的做法是否有误。此外,本研究拟通过构建CVM估值框架解决CVM评估中“评估对象选择”与“市场范围确定”两个关键问题。
2.为CVM有效性、可靠性改进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法与技术组合
本研究拟通过对问卷引导技术选择、CVM估值方式选择、WTP零响应处理、WTP分布函数选择与对比、WTP非参数模型引入、支付工具选择、研究对象熟悉度提高、样本选择及调查员培训等方法的分析、比较及组合性应用,为CVM有效性、可靠性改进研究提供丰富的方法与技术组合。
3.为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CVM评估提供更精准的估值工具
本研究拟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以长江为例的流域生态系统的价值特性及现有的CVM研究现状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改进现有的CVM有效性与可靠性的方法与技术,如通过调查受访者“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游览长江经历”及“户籍”等信息确定受访者对评估对象的“熟悉度”,其中“户籍”就是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等等,以此为我国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后续评估提供可借鉴、更科学、更精准的估值工具。
1.2.1.2 测度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的个体支付意愿WTP及总市场价值
本研究拟构建CVM估值框架,即在明确CVM的“评估对象”和“市场范围”两个核心变量的前提下展开研究。具体是:第一,借鉴顾客价值理论,在文献研究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CVM假想市场中的评估对象并以此进行WTP调查与估值。第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CVM的评估对象的受益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明确CVM的市场范围并估算总市场价值。
1.2.1.3 良好的政策可行性前提下的流域水质治理与水质改善的政策建议
良好的政策可行性是研究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研究拟利用上述CVM研究结果并基于情景模拟方法针对案例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自来水价格及污水处理费调整、工业废水排污收费标准调整等,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将已通过政策可行性评估的建议推广并应用到更大范围(如长江全流域,甚至是所有流域)的水质治理与水质改善行动中。
1.2.2 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2.2.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1.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及其评估方法
具体包括:(1)讨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及内涵;(2)分析各种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比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3)根据流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特征,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视角论证本研究所选用的条件价值法(CVM)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2.CVM有效性与可靠性改进方法的回顾与探讨
具体包括:(1)系统回顾发达国家CVM的发展进程,总结国内相关领域内CVM的研究现状,梳理CVM有效性、可靠性改进的影响因素;(2)分析CVM偏差的来源及降低方法,例如引导技术偏差、调查方法偏差、策略性偏差、假想市场偏差、支付工具偏差、零响应偏差、信息偏差、起始点偏差、模型设定偏差、汇总偏差和其他偏差等,并讨论相应的偏差降低方法;(3)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兼顾熟悉度及不同询价方法的多次调查设计及实施、分析假想市场构成要素对WTP估算的影响、比较廉价磋商和不确定性量表在降低假想偏差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不同分布函数选取对WTP估算的影响、WTP零响应处理等。
3.基于CVM有效性、可靠性改进的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与计量模型设定
具体包括:(1)基于随机效用理论讨论CVM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并给出WTP估算思想;(2)从经济学意义和统计学意义讨论平均WTP和中位数WTP的优缺点及适应性;(3)系统研究开放式问卷、支付卡式问卷在采集数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的计量分析工具;(4)系统研究封闭式问卷下,分布函数选取对WTP估算所造成的理论影响;(5)深入比较不同参数模型设定的原理及优缺点,讨论非参数模型的适用性。
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二、三和四章。
1.2.2.2 估值框架提出与调查问卷设计
1.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的CVM估值框架设计
具体包括:(1)围绕生态系统恢复价值CVM评估的“评估对象选择”与“市场范围确定”问题,提出CVM估值框架的概念;(2)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中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等评估体系,确定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的范围和类型;(3)分析与总结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CVM评估中的“评估对象”和“市场范围”;(4)根据(中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明确案例研究地长江流域南京段生态系统的服务和产品;(5)案例地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的CVM估值框架设计。
2.偏差降低导向的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具体包括:(1)利用不同引导技术分别设计开放式问卷(OE)、支付卡式问卷(PC)、封闭式问卷(DC)等进行多个回合调查;(2)重点考虑CVM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偏差,并在调查过程中利用图片提高受访者对调查对象的熟悉度,开展调查员培训等,避免或缓解偏差;(3)采用交叉表分析方法讨论调查数据的统计特征,多维度地讨论抽样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五和六章。
1.2.2.3 WTP影响因素与WTP估计
1.基于开放式和支付卡式引导技术的WTP估计
具体包括:(1)以长江流域(南京段)生态系统恢复价值为例,选用WTP而非WTA的估值方式,利用开放式问卷、支付卡式问卷分析南京市居民对长江流域(南京段)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讨论CVM的理论有效性;(2)基于开放式问卷、支付卡式问卷,初步估算南京市居民对长江水质改善的支付意愿,并讨论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2.基于封闭式引导技术的WTP的再估计
具体包括:(1)讨论封闭式单边界(SBDC)下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有效性讨论,初步评价WTP估计结果的合理性;(2)讨论封闭式双边界(DBDC)下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有效性讨论,初步评价WTP估计结果的合理性;(3)上述两分式WTP分布函数的估计主要利用中值法而非均值法,且选择对数模型而非水平模型进行估算。
3.基于Spike模型的WTP值零响应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引入零响应问题并采用Spike模型进行处理:(1)讨论封闭式单边界下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有效性讨论,初步评价WTP估计结果的合理性;(2)讨论封闭式双边界下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有效性讨论,初步评价WTP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七、八和九章。
1.2.2.4 有效性、可靠性及政策可行性研究
1.CVM有效性检验
主要包括:(1)内容有效性辨识,分别研究抗议性响应、不同支付工具、受访者对评估内容的熟悉程度、受访者对不同类型市场价值的偏好等对WTP估值的影响;(2)构建有效性检验,研究开放式问卷、支付卡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包括封闭式单边界问卷和封闭式双边界问卷)三种引导技术估值结果的收敛有效性,比较并归纳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廉价磋商和不确定性对WTP估值的影响。
2.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评估的可靠性检验
主要包括:(1)时间稳定性检验,主要利用时间跨度长达五年的第三次和第四次调查的样本数据,从WTP估值模型及可比性、WTP估值的时间稳定性及WTP效用函数的时间稳定性三方面进行时间稳定性的实证检验,并讨论政策对时间稳定性的影响;(2)基于函数设定形式的CVM可靠性研究,主要讨论分布函数不同设定方式如Probit、Logit、对数Probit、对数Logit以及Weibull对WTP估值的影响,研究并讨论非参数模型下的WTP估值结果。
3.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价值评估结果的政策可行性
主要包括:(1)根据CVM估值结果进行政策模拟,讨论案例研究地南京市自来水价格调整和江苏省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的可行性;(2)讨论把针对南京市自来水价格调整的政策建议推广到全流域重点城市的可行性;(3)讨论把针对江苏省排污费调整的政策建议推广到全流域所有省份的可行性。
有效性检验内容请阅读本书第十和十一章,可靠性检验内容请阅读本书第十二和十三章,政策可行性内容请阅读本书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