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
从古代到近代,无论是农耕民族“免徭役、轻赋税”的休养生息,还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开疆辟土的武装扩张,抑或是海洋民族开埠通商、扬帆远洋的贸易殖民,都可被视为一种发展战略。在这些战略的影响下,绵延数千年的农业帝国、横跨欧亚大陆的游牧帝国,以及“日不落”的海洋帝国形成了。这些帝国的形成背后皆有一定的发展战略作为其立国之纲。
然而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帝国主义思想统治世界,一个国家的发展被曲解为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少数地理上的大国由于地域辽阔而暂无生存空间之忧,而多数地理上的小国则将扩展空间视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之策。于是,借助军事能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战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这种弱肉强食的国家发展战略导致全球战事连绵不断,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具有实践价值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尽管有“冷战”的存在,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通过军事扩张来实现的理念为国际社会所接纳。原来隶属于宗主国的殖民地纷纷走上了独立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新兴国家的发展再不可能重复此前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殖民道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再依靠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的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取代了军国主义发展战略。尽管现在战略一词还保留了军事术语的味道,但在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中,军事战略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与发展,中国《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军事战略案例被引入经济管理分析中。
因此,当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性谋划,一般是由最高决策层提出并达成社会共识的一种强国富民的理念。根据这种理念去寻求未来国家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最终形成完整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