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第一章 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

早期《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及来源,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学界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自张政烺先生提出“数字卦”概念并将《周易》阴阳爻画推源为筮数以来1978年12月初,在吉林大学参加“首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期间,针对徐锡台《周原出土甲骨文字》所说周原甲骨的“奇字”,张政烺先生发表了《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临时演讲。据他后来的追述,《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主要内容为:“主要的是推断这些数字都是筮数……周原卜甲上所见数字是一、五、六、七、八……还仿照传统的办法,老阳、少阳都是阳,老阴、少阴都是阴,数字虽多,只是阴阳二爻,在黑板上画出了蒙、蛊、艮、既济四卦。我认为金文中三个数字的是单卦,周原卜甲上六个数字的是重卦。”(《张政烺文集·论易丛稿》,40~41页,北京,中华书局,2012)或:“我认为这些奇字是筮数,六个数目字一组的是重卦,而金文所见三个数目字一组的是单卦。《周易》家一贯认为奇数是阳,偶数是阴,我按照这个习惯把周原甲骨上保存完整的四组数目字用阳爻和阴爻画出为坎下艮上的蒙、巽下艮上的蛊、艮下艮上的艮、离下坎上的既济。奇阳、偶阴是根据习惯来的,传统的《周易》学如此,并没有新的证据,听者也不以为异,总算鼓掌通过了。”(《张政烺文集·论易丛稿》,60~61页)他后来发表的四篇相关论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参见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原载《考古学报》,1980(4),403~415页), 《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筮卦》(原载《文史》,第24辑,1~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 《易辨——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原载《周易纵横录》,177~196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又载《中国哲学》,第14辑,1~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帛书〈六十四卦〉跋》(原载《文物》,1984(3),9~14页),均收入《张政烺文集·论易丛稿》,1~25、26~38、39~58、59~72页。,绝大部分学者认同此说,并多有敷陈之作。不过,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筮法》篇的发现参见李学勤释文注释:《筮法》,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75~122页,上海,中西书局,2013。,虽然从宏观上仍然可以肯定张先生的意见,但是他的一些具体结论要么应当抛弃,要么需要做出重大的修改了。单就本章主题来说,张先生曾认为《周易》阴阳爻画来源于筮数“一”“六”,现在看来这一具体结论是不正确的;而且,他的论证比较经验化,缺乏《周易》筮法理论的有力支持。在楚简《筮法》等出土资料的基础上,本章拟就早期《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及来源问题做出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