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往来中越来越多地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以及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静态看,它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看,它涉及的是人民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整个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国家崛起的一大标志,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保持经济持续强盛的重要支柱和国家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发端于美国的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为了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本国正当利益,免受现行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侵害,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中国政府在后危机时代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2009年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管理制度和金融服务设施。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从试点的5个省市扩展到全国范围,从试点的东亚地区扩展到全球。同样在这一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投资和金融交易活动陆续开始试点,资本账户管理政策出现了松动迹象。人民币陆续得到周边及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的认可,7个国家将人民币列入其外汇储备。这一年在业界被称作“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相情愿,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遵循中国文化的逻辑,人民币国际化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产物。2008年金融危机揭示出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储备货币多元化已经成为化解现存体系内在矛盾的一种国际社会共识。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天时。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作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之一,使用中国主权货币计价结算便顺理成章,也即拥有了地利。中国的文化传统崇尚“中庸”、“天人合一”、“非战”,强调相互尊重、克己互利,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思想提供了文化基础。中国文化和发展模式易于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为人民币国际化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人和。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人民币国际化就有了成熟的现实条件。2011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

为了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客观反映人民币国际化遭遇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中国人民大学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本报告旨在系统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研究年度热点问题,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外挑战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

如何认识和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何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迄今为止,这些仍然是理论界和管理层尚未突破的难题。

本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尝试在这方面做些突破性工作。编制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基本出发点,是希望通过一个综合的多变量指数来概括和反映客观上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观察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可以直观明了地评判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通过对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可以发现市场对人民币的真实接受程度,有助于检讨政策或制度设计上的不足,进而预测政策或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科学管理工具,也将为国内外学术界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指标。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从2010年初的0.02迅猛增长到0.45,增长了21.5倍,客观反映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发行以及充当外汇储备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然而,与高达54.18的美元国际化指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政府在制度和管理层面的改革与完善,更离不开国内外市场上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本报告选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从政府政策和市场发展两个视角进行解读,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未来前景加以探讨。截至2011年底,人民币国际化“重大事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全面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跨境人民币资本流动,人民币准备发挥储备货币职能,建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与小币种外汇交易不断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一定要以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化作为必要条件?是否要以人民币快速升值为前提?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否为国际游资投机的温床?本报告直接面对热点问题,对于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理予以深入研究,提供了整个研究团队的理解和分析。不仅如此,本报告还对国内外政府、著名学府、金融机构、智囊团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期平衡反映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理由。

我们认为,中长期人民币币值在平稳上升的均衡价格通道内维持正常波动,且非理性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是最为理想的状况。人民币国际化不必以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为条件,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更复杂,运行机制更灵活,出现与内地市场的人民币汇率背离不足为奇。由此产生的套利具有冲击我国的货币市场、干扰货币政策等风险,但是套利产生的倒逼机制对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不无裨益。

结合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本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中国实体经济。如果不能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微笑曲线”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中国就无法成长为贸易强国,就不能在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谈判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制约。果真如此,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也就很难实现。把握好后金融危机时代难得的时间窗口,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平台,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基础的关键。

第二,金融制度存在不足、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降低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挑战。在当前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众多金融工作中,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观念,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选好政策切入点有力推动,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制度障碍。

第三,离岸金融市场是当代国际金融的核心,没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做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关键在于短期内迅速扩大人民币境外存款规模。依靠贸易逆差对外提供人民币所需时间长,而且规模小,比较分散。依靠大规模人民币对外投资,容易激发政治民情,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渠道是依靠我国强大的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直接扩大人民币对外贷款规模,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繁荣奠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起航,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入到一个从实体经济跨越到货币经济的新阶段,来自外部的冲击将影响中国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对此必须进行前瞻性研究。保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冷静头脑至关重要,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应该谨慎,一定要做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熟一个项目开放一个项目,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通过加快名义金融开放的速度,通过技术手段和程序设置把握实际开放度,将投机性热钱流动控制在经济金融安全运行的承受范围内。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只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顺势而为,经济规律和市场力量就会自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乐观估计,十年后,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必将水到渠成。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