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五台山虽然是华严学的重镇,但它的整个佛教构成是复杂的,而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各宗派的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东晋时60卷本《华严经》的译出和流传,尤其是由于崇佛的北魏孝文帝的开拓,使五台山的佛教日益兴盛起来。清凉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真容院、北山院(今碧山寺)等纷纷建立。至北齐时期,五台山寺院超过二百所,后经北周武帝灭佛的打击,五台山佛教一度衰落。后隋文帝信仰佛教,命在五个台顶各置寺一所。唐代五台山佛教更为昌盛,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处佛教胜境。史称:“今天下学道者,多宗旨于五台,灵圣踪迹,往往而在,如吾党之依于丘门也。”当时各宗的创始人或重要的代表人物纷纷来五台山礼拜和传播教义。如律宗的开创者道宣曾来中台宣讲律学,影响很大。又如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玄奘的大弟子窥基曾到五台山,并带领五百僧侣,在中台修复旧石精舍,为传播法相唯识教义建立据点。再如密宗也以《华严经》为立宗典籍之一。密宗的另一重要经典《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经文载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也肯定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之一,所以密宗对五台山也特别重视,密宗创始人之一不空曾派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建造富丽堂皇的金阁寺,后又建玉华寺。不空还亲自到五台山修功德。五台山实际上也是密宗的重要基地。再有,净土宗人法照来五台山建竹林寺,传播特有的念佛法门,影响极大,唐代宗尊之为国师,净土宗尊之为四祖。还有天台宗的《法华经》和《华严经》的义理相近,天台宗重要学者志远,在澄观之后来大华严寺,居住长达四十年之久,宣讲《法华经》教义。日本僧人圆仁特地来五台山从志远学天台宗教义,实际上视五台山如同天台山一样,同为天台宗的中心。此外禅宗也占一席之地。五台山佛教经过唐会昌灭佛事件的巨大破坏,只有地处台外的南禅寺幸免于毁,其他均被拆毁一光,佛教活动一度趋于沉寂,随后又逐渐恢复。
至元代,五台山佛教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最高统治者崇奉藏传佛教,文殊又是藏传佛教崇奉的菩萨,五台灵山成为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瞻仰的地方,所以元代初期就传入了花教(萨迦派),后又传入了黄教(格鲁派)。元时五台山禅宗临济宗也盛行,如二度出任僧统之职的海云大士居华严寺,弘扬临济教义,影响很大。虽然华严学者历代均有人在,但是自元代以来密宗藏传佛教一度占优势,还有禅宗的势力也很大,禅宗以临济宗人最多,曹洞宗次之。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代。
总之,五台山是以华严学为主体的多宗派的会聚之地,是中国佛教活动的最典型地区,也是南北朝以来中国佛教的缩影。
[原载《五台山研究》,1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