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
版权价值的实现及其国际化——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国际版权论坛上的致辞
(2009年10月24日)
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9.8%,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版权事业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较为完备的著作权法律法规,建立了司法、行政双轨保护制度,版权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版权公共服务和社会中介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版权资源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显现,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中国特色版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激励科学、文化创新,促进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当前,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破解国民经济瓶颈制约,在积极促进内需拉动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特别是着力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此增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在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不利形势下,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出版、动漫、影视、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等以版权资源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出现了明显的逆势发展趋势。2009年上半年,图书销售增长20%,新媒体出版增长超过40%,产业增值约30%,投资增长约36%;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23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7.2亿元,增幅近46%;中国主营和兼营动漫业务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
文化创意产业逆势增长的实践从一个侧面表明,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只有依靠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开发利用知识与科学技术资源,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出危机,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创新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已成为一场新的科技竞赛、知识产权竞赛。要战胜当前这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更加注重依靠创新寻求突破、依靠科技促进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型社会。
我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面向未来,谁创造并占有更多的知识产权,谁就占有竞争的先机,谁就会得到合理的回报。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激励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促进文明进步的功能,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对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如何实现版权的价值,如何充分发挥版权制度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提高版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为知识资源的创造与运用提供持续的动力机制、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与版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版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我国司法和行政双轨机制的特点,进一步强化版权及相关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已经制定并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我们要按照《纲要》所提出的明确目标,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更加完善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二是大力推进版权的运用和产业化,促进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实现。积极采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内的多种政策,鼓励、支持和保障市场主体积极运用版权并使之产业化。2009年7月,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也分别下发了有关扶持出版产业、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还建立了各种基金来扶持文化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政府各部门要组织实施好这些重大文化工程;要积极推动版权交易,大力培育版权贸易市场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成熟化。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全球竞争的能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三是大力加强版权的保护,加强版权的管理工作。侵权盗版活动不仅侵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也严重阻碍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工作,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依法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的力度。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版权行业和企业的指导,制定并实施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充分调动版权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论坛的主题是“版权影响世界”,这一主题既凸显了知识产权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价值,也蕴涵了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国际化特征。一直以来,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与世界各国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协作,共同推动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只有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因为中国的参与,世界的版权事业与全球的版权市场将会变得更加繁荣和更加丰富多彩。我相信,通过与会各位朋友的共同努力,这次论坛一定能在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深化合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为共同推进全球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版权影响世界——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国际版权论坛上的演讲
(2009年10月24日)
一、版权制度深刻影响世界
版权制度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宋代,就有防止擅自复印图书的“翻版禁令”,许多刻板书上已印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字样。然而,这一版权保护的萌芽,由于在当时中国没有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以至于长期停留在原始、初级的水平上。直至18世纪初期,西方社会诞生了现代版权制度,并在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这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版权制度更新社会观念。古代社会,文化贫瘠,大量引用和摘录先贤著作是世界各国文化创造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复制他人作品不但不会受到谴责,反而会受到尊重和鼓励。尤其在古代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张自然和谐,强调知识共享的观念,倡导以传播知识和道德为己任,鼓励人们转述和引用作品,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被抄袭或未经许可使用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版权制度的诞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知识没有产权”的陈旧观念,人们逐渐意识到“智力”生产是一种劳动,“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之下,会形成诸多权利,并与有形的私有物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开始成为主流,加快了知识产权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并为公众所共同遵循,这就改变了知识生产的基本模式。
——版权制度激发创造热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创新的能力,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
版权制度正是保护创新能力、激励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制度,通过确定创作者的专有权利,使得权利人可以通过作品的传播和使用获得应有的回报和扩大再生产。这种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造的尊重和肯定,极大地激发起人们的创新热情,从而激励知识劳动者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版权作品,为人类知识宝库增添无数精神财富。反过来讲,日益丰富和不断创造的智力作品也对版权保护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需求,使得版权制度不断适应创新的要求。鼓励创新、完善保护、合理流动就成为必然趋势,由此确定了在知识创新活动中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有效保护知识创造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数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版权制度与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提高了社会的创新能力。
——版权制度推动文化繁荣。促进知识传播与文化科学发展是版权保护的首要目的,现代版权保护制度以保护智力成果、激励创作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文学、艺术、科学事业和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目标。完善的版权制度有效维护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文化的自我表达与公共传播,支持了科学和艺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繁荣。三百年来版权制度价值功能的演变和递进历程,有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赋予权利——激励创作——鼓励传播——繁荣文化。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以版权资源为智力支持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和建筑艺术、工业外观设计等版权产业是文化创新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持续力的承载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必需的精神食粮,促进了文化、科学繁荣,培育了民族精神,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版权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在版权制度的框架下,版权被定义为作品创作的财产权——“智力成果权”。作为财产权,作品版权具有可计量的价值,这种价值使得版权可以被交易并充分参与经济活动。如今,版权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物质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新的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催生了以智力成果为资源,以知识创新为动力,以受版权保护作品的创新、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为基础的产业形态。这一全新的产业形态,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业,以及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的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业、建筑、汽车、纺织、陶瓷等行业,并且发展迅猛。其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传统制造业,不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群,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查,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版权产业所占份额大约平均在6%左右,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3%以上。版权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版权产业,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
由此可以看出,版权正是以其独特的智力和产业属性,在促进文化、科学繁荣和经济技术发展与推动社会的全面文明和进步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中国版权制度的建设和实践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建立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较为完整的版权法律体系。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版权“一法四条例”,执法、司法已经步入正轨。从1992年起中国先后加入了《伯尔尼公约》、TRIPs、WCT和WPPT等重要的国际公约。中国的版权保护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了国际通行标准,并积极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
二是确立了版权管理和保护体制,基本形成了版权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框架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版权协会、版权保护中心,以及音乐、音像、文字和摄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构成的中国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日益完善的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着服务社会、服务产业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督管理、社团自我维权、企业依法经营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在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下,深入持续地开展版权宣传教育工作,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始终坚持开展版权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与教育活动,以“4· 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重大版权事件为契机,以新闻媒体为主要渠道,通过公益广告、研讨会、演讲、征文、影视竞赛等多种形式全面展开版权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使得版权知识逐步走入百姓生活,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四是促进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作为第三世界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中国与国际社会建立了广泛、深入的版权多双边关系,并一直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自2006年起连续3年共同举办“国际版权论坛”,并于2008年开展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中国)”评奖及颁奖活动。目前双方正在联合开展“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项目调研和“中国南通WIPO版权产业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活动。
五是版权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过程中,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网络等产业为重点的版权产业迅速发展,有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的统计数据所进行的初步核算,2006年,中国核心版权产业的总产值约占当年GDP的3.3%,全部版权产业约占当年GDP的6.4%。
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版权保护工作,把它纳入重要工作日程。2008年6月,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这一新战略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里程碑,将促进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开展版权保护和发展版权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保护本国智力作品的同时,也积极承担着国际版权保护义务。当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版权相关产业还属于弱势产业,缺乏国内市场的整合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而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建立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版权制度。
我们将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助下,与其他国家一起,致力于通过加强版权保护,推进以版权为基础的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首先,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切实保护版权权利人的利益,为版权产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
其次,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体系。适时启动《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着重解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的新问题,努力创造一个权利人、使用人和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和谐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三,大力促进版权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版权运用的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版权,充分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采取版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版权的市场价值。
第四,大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我们将通过培养和树立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文化,成为社会群体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适应市场竞争、维护经济秩序的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帜,履行承诺,树立中国政府讲信誉、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开展国际文化经贸交流、深化国际文化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多年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一直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各成员国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努力确保知识产权制度为各自国家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作出充分的贡献。实践将进一步证明,随着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和创造力的潜在价值得以全面认识和提升,版权产业终将会为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我相信,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规范,随着中国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版权国际化合作的不断深化,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定会为推动知识创新作出贡献,中国的版权产业也将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前景。
希望与会的各位朋友,今后在版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为促成版权领域的更好合作,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版权秩序而共同努力。
我们有能力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问题
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安娜法》。三百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两个轮子的推动下现代版权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版权保护作品的种类、权利的种类日益丰富,从版权制度刚刚诞生时仅限于图书这样单一的作品介质,发展到声光电等作品介质,现在又发展到网络环境下的作品和权利。版权权利人、使用者的范围也已经扩展到社会大众。在中国,版权制度起步较晚,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著作权律》,但这是一部没有真正实施的法律。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开始实施版权保护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30年的时间,这对一个人来讲是非常漫长的,但在历史进程中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回想一下,30年前版权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20年前、10年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版权制度在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版权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时代在进步,中国的版权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感觉到,版权已经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仅在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使用版权作品,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不能忽视版权给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人们已经不仅仅把版权作为个人的权利或者文化的消费品,我们越来越清醒地看到,版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版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最近看到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统计显示,美国版权产业在GDP和就业率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和4%,对2007年美国经济总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2%,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生产率最高、成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版权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环境资源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这是前所未有的。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把知识产权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推动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三大战略。所以,我们一方面感到版权事业取得很大成绩,面临着很好的机遇,前途非常光明,但同时也感到责任和压力很大,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资源开发和价值提升”,我想,从这个主题中也能看出版权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3亿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宽带用户,手机上网用户也超过1.5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根据互联网实验室的分析,到2011年前后互联网的发展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网民将达到5~6亿,网络将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拥有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格局,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第一,大量的数字作品在互联网上使用,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原则?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版权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第二,互联网给版权带来了什么问题?互联网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的挑战,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在2009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上,总干事加利先生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南北争议。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版权问题。大家最近都很关注Google的问题,很多人认为Google的问题是中国和美国的问题,实际上Google的问题是美国的传统出版者、作者与数字产业的冲突问题,这样的争议延展到世界各国也包括中国,所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什么?答案不是取消版权制度,而是发展它。我想著作权制度发展三百年,它的包容性是很强的,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包容了更多的人类知识要素,并促使这些知识要素在市场条件下有序流动和结合。因此,互联网现在面临的版权问题也需要我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人类创造了互联网,就应该有能力来解决互联网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术界的层面,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权利人组织,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逐步达成共识,从过多的指责开始进行合作。我们在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得到了趋同,大家共同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遵循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解决,而不能寻求其他的模式,不是在虚拟世界有一个著作权制度,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一套著作权制度。因为著作权制度从产生到现在来看,它是不断适应人类实践的发展,并在不断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现在大家讲到的困惑是什么?一方面作品授权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发生变化的,这是著作权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在网络环境下按原有的方式又不能解决授权使用问题,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我们非常赞成现在知识产权界以及相关产业界就这个问题开展的积极讨论,这种积极的讨论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在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寻求新的观念突破、新的理论建构和新的制度设计。要有创新和突破才能破局,但这种创新和突破不能背离著作权制度的基本精神。著作权基本的精神是什么?是鼓励创新、鼓励知识创造,而且在尊重知识创造的前提下寻求各种授权的使用方式,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另一个原则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权利人和使用人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找不到这个平衡点的话,我们可能难以解决问题,找到这个平衡点,就能促使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问题向前进一步。
所以,我们赞成修订现有的著作权法。法律制度不是墨守成规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特别希望大家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的价值。挖掘版权的价值首先要承认版权作品(各种形式的版权作品)是人们智力的成果,要承认版权的价值,要尊重智力成果的创造。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环境下版权的保护力度,对恶意、随意大量使用他人作品的使用者,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否则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秩序就会发生混乱。当然,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版权中介和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地解决授权问题,以利于科学文化作品在网络环境下的广泛传播。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必将大大提高,必将推动互联网产业的大发展。
(本文根据阎晓宏副局长于2009年11月20日在2009中国版权年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