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让春天把诗心唤醒
——《古诗三首》
春花娇媚,春鸟多情,春水潋滟,春日渐长。
人们都说,这是春天来了,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诗人的诗歌里。本课的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都和春天有关。
一、写在白日渐长的春天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大意:
在春天,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清香。泥土湿润,燕子飞来飞去,暖和的沙洲上,鸳鸯睡卧其中。
“诗圣”杜甫的这首《绝句》还有一个姊妹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绝句》(其二)写了什么内容吧。
绝句(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大意: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羽毛显得更加洁白,苍翠的青山把花儿映衬得犹如燃烧的红色火焰。今年的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这首《绝句》(其二)是杜甫入蜀后所做的诗,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的感慨。
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永恒主题,我们学过李白的《静夜思》,表达的也是思乡之情。不过,杜甫和李白的表达方式可不同,李白是从深夜不眠人遥望月亮的角度来写的,杜甫则是在欣赏怡人的风光后,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你看春天又要离开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二、鸟儿的婚恋
在杜甫的《绝句》中,鸳鸯在暖和的沙洲上卧着不动,享受温暖的春光,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你知道吗?鸳鸯先生和鸳鸯小姐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们被看作是“爱情的象征”,那么,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鸟儿的世界了解一下吧!
“爱情的象征”——鸳鸯
鸳鸯是一种色彩艳丽的鸟儿,鸳指鸳鸯先生,鸯指鸳鸯小姐。鸳鸯夫妇喜欢在内陆湖泊及山麓江河中生活,出入成双成对,令人误以为鸳鸯一旦配对,便成为至死不渝的终身伴侣,还把鸳鸯看作是“爱情的象征”。
可是,神转折来了,近来的研究发现,鸳鸯夫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恩爱,每当鸳鸯夫人产蛋时,鸳鸯先生就会不见了踪影。
不离不弃的守护——企鹅
和鸳鸯不同,企鹅社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为了追求到心仪的企鹅小姐,企鹅先生可是费尽了心思。
企鹅先生会潜入深水中,为企鹅小姐寻找一样东西。它为了找到这样东西,需要遨游数公里甚至是数十公里。等到它终于找到满意的爱情信物——一块小石头之后,就衔着这块小石头,虔诚地奉献给企鹅小姐,它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小石头放在企鹅小姐的“脚”边,退后几步,紧张地等待着企鹅小姐的回答。
若是企鹅小姐很喜欢小石头,就会把石头衔回事先筑好的巢里,这就表示企鹅小姐接受了企鹅先生的求爱,两只情投意合的企鹅就会结为夫妻;若是企鹅小姐不想和企鹅先生谈恋爱,就会凶巴巴地冲上来,拍打着翅膀,张着嘴巴去啄赶企鹅先生,企鹅先生只好失望地离开。
企鹅小姐似乎也喜欢“文艺范儿”,所以企鹅先生还会用唱歌、跳舞的方式取悦企鹅小姐,只不过它们的舞姿比较简单,仅仅是扇动扇动翅膀,用长长的嘴指向天际而已。
一旦结为夫妻,企鹅先生和企鹅夫人就会不离不弃。在繁殖期,企鹅夫人会通过叫声和动作辨认出自己的企鹅先生。当其中一只企鹅生病、受伤、生命受到威胁时,它忠实的伴侣也不会离开,而是始终陪在伴侣身边,和对方同生共死。
“模范丈夫”和“贤惠妻子”——鹦鹉
鹦鹉先生和鹦鹉小姐一旦成了夫妇,就会对彼此十分忠诚。鹦鹉先生会殷勤地为鹦鹉夫人摘回可口的水果,体贴的它还会用自己的喙,把水果坚硬的果壳凿开,这绝对是鸟类中的“模范丈夫”呀。
鹦鹉夫人也非常贤惠,它知道鹦鹉先生胃口大,所以在夫妇享用水果盛宴时,它每次只吃少的一半。
共同筑巢的伴侣——乌鸦
喜欢穿一身黑色羽衣的乌鸦先生,到了繁殖期,就会不断地炫耀自己,哪怕是飞翔时,也要玩点儿花样,比如伴有杂技式的飞行,它总是通过炫耀自己的方式获得乌鸦小姐的关注。
和企鹅夫妻相似,乌鸦夫妻也是“一夫一妻制”。恩爱的乌鸦夫妇共同筑巢,它们的巢是用粗枝编成的,粗枝条间还用了泥土加固。为了让巢舒适,乌鸦夫妇还在内壁加上草茎、细枝、兽毛、羽毛及棉麻纤维等。有时,乌鸦夫妇还会垫上一层马粪,这个巢稳固、舒适又暖和。
乌鸦是一种极其聪明的鸟儿。在日本有一种乌鸦,它们很喜欢吃胡桃,却苦于无法将胡桃壳敲碎。为了吃到美味,乌鸦决定借助人类的力量。它们衔着胡桃来到马路边,红灯亮起,就把胡桃放到等信号灯的汽车车轮前,等绿灯一亮起,汽车前进,胡桃的硬壳就被车轮碾碎了,这个时候,乌鸦们便赶紧飞过来,享受自己用劳动和智慧换来的胡桃美食。
三、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
竹林外有几枝桃花初放,江水渐暖,鸭群欢快地在水中嬉戏,春天的暖意只有鸭儿们最先感觉到。河滩上长满新生的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
北宋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苏轼,在散文、赋、诗、词以及书画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童年时代的苏轼博览群书,加上他本来就天资聪颖,很快学会了吟诗填词做文章,看到苏轼文采斐然的诗词文章后,亲友们纷纷夸赞他是“神童”。
听了这些赞美,小小的苏轼开始自大起来,觉得自己十分博学,还写了一副非常狂妄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他把对联写完了,还很招摇地贴在门口。父亲看到这副狂妄的对联后,找来了几本深奥的古书,交给苏轼,让他好好读读。
苏轼打开古书,发现书里有好多字都不认识,更别提懂得字的意思了。
苏轼觉得十分惭愧,就在对联上下联前各加上了两个字,对联就变成了: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苏轼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
四、金衣公子黄莺儿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大意:
梅子黄透成熟的时候,连日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着小舟来到小溪的尽头,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荫与来时一样浓密,此时的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添了些许幽趣。
人们总爱用“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词语来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样子。
这里的“莺”,指的就是黄莺,也叫黄鹂。黄莺羽毛艳丽,因为身上大部分是黄色,身着“黄袍”的它们又被称为“金衣公子”。“金衣公子”在春暖花开时节最为活跃,所以诗人们总把它们和春天联系在一起。
黄莺是一种食虫益鸟,平时栖息于灌木、树丛间,能消灭害虫,捕食小鼠,对人类有益。
追逐春天脚步的鸟儿
——《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组成了那样可爱活泼的小燕子。
喜欢追逐春天脚步的鸟儿,有“金衣公子”黄莺,还有可爱活泼的小燕子。春天一到,燕子们就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一、“恋旧”的小燕子
你一定见过宽嘴巴、小短腿、尖爪子、长着一条剪刀似的尾巴的燕子朋友。
燕子是人们的“农作物卫士”,它喜欢吃蚊蝇、螟(míng)蛾、蝼(lóu)蛄(gǔ)等害虫,保护农作物的同时,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呢。
燕子也是人们的“天气预报员”,当人们看到燕子贴近地面和水面飞行时,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燕子还是人们的“报春使者”。每年冬天,燕子们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待到冬去春来,燕子们又会成群结队地挥动着镰刀似的翅膀,浩浩荡荡的燕子队伍,如一支支劈风的黑色利箭一样,不辞辛苦地从南方飞回北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你有没有想过,今年飞到屋檐上旧燕巢的燕子,还是去年居住在此处的燕子吗?
根据动物学家的统计,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燕,是一种非常“恋家”的鸟儿。家燕们回到故乡后,会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找到原来的旧巢,把黏黏的唾液混入泥土、羽毛、干草之中,认真地修补好旧巢。统计显示,老燕回旧巢率高达47.1%,幼燕的回巢率也达到了16%。
如果你和燕子邻居度过了一段和睦美好的生活,那么,当它们在冬天来临前,不得不飞向南方时,脑海中也许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是又在来年的春天,再次飞回,和你重逢。
二、燕子怕触电吗
燕子飞倦了,就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有些鸟儿甚至更加大胆,直接站在高压电的裸导线上休息,这样安全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生活中的“电”吧。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没有电冰箱,食物很快会变质腐烂;没有洗衣机,脏衣服会堆积如山;没有空调,任你用扇子扇到手酸,汗水还是会流出来;没有电灯,连晚上写作业都成了奢侈的事儿。
别以为电只会乖乖待在电线里,在干燥的秋冬,当我们脱毛衣、接触金属门把手时,会看到闪烁的火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感到一阵酥麻;长头发的女孩子们,会发现自己的头发像章鱼的足一样飘起来,它们好奇地贴近附近的东西,然后吸附上去,这种现象被叫作静电,是正电和负电发生中和时产生的。
我国规定36伏及以下的是安全电压。如果超过了36伏,人就有触电死亡的危险。电很危险,当我们看到标有“电器危险”的标志时,千万不可乱动电器设备。在接触电源时,一定要非常小心,人体能够导电,大地也能传电,当我们的身体碰到带电的物体以后,电就会通过我们的身体传入大地,一旦电在人体中形成了回流,人就触电了。
有人会联想到输电铁塔上的高压警示牌:“高压危险,请勿靠近!”高压电带来的危险远比我们的生活用电要恐怖得多。如果和高压线的距离太近,人体和高压线之间的空气有可能被高压电击穿,成为导体,使巨大的电流穿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远离高压电。
那么,为什么鸟儿能平安地站在高压电的裸导线上呢?这是因为鸟儿身材比较娇小,它们只站在一根电线上,只接触了一条线,而不是同时接触火线和地线两条线,无法形成回流。不过,如果鸟儿的翅膀、尾部或嘴巴接触到另一根电线,那就危险了。因为在同时接触地线和火线时,就会有较大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了。如果鸟儿能读懂人类的提示语,也会选择远离高压电线吧!
三、人间好颜色——色彩的语言
二三月里,春风吹拂,春雨洒落,柳绿草青,花儿姹紫嫣红,有着乌黑羽毛的燕子,也赶集似地聚拢来了。丰富美丽的色彩,为春景图增添了许多活力生趣。
我们都是“好色之徒”——这里的“好色”可不是这个词语本来的意思,而是喜欢颜色的意思。
当我们走进超市,清凉的薄荷糖的绿色包装、马铃薯片的金黄色包装、巧克力的棕色包装等,都能引起我们的食欲,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就把它们放进了购物车……
当我们走进学校,看到熟悉的同学、老师时,也会通过感受服装的色彩来感知穿着者的气质。白色衣裳让人联想到纯洁、神圣,粉色衣裳让人感觉浪漫、甜美,黑色衣裳显得严肃、神秘,蓝色衣裳偏向冷静、沉默,红色衣裳总是和热情、喜庆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丰富的世界,色彩本身也是一种会说话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色彩背后的心理与文化,善于运用色彩语言,就会为生活添加一些情趣。
做一朵荷花是怎样的体验
——《荷花》
来到公园,闻到荷花的清香,奔向荷花池,看到在荷叶之间冒出的千姿百态的白荷花,作者叶圣陶会想到什么呢?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小朋友们暂时想不到不要紧,我们这就来了解一些与荷花有关的有趣的事情吧。
一、荷花的传说
生长在淤泥中的荷花,在盛夏绽放。每年的暑假里,我们都能看到荷花亭亭玉立的身影,嗅到荷花散发的清香,有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有活泼的小鱼在荷花下穿梭,还有岸边那一群摄影爱好者,咔嚓咔嚓地为荷花拍照。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诗经》 《尔雅》等古籍中还有“芙蕖”“菡萏”“水芙蓉”“泽兰”“玉环”等芳名。
据说,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位美貌侍女,叫作玉姬。玉姬因为迷恋人间的幸福生活,动了凡心,就偷偷下了凡,来到杭州西子湖畔。玉姬的心被西湖的美景俘获了,再也不愿离开。王母娘娘得知玉姬的事情之后,就用荷花宝座将她打入湖底,让玉姬永远留在西湖的淤泥之中,玉姬便化身为玉洁冰清的荷花。
二、气味的故事
荷花的香气吸引了作者,那么,植物为什么会散发出清香的气息呢?
芳香油
有些花有一种油细胞,这种油细胞是做什么的呢?它能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来。
芳香油?对,就是芳香油,一种在挥发后,能够在空气中扩散的油。当芳香油钻入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闻到了花朵的香味。
荷花、茉莉、桂花、兰花、梅花、栀子、月季、玫瑰、丁香、水仙、薰衣草、天竺葵、晚香玉等花卉浓郁扑鼻的香气,都和芳香油有关。
不仅是花朵,就连许多树木的香味,也是源于芳香油呢。
芳香油挥发后产生的味道,可以引诱传粉昆虫或使动物驱避。
芳香油是大多数植物花、果实和木材香味的主要来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植物们的芳香油挥发到空气中,我们就闻到了植物不同的香气,感到心旷神怡。
狼尿和骆驼
在阿拉伯半岛的东北部、波斯湾的西海岸有一个叫作科威特的国家,科威特有一群特殊的“车匪路霸”——野骆驼。
野骆驼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严禁捕杀。科威特的野骆驼不怕人,甚至还跑到人类出现的地方,比如高速公路上撒野。
这群没有学过交通规则的野骆驼,大摇大摆地“无证上路”,累了就在高速公路中间卧躺休息。
这可难倒了驾驶员,如果驾驶员遇到了一群玩性大发的野骆驼,只能停车驱赶,后面的汽车无法通行,就会发生交通堵塞的状况。如果后车避让不及时,还会造成可怕的汽车追尾事故。
怎样才能让野骆驼们乖乖离开高速公路呢?
有人想出了用狼尿驱赶野骆驼的办法,因为狼是野骆驼的天敌,所以野骆驼对狼尿极为敏感。一旦闻到了狼尿,野骆驼们会认为这里有狼出没,很快就会从有味道的地方撤离。为此,科威特特意从北欧的瑞典购进七万吨狼尿,然后将这些进口的狼尿喷洒在多条高速公路上。
来高速公路上散步的野骆驼们一闻,兄弟们,不好,有危险!咱们快撤!野骆驼们赶紧溜之大吉,拦都拦不住。
臭鼬自卫
臭鼬生活在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它黑白相间,是一种个性温柔的小动物。不过,当它感觉自己陷入困境时,比如遇到敌人捕食或攻击,它就会竖起尾巴转身向敌人喷射一种味道浓重的液体。
这种恶臭的液体,是由尾巴旁边的腺体分泌的,液体能够击中臭鼬身后敌人的脸,让敌人暂时失明,还会让敌人身上留下令人作呕的恶臭味,这臭味的范围能达到方圆800米左右,跑步健将也别想在臭鼬的臭味攻击下全身而退。
如果你去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等国旅游,见到一只黑白相间的可爱生物,忍不住走近它,却发现它似乎有些恼怒,竟然转过身去,竖起了尾巴,请你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毕竟,谁也不愿意挨着一个身上臭味可以蔓延方圆800米的人。
三、你不了解的一次性餐具
看见一片片又大又圆的荷叶,叶圣陶先生联想到吃饭时用到的大圆盘,他便把圆圆的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圆盘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它和碗、碟、杯、壶、筷、刀、叉、勺等餐具一样,都是人们用来吃饭的用具。
在生活中,除了常见的陶瓷餐具、搪瓷餐具、木制餐具、金属餐具以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餐具——一次性餐具。
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一次性餐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些餐具都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它们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生成大量的“白色垃圾”,对地球的环境造成危害。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怎么解决一次性餐具的危害问题的呢?
可降解的塑料餐具
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研制了可降解的塑料餐具,咦,塑料餐具是怎样降解的呢?原来,研究者们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方法和掺加光敏剂的方法,加快塑料餐具老化和裂解的过程的,那些塑料餐具很快会裂解成为小块碎片,可是,它们仍会对土壤造成潜在的污染。
美观的纸质餐具
纸也能做成餐具吗?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当然不是开玩笑,科学家已经研制开发出防油防水、耐热无味、重量轻盈、美观大方的纸质餐具了。不过,这种纸质餐具的成本太高,我国森林资源本身就很缺乏,大量采用纸质餐具,意味着过度砍伐树木,将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环保的植物纤维餐具
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了秸秆、稻草、稻麦壳、芦苇、甘蔗渣、木屑等物,人们把这些东西粉碎成粉末后,与黏合剂、耐水剂、填充料等助剂在一定的工艺下,压制成环保的植物纤维餐具,这些植物纤维餐具在废弃后,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而还可以成为农作物们的肥料呢。不过,植物纤维餐具在色泽、柔韧性、手感、嗅觉等方面的表现要略逊一筹。
可食性餐具
无污染的可食性餐具,应该是懒癌后期患者的福音了,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食用。可食性餐具是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物和其他可食性助剂按一定的比例组合,经过搅拌和捏合后,采用一定技术精制而成的餐具,它和植物纤维餐具一样,对土壤有益无害。不过,这种可食性餐具防水、防油性能比较差。
人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是个大难题。在这个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制造一些垃圾。比如,少叫几次外卖;再比如,外出就餐的时候,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等等。
小昆虫身上的大秘密
——《昆虫备忘录》
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的黑绸衬裙,独角牛的力气,蚂蚱吐的褐色口水……小昆虫身上藏着许多秘密,就让我们和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虫备忘录》吧!
一、蜻蜓点水为哪般
蜻蜓长有神奇的复眼,具有灵敏的视觉,我们很难靠近它。不过,在公园的水塘之上,我们时常能看到蜻蜓的踪影,它们有的飞来飞去,有的停在小荷上,还有的时不时地触碰一下水面。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呢?这是蜻蜓在觅食,还是蜻蜓在戏水?原来,蜻蜓点水的真正目的是——产卵。
蜻蜓妈妈在水面上盘旋时,用腹部点击水面,点击一下,就能产一粒卵。那些蜻蜓卵就落在水中的植物上或是落入水底。
蜻蜓妈妈飞走了,那些散落的蜻蜓卵孵化的蜻蜓稚虫,就开始了1—2年时间的独立生活。
蜻蜓稚虫和蜻蜓妈妈长得可不一样,它们没有翅膀,长着长长的下唇。它们的下唇可以自由屈伸,顶端还有钳,帮助它们在泥浆里、残骸内或植物上捕捉蜉蝣和摇蚊等虫子的幼虫。
后来,蜻蜓稚虫从水草中爬出来,蜕皮后就变成了身体细长、复眼灵活、翅膀透明的蜻蜓。
二、虫虫高手榜
“天呀,是虫子啊!”
如果你是一遇到昆虫就吓得手指颤抖、心跳加速的人,那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以下的信息了。
我们昆虫家族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特大家族,你瞧,水、陆、空都有我们的踪影。地球上现存昆虫成员有1000万种以上(有人估计甚至有3000万种)。
我们还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家族呢,至少有2—3亿年的历史。我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应该了解我们这些昆虫朋友。
下面就请我们昆虫家族的虫虫高手们,来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飞得最快的昆虫:牛虻
嘿嘿嘿,我就是令人头疼的“吸血鬼”牛虻。我是一种寄生在牛、马身体上的吸血昆虫。我们的特点是飞得快,那么,我们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根据可靠的实验测定,我们牛虻家族的选手美洲牛虻,每小时可飞行720千米,这个飞行速度可与飞机媲美。
跑得最快的昆虫:美洲蟑螂
哈哈,我就是藏在各种缝隙中的可恶蟑螂了,穿着深褐色的油光闪亮的袍子,喜欢偷你们人类的食物。在人类惊恐的尖叫声中,我们能迅速藏到箱子或者柜橱等地方的缝隙里,让人类又恨又厌,但又无可奈何。
因为我们可是昆虫家族的跑步健将呢,在我们奔跑的时候,速度为每小时4.3—7.4千米。想和我们在杂物陈列的房间比速度,嘿,人类还要继续努力呀。
跳跃冠军:跳蚤
“喂,我在这里呢!”
什么?你只看到了一个小黑点?
嗯,我们的身材确实比较矮小。不过,别看我们身材矮小,本领可不小,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跳跃冠军。
在美国,有一只跳蚤伙伴有33厘米的跳远纪录和18.4厘米的跳高纪录,这可是相当于我们身高的几百倍啊!如果换成人,你们肯定跳不出你们身高几百倍的距离吧!
最长的昆虫:大竹节虫
哎呀,那位负责捡树枝的家伙,看清楚啊,我们可不是树枝,也不是树叶,虽然我们看起来很像是绿色的树叶或褐色的小树枝,可我们的真实身份却是伪装高手竹节虫。
大部分竹节虫伙伴生活在东亚的热带森林里。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巨型竹节虫伙伴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一个竹节虫小姐姐的全长达到33.02厘米,比一般小朋友的文具盒还要长呢。
最洪亮的昆虫:蝉
啊?刚才谁在说自己是大嗓门?
我们是昆虫界的大嗓门!在操场上听过我们唱“知了”之歌的人都知道,要说嗓音,我们才是最洪亮的!你要是发现窗外的大树上有我们栖息,那你还是打消睡一个安稳午觉的念头吧,我们的发声器每分钟能振动7400次,不用麦克风,我们的声音就能传播到四五百米以外的地方。
三、不按套路生长的“耳朵”——昆虫的听觉器官
昆虫有“耳朵”吗?一般来说,那些能发声会鸣唱的昆虫大多数有“耳朵”,不过它们的“耳朵”和人类的“耳朵”不太一样,它们的听觉器就是它们的“耳朵”。
有了“耳朵”,昆虫就能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语,说说人类听不懂的虫语;有了“耳朵”,昆虫就能听到捕食者的动静,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机警的昆虫就会跑到安全地带;有了“耳朵”,昆虫就能听到求爱者发出的“情话”,两情相悦,组建幸福小家庭;有了“耳朵”,那些寄生性的昆虫就能听到宿主的叫声,为自己的卵找到目标……
不过,有的人会有疑问,昆虫的“耳朵”都是长在哪里的呢?
它们的“耳朵”可不怎么按照套路出牌,昆虫的“耳朵”各不相同,生长的位置也各具特色,腹部、翅膀、腿部、口器、触角、尾须等地方都有可能分布着昆虫的“耳朵”;昆虫的“耳朵”数量也不尽相同,有的昆虫只拥有一种听觉器,有的昆虫则同时具备两种或更多的听觉器。
蟋蟀、蝗虫、蝉的“耳朵”是椭圆形或圆形的薄膜状表皮。蟑螂、蚂蚁、夜蛾的“耳朵”是在触角、触须、尾须上,也就是说它们的“耳朵”像毛一样。蚊子的“耳朵”就长在触角上,它们在飞行时转动触角,其实就是在倾听周围的声音呢……
四、“横穿马路不要低头猛跑”
作家汪曾祺先生谈到自己为何写作时,这样说道: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不过,就在汪曾祺先生“实在无啥”的表述中,我们却看到了汪曾祺先生优秀的文字驾驭能力。
汪曾祺先生说“语言是本质的东西”,“语言不只是工具、技巧、形式”,想要写好语言,就要注意生活中那些准确的表达。
准确的表达?是的,准确的语言才能让人一下子听懂,一下子记住。
他在北京西单听见交通安全宣传车播出的警示语:“横穿马路不要低头猛跑”觉得十分好,因为“横穿马路”说的是情境,“低头”说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在“横穿马路”的关键时刻,“低头”过马路,一不留神,就得出危险;“猛跑”说的是行动的不谨慎,不是慢跑,不是快跑,不是匀速跑,是突然“猛跑”,最怕的是“猛跑”,在马路上突然蹿出一个人,车辆来不及刹车,这不就出了交通事故了吗?
他在校尉营一个派出所外宣传夏令卫生的墙报上看到一句话:“残饭剩菜必须回锅见开再吃”,也觉得很好,“残饭剩菜”把剩饭剩菜都涵盖了,“回锅见开”是重新加热,直到开锅的意思,不是大概热一下就行,是“必须”“回锅见开”,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现拉肚子之类的问题。
如果能坚持搜集生活中那些用词准确的语言,对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