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18年上半年起,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发酵和升级,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起贸易战。那么什么是贸易战呢?我们首先应该给它下个定义。贸易战实质上是对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的争夺,是国家间贸易利益的冲突。广义的贸易战包括一系列的贸易摩擦、争夺,报复与反报复,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关税壁垒、低价倾销、汇兑贬值、经济封锁、单边制裁等。一般情况下,贸易战会同时伴随着政治上、外交上的激烈角逐,此外,贸易战还包含着战争风险,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引发战争。
在经济领域,贸易摩擦或者说贸易战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贸易战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仲发起的“货币战争”;在西方,从12世纪起,各国就在为香料而大打贸易战。尽管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曾为我们描述了一种理想的贸易体制——市场决定一切,没有贸易障碍或者贸易壁垒——但当我们从头梳理东西方贸易战历史后就会发现,这种纯粹的自由贸易是绝对不会存在于现实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贸易摩擦(贸易战)其实是贸易发展过程的一种常态,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接下来,我们将说明贸易战的原因,贸易战有哪些形式,历史上有哪些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贸易战,还将对贸易战的发起者、持续时间及结果等做简要分析。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以历史为师,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贸易战的现在和未来。
一、贸易战根源:从贸易自由到贸易保护只有一步之遥
传统的自由贸易是建立在垂直式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在理想状态下,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分工梯级上,互为市场的同时,市场优势互补,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但在现实中,尽管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各个国家能够享受到这种均衡的比较利益,但这种状态却并不稳定,因为不同国家的利益大小总是有所区别: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高梯级上的国家所获利益要大于处于较低梯级上的国家。然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动态的,经济进步或者衰退都可能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并因此打破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经济秩序。比如我们看到,两个原本市场互补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优势趋于一致,开始在同一市场中相互竞争,贸易摩擦和冲突就会不断加剧。发展较快的国家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选择倾销作为武器,而发展较慢的国家就会由贸易自由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就是贸易战的根源。正是因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很难均衡,所以历史上贸易战争从未间断过。顺便说一句,从历史规律来看,贸易摩擦和冲突,往往会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的衰退。
除了上面所说的根源性原因外,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也可能导致贸易战的发生。
·国家间战争的导衍或延续。各国的政策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因此贸易战也成了敌对国家对决的“第二战场”。比如“二战”后,由于有了可以同归于尽的超级核武器库,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就将大规模正面战争转变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粮食到石油,贸易领域布满摩擦和博弈。
·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性变化。从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荷兰,到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国际政治经济霸权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了解一下贸易战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每当霸权处于衰落时期,国际间的贸易战就会格外频繁。这是因为当一国霸权衰落时,就会变为“守势”,贸易保护主义则占据上风。比如一个占据市场优势的工业化国家会从其落后贸易伙伴的发展中受益,但是该贸易伙伴的发展一旦达到了某个阈值,就会引发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在国家利益冲突的过程中,贸易摩擦在所难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便因此陷入了一场长达30多年的贸易大战,“日本经济奇迹”因此终结。
·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有一种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很少追求那些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政府寻求的是那些使政治支持最大化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反映的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集团的利益。在1935年,民主哲学家沙特施耐德(Schattschneider, E. E)就曾经写过《政治学、压力和关税》一书,对利益集团在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见本书第九章)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二、贸易战的形式:从经济封锁到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贸易战的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演化。
最初贸易战的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哄抬物价、控制战略资源出口等方式,破坏对手的经济平衡;随后贸易战的形式又增加了对市场及货源的争夺,这类贸易战往往同时伴随着军事战争。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管仲“买鹿制楚”、宋辽贸易战等就属于此类。
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后,国际经济贸易联系也越发紧密,这意味着一部分国家对于国外贸易的依赖度在不断提升。于是,贸易战中一些国家开始试着用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打击敌对国家,削弱其经济实力。这方面我们能找到非常多的例子,比如拿破仑曾经试图通过封锁来扼杀英国经济,以确立自己的欧洲霸主地位;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利用贸易封锁的方式削弱南方,加速了战争进程。
到了近代,最常见的贸易战形式通常为关税壁垒。关税壁垒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税战,关税战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1893年,法国与瑞士爆发了一次贸易战,其主要形式就是相互提高关税,这次关税战的结果是,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1893年,俄国与德国也发生了一次关税战,加征的附加税达到了50%,由于双方均损失巨大,一年后不得不握手言和。
而“二战”后,除了关税壁垒这种传统的贸易战形式外,非关税壁垒也成了普遍的贸易战措施。非关税壁垒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是指除关税之外的所有贸易干预措施。常见的政策工具包括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自愿出口限制、自产比例限制、国产化要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采购限制以及根据国内的贸易法条款进行调查后制裁等。在美欧香蕉贸易战、钢铁贸易战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些更复杂、更隐蔽的贸易战形式。
三、那些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贸易战
历史上,有很多或大或小的贸易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走向,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其中,小则可能影响一个朝代的兴亡、决定数十年的区域政治格局,大则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类经典贸易战,下面仅举几例。
·终结百年战乱的铁锅贸易战。明朝时期,鞑靼部落连年侵扰长城沿线,北方边关战乱不停。名臣张居正靠着互市与“铁锅大战”两张牌,不动声色地消弭了威胁北方和平的因素,昔日战乱频繁的长城沿线,变为红红火火的贸易市场,许多著名的商帮与贸易路线都应运而生,助推了明朝“隆万中兴”的辉煌。
·香料贸易战与大航海时代。中世纪时,威尼斯与阿拉伯人联手垄断了香料贸易,欧洲人对香料的强烈渴望直接催生了大航海时代,成就了欧洲几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在此之前,世界只是一个以臆想形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半球多种文明的汇合,世界才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关税大战助推世界大战。1929年,美国爆发了一次股市大崩盘,股灾造成的更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整个银行业和经济体系陷入危机。为了转嫁危机、振兴国内市场,美国大幅提高关税,引发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税贸易战,世界经济因此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大萧条时期。蝴蝶扇动的翅膀带来了一场飓风,德国因长期的经济萧条逐渐走入歧途,而美国巨大的关税壁垒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和混乱坍塌。
四、贸易战回望: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争斗从未停止,自由贸易虽然长期被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和倡导,但是在这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击败了荷兰和西班牙后获取了海上贸易霸权,而当时其执行的就是保护主义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815年英国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直到工业革命开始后10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才取消了贸易和关税限制,转而倡导自由贸易。
美国的情况也与之类似。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美国其实是在高关税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实行了世所罕见的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新兴产业、成长期工业以及弱小工业一直被“铜墙铁壁”保护着。
有人总结了一个经济规律:为了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每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当经济繁荣时,又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贸易战一般都是在经济遇到危机或行业遇到困境的状况下爆发,经济危机时的贸易战相对广度更大,行业困境时的贸易战规模和范围则相对较小。这个规律从本书中给出的一些经典贸易战里也能得到印证,比如1930年世界性的关税贸易战、美国与欧盟之间持续了将近20年的香蕉贸易战等。从下面的表格中,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这种相关性。
20世纪以来主要贸易战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为公开资料及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多。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欧、美、日等少数几个贸易大国之间。其中,美国基本主导了世界经济中规模较大的主要国际贸易战。特别是从1974年颁布“301条款”以来,美国共启动了125项“301调查”,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巴西等多个世贸组织成员都屡次成为调查对象,其中部分成员被迫对美国企业开放市场或是成为美国实施报复措施的目标。
贸易摩擦效应研究显示,贸易摩擦的结果只有两种:第一种,贸易摩擦使所有国家(包括博弈方)的利益都受损,特别是在关税战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受益;第二种,特定条件下(一国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高),规模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税战使双方均受损,双方有相互侵害的能力,而规模不同的国家间的关税战往往是大国得益而小国受损。但即使这样,也可能产生意外的影响。比如,美国为保护国产汽车行业,对欧洲汽车征收高关税,美国汽车行业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国外的竞争,但最终也因此丧失了快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机会。最终美国车企走了数十年的下坡路,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不得不宣布破产。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现在,全球国际贸易紧密联系,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但是随着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国家间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再度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8年上半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欧盟、北美贸易区、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大量加征关税,发起了贸易战。到目前为止,钢铁、铝业、汽车、农产品、消费品等行业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00年前,在现代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终极源泉,分析了专业化分工与自由贸易的关系;200年前,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原理,奠定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之后,世界主流经济学家也在不断完善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贸易理论,并形成了被载入经济学教科书的自由贸易理论,成为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学理依据。在过去三分之一个世纪中,自由贸易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给全人类带来了最美好的时光。因此,尽管自由贸易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现在,世界又一次处在历史性关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次逆全球化或全球化的调整期,从贸易保护主义到真正的贸易自由,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