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抵制美货
清朝曾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禁海运,《大清律例》中还严禁华人出洋。鸦片战争后,列强不但迫使清政府敞开国门,开放市场,还得到了一项重要战果,那就是迫使清政府允许华人出洋务工,华工正好可以填补因黑奴贸易被禁后出现的劳动力缺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期的美国就引入了大量华工(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被诱拐、绑架的)。其后,美国人对法案多次修订,排华的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正是这种歧视中国华工的排外政策,导致了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发生。
华工刚进入美国的时候,受到了美国的热烈欢迎和接纳,因为彼时美国刚刚开始“淘金热”,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一大批华工加入到了“西部大开发”中。金矿开采完后,十万华工又转去铁路、林场、农场、牧场、餐饮和洗衣等行业,其中大量的华工被引入筑路工地。当时美国急于修建一条贯通东西部的铁路——中央太平洋铁路,在这里,上万名华工用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与质朴的品质承担了90%的工程总量,在修建唐纳隧道时,华工用手中的镐、锹、锤和撬棍奋战了整整九个月。这条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的铁路完工时,连铁路公司的董事克罗克都在演讲中说:“这条铁路之所以能及时完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人——归功于他们所表现的忠诚和勤奋。”
就这样,截至1882年,至少有30万名华工进入美国,这些华工为美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完工,加上美国遇到经济危机,劳动力开始过剩,大量劳工失业。吃苦耐劳的华人成为替罪羊,遭受种族主义者、欧洲移民的共同打击。美国人和欧洲白人移民抱怨华工抢走了他们的饭碗,由此引发白人劳工对华人的仇视,美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出现了排华浪潮,1852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通过“外国矿工执照税法”,高额盘剥华工;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宣布华人不准在法庭作证;1870年12月,旧金山市议会通过《街边挑担法规》,不准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篮走动,违者罚款5元;1876年旧金山又针对华工通过了《洗衣馆法规》,规定不用马车送货者每季需缴税15元。1882年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对华工进行排斥和迫害,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移民的排斥法案。排华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争取白人选票,都将排华纳入自己的竞选纲领。1902年再度立法延长所有排华法案10年,1904年,美国国会议决,排华法案永远有效。
排华法案给在美华人带来了巨大灾难,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1885年怀俄明州发生了“石泉城惨案”,致使20余位华人遇害,多人受伤,华工房屋被焚、财物被掠,令人触目惊心;移民局的小木屋更成为华人的恐怖传说:木屋在旧金山海边,粗木制造,环境恶劣,臭气冲天;口渴了喝冷水,肚子饿了只能吃黑面包,而且还吃不饱;失去行动自由,不能出来一步,据传还曾有华工妇女被关到精神失常。
梁启超在1903年为增加见闻访问美国,他观察了华工的生存状况,在第二年出版的《新大陆游记》中,向国人详细介绍了中国人受到排斥的悲惨状况,此外还介绍了夏威夷的记者陈仪侃提出的抵制美货的构想。
1904年底,清政府签订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不平等条约期满,在美华人与国内民众都强烈要求废除该条约,在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改约要求,但美国政府却无理要求续约。国人的义愤达到了顶点,终于在1905年彻底爆发了。
5月,广州的商人们整理了美国产品的商标,呼吁国人抵制美国。广东籍的归侨冯夏威反对签订新约,据理力争,在上海美国大使馆前壮烈自杀,随后广东各地举行追悼集会,抵制运动迅速扩大。上海、天津也都加入进来,上海的商人团体达成一致不购买美国商品。上海总商会召开会议,决议抵制美货,提出抵制美货的五条办法:(一)不买美国商品,不乘坐美国船只;(二)拒绝为美船装货;(三)不入美国学堂;(四)不为美国人开设的洋行当买办、翻译;(五)不给美国人当佣工。此外,上海商会还呼吁国内其他22个通商口岸城市的商会,一起加入抵制美货运动。倡议一出,很快就得到了广泛响应。抵制的地区,包括全国南北二十多个大都市,参与者包括工、商、学生、妇女等,在事实上形成了全方位的抵制美货行动。
中国国内的抵制也得到了海外华人的热烈响应。庇能(马来西亚槟城)、吉隆坡、曼谷、仰光、堤岸、加尔各答、孟买、南非等地华人纷纷致电支持,新加坡、海防、雪兰莪、旧金山、悉尼等地的华侨汇款支持国内的行动。孙中山通过夏威夷的《大同日报》,宣传抵制美货运动的思想。这场由民间发起的对美贸易战,进行得轰轰烈烈。
中国的这次抵制美货运动,让美国人和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请其重新评估在中国发生的抵制美货运动,他认为这反映出中国“正在崛起一种新的民族主义精神”;在华有重要商业利益的哈里曼、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大财团也开始游说罗斯福,希望其运用总统的行政权力改善入美华人的待遇。
在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西奥多·罗斯福有着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他坚持认为中国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对中国人“无法无天的行为应该进行惩治”。就在这时,广东发生了5名传教士被杀的恶性事件,美舰以此为借口驶入广州,准备武力解决,好在最后关头生还的传教士家属出来证明,承认该事件与“抵制美货运动”无关。但是经此一事,晚清政府认为民间的行动有些失控了,于是开始强力干预,这场持续了一年多轰轰烈烈的抵制美货运动慢慢淡去。
从经济角度来看,抵制美货运动期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量减少了40%,中国的工业生产量则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当时美国对华贸易只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2%,对华投资只占其全部对外投资的3%,因此客观地说,抵制美货运动没能给美国的商业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从政治角度来看,抵制行动的蔓延与持续给美国和各国列强带来了较大震撼,美国虽然没有废除排华法案,但是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中国人的反美情绪。美国决定不再要求续订《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美国移民局不再进行新的华人驱逐计划,罗斯福下令美国移民局纠正在执行排华法过程中的滥用职权行为,切实保护来美中国学生、商人和游客的合法权利。此外,罗斯福政府还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给中国,努力缓和两国关系,以避免中国人的仇外情绪继续滋长。
作为贸易战的一种手段,抵制外国货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过。历史上,美国政府就曾号召民众抵制过英国货、德国货、俄国货、日本货、中国货等;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曾发生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甚至掰断日本铅笔以示爱护国货……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会趁机露头,因此各个国家抵制外国货的情绪和行为也很难真正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