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及其特点
产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分析立足于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而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受到诸多限制。由于难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制造业相关数据,只好采用工业数据,虽然工业涵盖范围要大一些,除了制造业外还包括采掘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但是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占了工业的绝大部分,这里选择全国2000年、2004年、2007年、2013年四个典型年份的企业数量、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四个指标,计算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发现:制造业企业数量均占工业企业数量的9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均在80%以上,资产总计和利润总额均在70%以上(见表1-1),长江经济带及其11个省市的状况虽然与全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状况大体一致。因此,下面就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替代制造业数据来分析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而且在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过程中也采用同样的做法。
表1-1 全国典型年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
注: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一、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一)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这里以2000年为基期,2013年为报告期,并且将所属11个省市的代表指标值之和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代表指标值,来探讨整个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状况。
1.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年以来,国家每年都公布各个省级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诸多指标的统计数据,其中企业数量、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是具有代表性且时间连贯性较好的四个指标。2000年,长江经济带这四个指标的数值分别为70422个、50252亿元、34593亿元、1476亿元,到2013年分别达到167473个、346138亿元、425151亿元、24890亿元(见表1-2),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66%、14.84%、19.30%、21.73%,而同期全国这四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4%、14.68%、19.26%、20.46%。可见,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2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注:①因为2000年和2002年国家没有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以这里采用产品销售收入替代。②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2.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3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四个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7.50%、40.69%、41.31%、39.61%(见表1-3),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规模在全国的占比约为四成,因此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在动态变化方面,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个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的态势,分别上升了4.27百分点、0.87个百分点、0.20个百分点、6.0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不是特别大,是稳中有升的状况。
表1-3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在全国的占比(%)
注:①同表1-2注①。②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3.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规模扩张速度较快
将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去除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可以得到每个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表1-4是2000—2013年6个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规模数值。由表1-4可知,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个企业平均的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由7136万元、4912万元、210万元上升到20668万元、25386万元、1486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18%、12.63%、15.07%,可见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企业平均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表1-4的几个典型年份中,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个企业的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小于全国。
表1-4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规模
注:同表1-3。
4.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运行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上升速度高于全国
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分别为7.19元/百元和5.85元/百元,两者的加权平均值为6.39元/百元(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的权重分别取为0.4和0.6),这三个指标均小于同期全国的7.39元/百元、6.11元/百元、6.62元/百元。其他典型年份的状况也基本如此(见表1-5)。可见,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运行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5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效率
注:①资产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资产合计,营销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均值等于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的算术平均值。②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应年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但是,从动态变化来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运行效率增长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8%和2.42%,这两个指标加权平均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12%,这三个指标均大于同期全国的5.79%、1.21%、2.93%。可见,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运行效率上升速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长江经济带所属省市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其比较
1.省市之间制造业规模差异悬殊,综合指标的极值比达到16倍多
201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46387个、92082亿元、132270亿元、7834.1亿元,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均是最大的,而贵州省均是最小的(见表1-6),江苏省这四个指标分别是贵州省的约15倍、9倍、19倍、16倍,而贵州省分别仅江苏省的6.8%、10.5%、5.2%、6.1%,两省制造业规模差异非常悬殊。
表1-6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2014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为了综合反映和比较地区之间的制造业规模,这里作如下计算和处理:首先用2013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去除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相应指标的数值,得到11个省市四个指标的指数,然后根据四个指标对反映工业规模的重要性程度,分别取0.1、0.2、0.5、0.2的权重,将各个省市四个指标的指数加总起来,得到每个省市的工业规模综合指数,最后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并且制作成图表,如图1-1所示。
图1-1 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工业规模综合指数
由图1-1中11个省市工业规模综合指数可知,江苏省制造业规模最大,是贵州省的16倍多,位居其次的浙江省是贵州省的8倍多,然后是湖北省、四川省、上海市、安徽省,制造业规模均为贵州省的4倍多,湖南省和江西省制造业规模是贵州省的3~4倍,重庆市制造业规模接近贵州省的2倍,云南省制造业规模与贵州省相差不多,仅比贵州省大36%。上海市制造业规模约为江苏省的四分之一,约为浙江省的二分之一,大体上与湖北省、四川省制造业规模相当。
2.省市之间制造业增长速度差异显著,综合指标的极值比达到2倍多
2000—2013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0.9%,而上海市仅增长了约1%,两者差异悬殊;从资产合计来看,浙江省年均增长率达到16.5%,而上海市仅为9.7%,两者差异较大;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江西省年均增长率达到26.1%,而上海市仅为12.9%,两者差异较大;从利润总额来看,江西省年均增长率达到38.9%,而上海市仅为14%,两者差异亦很大(见表1-7)。
表1-7 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率(%)
注: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2001年和2014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这里,分别给企业数量、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四个指标赋予0.1、0.2、0.5、0.2的权重,可以计算出各个地区工业的加权平均增长率(见图1-2),这个指标将上述四个指标综合在一起,是一个反映工业增长速度的综合指标。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江西省工业加权平均增长率最大,达到24.3%,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均在20%—22%之间,制造业增长速度较大,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贵州省工业加权增长率均在16%—19%之间,制造业增长速度中等,云南省制造业增速较慢,工业加权增长率约为15%,上海市制造业增速最慢,工业加权增长率约为11.3%,增速最快的江西省是增速最慢的上海市的2.15倍。
图1-2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加权年平均增长率(%)
3.省市之间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差异显著,综合指标的极值比达到2倍多
2013年,从资产合计来看,云南省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为最大,每个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约为4.54亿元,湖南省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为最小,每个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约为1.43亿元(见表1-8),前者是后者的3.2倍;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来看,上海市的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最大,每个工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平均利润总额分别约为3.53亿元、0.247亿元,浙江省平均规模最小,每个工业企业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约为1.67亿元、0.092亿元,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1倍和2.7倍。可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制造业平均规模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表1-8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规模
注: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2014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为了将这三个指标结合在一起,用一个综合指标反映11个省市制造业的相对规模,并且进行比较,这里计算了2013年的加权平均指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用上海市每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利润总额去除11个省市的相应数值,得到各个省市三个指标相对上海市的指数,然后分别给这三个指标赋予0.2、0.6、0.2的权重,计算各个省市工业企业平均规模的加权平均指数,最后将其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且制作成图表,如图1-3所示。
图1-3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加权指数
从2013年的加权平均指数来看,上海市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最大,加权平均指数为1,而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最小,加权平均指数为0.453,即浙江省制造业平均规模仅为上海市的约45%,上海市是浙江省的2倍多;江西省和云南省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比较大,加权平均指数接近0.9,安徽省、湖南省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加权平均指数在0.5—0.6之间,江苏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居中,加权平均指数在0.65—0.8之间。
4.省市之间制造业企业运行效率差异较大,综合指标的极值比接近2倍
2013年,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江西省资产利润率最大,达到约12.88元/百元,云南省产利润率最小,仅为3.58元/百元(见表1-9),前者是后者的3.5倍多,两者差异显著;从营销利润率来看,上海市该指标最大,达到6.99元/百元,湖南省该指标最小,约为5.01元/百元,前者约为后者的1.4倍,两者差异相对较小。
表1-9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企业经营效率
注:①资产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资产合计,营销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均值等于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的算术平均值。②基础数据资料来源于2014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给资产利润率和营销利润率分别赋予0.4和0.6的权重,计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这两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如表1-9所示。其中,加权平均值最大者是江西省,数值达到约9.1,最小者是云南省,加权平均值约为4.8,前者是后者的约1.9倍。可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二、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简单地讲,物流业是使物品发生位移从而实现人类生活和生产目的的一种服务业。衡量物流业的指标有多种,根据指标综合性及其数据可得性原则,这里选择采用了四个指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及增加值,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下简称为交通运输业。与制造业一样,这里以2000年为基期,2013年为报告期,并且将所属11个省市的代表指标值之和作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代表指标值,来探讨整个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状况。
(一)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其与全国的比较
1.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约为10%
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由51184万吨和14587亿吨公里增加到1733888万吨和64972亿吨公里(见表1-10),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9%和11.49%,分别大于全国的8.49%和10.25%。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由2000年的245.5万人和274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23.52万人和1081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2%和10.55%,均小于全国2.37%和11.45%的增速。可见,长江经济带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增速慢于全国。
表1-10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物流业主要指标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2.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大约占全国的四成
2013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及其增加值、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8.23%、39.62%、42.30%、38.67%(见表1-11),可见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大体上占全国的40%。
表1-11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占全国的比重(%)
在动态变化上,从2000年以来的几个典型年份来看,长江经济带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是在波动中呈上升的态势,而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及增加值比重是在波动中呈下降的态势。
3.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运行效率较好,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每个从业人员的增加值为33.41万元,大于同期全国的32.24万元(见表1-12),长江经济带每百吨公里货物周转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16.64元,也大于同期全国的16.24元,长江经济带每吨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62.25元,小于同期全国的66.56元。单位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和单位货物周转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属于同类性质的指标,但是后者显然更加重要,因此从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运行效率是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表1-12 典型年份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物流业运行效率
注:“交通运输业人均增加值”等于交通运输业增加值除以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单位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等于交通运输业增加值除以货运量,“单位货物周转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等于交通运输业均值除以货物周转量。
2000年以来,在反映物流业运行效率的三个指标中,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人均增加值和单位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两个指标都是在波动中上升的,200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单位货物周转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也是不断上升的。因此,在动态变化上,长江经济带物流业运行效率是在波动中提高的。
(二)长江经济带所属省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其比较
1.省市之间物流业规模差异悬殊,综合指标的极值比接近7倍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在11个省市最多,达到49.16万人,贵州省最少为11.34万人(见表1-13),前者是后者的4倍多;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方面,江苏省最大为2530亿元,云南省最小为273.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9倍多;在货运量方面,安徽省最大为396391万吨,贵州省最小为7270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约5.5倍;在货物周转量方面,上海市最大为14333亿吨公里,贵州省最小为1295亿吨公里,前者是后者的11倍多。
表1-13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主要指标
这里,运用如下方法计算上述四个指标的加权指数,用以综合反映地区物流业规模:用贵州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去除各个省市相应指标的数值,得到11个省市四个指标的指数,然后根据指标贡献的大小,分别给这四个指标赋予0.2、0.5、0.1、0.2的权重,计算各个省市物流业的加权指数,最后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且制作成图表,如图1-4所示。
图1-4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规模加权指数
从图1-4可知,江苏省物流业规模加权指数最大,约为最小的云南省的6.83倍,上海市和浙江省是云南省的4倍多,安徽省和湖北省是云南省的3倍多,四川省和江西省是云南省的2倍多,贵州省和重庆市是云南省的1.8倍左右。
2.省市之间物流业增长速度差异显著,综合指标的极值比达到2.4倍多
2000—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达到6.77%,而湖北省和湖南省却是负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9%和-0.79%(见表1-14);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方面,贵州省增长速度最快,达到19.11%,而云南省最慢,仅为6.35%,前者是后者的3倍多;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方面,安徽省增长速度最快,分别达到16.92%和18.94%,而上海市最慢,仅为4.53%和6.34%,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7倍和3倍。因此,长江经济带省市之间这四个指标增长速度的差异均较显著。
表1-14 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年均增长率(%)
再从综合指标来看,同样给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赋予0.2、0.5、0.1、0.2的权重,计算其加权增长率,然后进行从大到小顺序的排序,并且制作成图表,如图1-5所示。
在图1-5中,贵州省物流业加权年均增长率最大,达到12.94%,云南省最小仅为5.34%,前者是后者的2.4倍多;重庆市和安徽省分别为11.8%和10.84%,也都是云南省的2倍多,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北省是云南省的1.6~1.8倍,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是1.3~1.6倍。
3.省市之间物流业运行效率差异悬殊,综合指标的极值比达到约8倍
2013年,贵州省交通运输业人均增加值为68.35万元,在11个省市中最大,云南省最小为16.28万元(见表1-15),前者是后者的4.2倍;江苏省每吨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139.2元,在11个省市中是最大的,安徽省最小为17.8元,前者是后者的7.9倍;贵州省每百吨公里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约为60元,在11个省市中最大,安徽省最小约为5.7元,前者是后者的10.4倍。
图1-5 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加权年均增长率(%)
表1-15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运行效率
下面运用如下方法计算上述四个指标的加权指数,用以综合反映地区物流业运行效率:用安徽省交通运输业人均增加值、单位货运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单位货物周转量的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去除各个省市相应指标的数值,得到11个省市四个指标的指数,然后根据指标贡献的大小,分别给这三个指标赋予0.2、0.2、0.6的权重,计算各个省市物流业的加权指数,最后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且制作成图表,如图1-6所示。
图1-6 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业运行效率加权指数
从图1-6可知,贵州省物流业运行效率加权指数最大,约为最小的安徽省的7.9倍,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是安徽省的4倍多,重庆市和湖北省是安徽省的3倍多,江西省、浙江省、云南省、上海市是安徽省的2倍多。可见,长江经济带所属省市物流业运行效率差异是相当悬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