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2年8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黑暗骑士——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科幻电影

□ 文 / 电子骑士

科幻代表作:《蝙蝠侠:开战时刻》(2005)、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盗梦空间》(2010)、《致命魔术》(2006)

说起今年最令人期待的电影,毫无疑问只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霍比特人》,其他像《普罗米修斯》《云图》《环形使者》等都只能叨陪末座。将于7月20日在北美上映(据说有望于8月30日引进内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无论哪方面说都是超级大作——上一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球票房过10亿美元,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高达94%,是典型的口碑票房双赢电影。这个系列电影的光环显然完全来自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闪耀光彩。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新一代导演领军人物吧。

我们知道,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中的蝙蝠侠从不用手枪等现代武器,维护正义但绝不杀生(所以很多观众看到《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对付小丑的段落都会奇怪干吗不把这家伙干掉);这位黑骑士毫无超能力,但却能制造各种武器装备(当然,他并不是钢铁侠托尼·斯塔克那样的疯狂科学家);幼时失去父母的他始终躲在阴影中,却一直守护着光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诺兰就是他摄影机中的蝙蝠侠,或者叫“黑骑士”:他非常喜欢传统的电影技术,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而不去追数字电影和3D电影的风潮;同时,诺兰又喜欢IMAX技术,推崇大银幕能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观影感受;他的电影中始终交织着光明与黑暗斗争的主题,他对这个世界的混乱、黑暗、丑恶有着透彻的认识,作品中散发着一种黑泽明般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可能有人会对我把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以及《致命魔术》算做科幻片有些不解。确实,诺兰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或斯皮尔伯格、卢卡斯那样典型的科幻片导演。他的电影都是类型片,但总体类型上却又是模糊的、杂糅的:包含了黑色电影、惊悚片、动作片、罪案片(或者更准确地说,偷盗电影,Heist Film)、科幻片等等。科幻在他的电影中更多是作为一种元素、一种概念,而不是核心内容出现。诺兰可能不是一个极客科幻迷,不过他仍然称得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导演。

复杂叙事

喜欢科幻电影的朋友可能有这种感觉:大部分科幻电影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直接,堪称“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无外乎外星人入侵,某地球人想办法逃跑并最终找到了解决外星人的办法(《洛杉矶之战》、《世界大战》、《天际浩劫》);要不就是有人忽然陷入了被某种恐怖怪物的追杀的境况(《铁血战士》、《异形》、《突变第三型》、《迷雾》);再有就是在未来的某种奇特环境中,有人被迫开始了一场改变生活的冒险(《星球大战》、《时间规划局》、《少数派报告》、《银翼杀手》)……这种可重复、模仿、大量生产的故事核心本来是类型片的特质之一,拍得不好的类型片往往会让观众感到缺乏新意、华丽空洞、没有个性,犹如容易腻人的快餐食品。

诺兰则非常喜欢在他的类型电影中加入复杂的叙事——你会发现他的电影情节繁复,起伏波折,或隐或显地前后呼应。诺兰喜欢采用多线叙事甚至时间倒错的叙事方式。比如他的电影处女作《蚁蛉》,这是一部仅三分钟时长的黑白短片,讲的是有个人总觉得屋里有蚂蚁之类的奇怪东西,他到处寻找拍打,最后发现是个小人,在终于可以拍死小人的时候,一只巨大的鞋从天而降……我们看到,嵌套式的故事、古怪神经质的角色、黑暗的人性表现、希区柯克般悬疑惊悚的情节,这些诺兰日后作品中的特质竟然在其处女作短片中全部有所呈现。

诺兰的成名作是成本仅500万美元的《记忆碎片》,影片如果用正常的顺序方式讲述,那么这个主人公在失忆后追踪杀妻凶手的故事大概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讲完。但诺兰大胆地打乱正常叙事,从结尾开始拍起,利用黑白与彩色两种手法来区分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实状态。明线是分段倒叙,每一段的开始都是下一段的结尾,暗线则是回溯式的独白顺叙。如果用数字来表示影片情节的时间轴,那么《记忆碎片》叙事采用的是10-1-9-2-8-3-7-4……这样的顺序。该片制片人詹妮弗·托德曾说道:“《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复杂、深具人性思考的电影,而这个题材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增加了许多复杂性的问题需要你去思考。”

《记忆碎片》海报

《盗梦空间》

《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叙事复杂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观众甚至必须要画图表才能理清这两部科幻电影。《致命魔术》的叙事中心是多重人格,你不知道哪个才是休·杰克曼饰演的魔术师真身,哪个是他用机器复制出来的复制人;《盗梦空间》则是嵌套结构,通过五层梦境来一步步展开这个给他人头脑中植入思想的故事。

如果从科幻构思的角度来说,《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这两部片子的点子都不算前无古人、独特新奇。前者不过是用近于蒸汽朋克的风格,把复制人这个点子放到了交流电刚刚出现的维多利亚时代;后者无非探讨了梦境(虚拟现实)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梦中梦、改变梦境内容进行阈下意识控制,进而影响现实……这样的构思在科幻小说中早已比比皆是,国内的科幻名家王晋康,在其代表作《七重外壳》中同样以嵌套形式来讲述虚拟现实的故事;国外的著名科幻小说家波尔的《地下隧道》,讲述主人公陷入了6月15日的循环,结果发现自己其实是机器人,生活在一个桌面上的模拟世界里,而其生活的目的只是给广告商提供行模式分析的样本!这两篇多年前的科幻小说,其故事创意都非常大胆、新奇。

诺兰最成功的地方显然主要不在影片的创意,而是他可以凭借精彩的叙事和完美的细节让电影显得引人入胜且颇具深意。大部分关于虚拟现实和梦境的电影都仍然把重心放在现实生活的部分,因为主创人员很难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梦境世界。诺兰则通过细腻地展示如何进入梦境、在梦境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如何醒来等等问题,让梦境彻底地形成完整的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则、规律、逻辑。从这方面说,诺兰显然是个思想实验者,每部电影都是他思想实验的视觉呈现。

诺兰正在讲戏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高概念电影

诺兰的电影都可以看做是“高概念电影”(high concept film)。所谓“高概念电影”,指的是那种具有高识别度、高传播度,影片的故事梗概简单明确,极易吸引观众的商业片。这种高概念电影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故事,吸引消费者。比如《阿凡达》就是最典型的高概念电影,影片可以概括成“一个地球上的残疾人在外星上重获身体,融入其世界”的故事,这个情节概括和影片宣传语“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你”重点都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展示外星世界奇观”的诱惑。正是这个概念(而非《风中奇缘》式的故事)真正吸引着观众。不难想见,为什么有些观众会觉得《阿凡达》不那么有趣——因为他们期待的是故事,而非新3D奇观。

《黑客帝国》、《人猿星球》、《侏罗纪公园》都是很典型的高概念电影,它们都可以轻易归结出吸引人的核心概念:未来人类沦为机器电池!猿猴代替人类成为地球霸主!在小岛上复活恐龙!谁能拒绝这些内容的诱惑呢?

诺兰的影片同样如此:前面我们说的三分钟短片《蚁蛉》主打的就是一个无限循环概念(短片往往会非常强调故事概念); 《记忆碎片》的核心是“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寻找真相”; 《致命魔术》讲的是“两个魔术师斗法”; 《盗梦空间》最吸引人的自然是“给他人脑中植入想法”……其实,诺兰电影的片名就已经透露玄机:《Doodlebug》、《Memento》、《Insomnia》、《The Prestige》、《Inception》——全都是一个略显生僻、涉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专有名词。这不就是“概念”么?也就是说,诺兰的电影片名,基本就是影片最浓缩的概念。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病毒营销”堪称经典案例。2008年初,在影片尚未杀青之际,在此片中饰演小丑的好莱坞著名实力演员希斯·莱吉尔英年早逝,《黑暗骑士》很快推出了WhySoSerious.com这个“病毒营销”网站,该网站发起了从小丑招募同伙到被9张扑克牌遮挡住的小丑照片,从万圣节动员全民参与的字谜游戏到愚人节期间的全球礼物大搜捕等各种活动,成为了小丑拥趸们的大本营,人气甚至超过了影片的官方网站。这也正是因为诺兰的电影非常容易在概念上做文章的缘故。

既有高概念电影的简明和易传播性,又用复杂叙事来烘托故事,使其丰富、引人思考,这就是诺兰的制胜法宝!

黑暗复仇

诺兰的电影在故事之中多半蕴含深意,绝不像某些故弄玄虚的科幻片或者惊悚片那样仅仅是卖弄叙事手法或者创意。他影片的一大主题就是:复仇!《记忆碎片》是主人公向伤害他妻子的人复仇;《失眠症》是老警官为自己的良心复仇;《致命魔术》是一个魔术师向另一个毁了他的魔术师复仇;《黑暗骑士》是蝙蝠侠向当年曾枪杀了其父母的黑暗势力复仇……

我们知道,复仇是一个古老的母题,但诺兰的复仇主题指向了一个全新方向:通过主角的复仇揭示人性丑恶的一面,揭示社会中的群氓带来的悲剧,揭示生活中的黑暗面。《记忆碎片》通过最后一段情节整个颠覆了前面为妻子复仇的故事!(注意:以下有严重剧透!)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一切可能都是主角Lenny的想象,他的妻子不是死于强奸,而是死于他自己之手。他悲痛于误杀妻子的事实,于是强迫自己改变了记忆。影片从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开始,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宿命悲剧,令人感到悲从中来却又无可奈何。影片开始时,主人公正义多情的形象到最后也变得模糊可疑。《致命魔术》中同行之间的竞争慢慢失控,最终竟然变成了一场充满陷害、谋杀的魔法骗局。《失眠症》中艾尔·帕西诺饰演的老警官在失手打死搭档之后用谎言掩盖真相,结果被凶手利用,深陷良心的困扰之中……复仇故事中明确的善恶对立在这里消失了,我们看到的是复仇中隐藏的自我欺骗和各种秘密。看来,诺兰确实深受当年黑色电影的影响,继承了黑色电影阴郁的调子、愤世嫉俗的态度以及善恶不明的道德观。

《盗梦空间》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戏:两艘被小丑控制的船上,人们都被给予了控制对方船上炸弹的遥控器。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规则下,哪方会放弃人性,选择变成凶手?小丑还强迫蝙蝠侠在是拯救哥谭镇的检察官哈维·丹特还是自己心爱的女友瑞秋之间做出选择。这两个抉择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考验所谓正义的坚实性。囚徒困境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学道德难题,极少如此明确、尖锐地出现在电影中,但它却构成了《黑暗骑士》中重要的一幕。在这种两难困境中,其实是没有合理解的,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是痛苦的结果。小丑的强大不在于其具有超能力或者了不起的头脑,他的全部可怕都在于,他认为人性本恶!所有人都会在一点点诱惑、恐惧的推动下倒向邪恶,而且越陷越深,无法回头。诺兰宽容地将第一个囚徒困境化解于无形,让手握对方和自己生命的群众选择了“不行动”来作为对小丑的反抗。这是很理想化的一个答案。对第二个困境,诺兰则冷酷多了:蝙蝠侠如果像绝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那样选择救女友,那么他就失去了正义;如果救检察官,则失去了感情和人性。蝙蝠侠最终选择了自己去救检察官,让警察局长去救女友,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败于小丑了——《黑暗骑士》中,小丑始终没有被真正打败。影片结尾处,拯救了哥谭镇的蝙蝠侠却遭到群众的背弃,背负骂名忍辱逃亡。向来苍白乏味的高大全式的超级英雄在诺兰这里成了真正的“黑骑士”,具有了真正的灵魂和深度!

《致命魔术》

今年7月将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是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章,影片显然会更加黑暗与沉重。蝙蝠侠或将在影片中面临死亡的结局,诺兰显然是把蝙蝠侠变成了耶稣式的悲剧救世主。黑暗无处不在,黑暗无法根除;希望之光熹微,然光影摇摇,始终不灭——这大概是导演诺兰的内心体验吧。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超人,可以没有复仇者联盟,却不能没有黑骑士,因为在他黑色装扮的背后,是心灵救赎希望的崛起。

【责任编辑: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