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
小柴胡汤
长期发热
患者,男,37岁。发热3个月,上午体温正常,下午逐渐增高,在38℃~39℃之间;先恶寒后发热,入夜后逐渐热降,乏力倦怠,口苦咽干,胃脘闷胀不适,有时恶心,纳差,大便干,小便黄赤。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经用多种抗生素类药物无效。刻下症见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而数。郑教授辨证为表里不和,湿热内蕴。以和表里、清湿热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加茵陈30g,栀子10g。服药6剂,热退病除,除偶感疲倦外,无其他不适,予五味异功散收功。[郑东京,许鑫,郑伟达.郑伟达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经验探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5):462-463,469]
感染后咳嗽
吴某,女,6岁。因“反复咳嗽20天”就诊。患儿20天前发热,经治疗后热退,现有咽干,反复咳嗽不已,咳嗽为阵发性,以睡前及睡醒后较多,夜间有汗,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胸片显示两肺未见异常。处方:柴胡8g,黄芩6g,党参6g,法半夏6g,蝉蜕6g,僵蚕6g,枳壳6g,川贝母4g,桔梗5g,生甘草3g,大枣3枚,生姜5片。5剂,每日1剂。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夜间有汗。处方:柴胡8g,黄芩6g,太子参8g,白芍6g,山药6g,桂枝3g,大枣2枚,生姜2片,甘草3g,炒麦芽8g,川贝母4g,蝉蜕6g。5剂,每日1剂。药后咳止。
按语:感染后咳嗽迁延不愈,按常规治疗难以奏效。《伤寒论》中指出少阳病的主症是“往来寒热”,其病机是“正邪相争”,而久咳不愈正是正邪相持不下的表现。用小柴胡汤以调和枢机,而其中的“参、枣、姜、草”可以扶正祛邪,此即《伤寒论》所谓“伤寒五六日中风……或咳……小柴胡汤主之”。后期配伍桂枝、芍药,以调和营卫而达止汗之功,诸药合用则汗止咳已。[高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4则.中医儿科杂志,2013,9(1):48-49]
喉源性咳嗽
高某,女,7岁。2010年5月3日初诊。患儿体质素虚,易感咳嗽。此次因“咳嗽20天”就诊。家长述夜间咳嗽较重,咽痒即咳。咳嗽之初曾服用阿奇霉素、开瑞坦等,但效果不佳。刻诊:咳嗽阵作,干咳少痰,咽稍红,两肺呼吸音稍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8g,黄芩6g,党参6g,法半夏4g,炙麻黄6g,杏仁6g,蝉蜕8g,僵蚕8g,生姜5片,生甘草3g,大枣3枚,玄参8g。5剂,每日1剂。二诊:咽痒明显减轻,咳嗽时作。上方去法半夏,加桔梗5g,7剂,每日1剂。咳愈。
按语:“喉源性咳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提出的病名。干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因过敏因素的增多,患病的几率更高,但是临床治疗往往与普通的咳嗽混为一谈,所以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不论将其作为新感外邪还是余邪未清,其本质都是“风邪作祟”。而风邪之所以不去是因为正气不足所致。本病反复发作具有“往来”的特点,小柴胡汤有扶正祛邪,调畅三焦的功效,所以使用小柴胡汤使该病病机中的诸多矛盾得到和解。蝉蜕、僵蚕、玄参可以祛风止痉,利咽止咳,炙麻黄与杏仁为麻黄汤和三拗汤中镇咳平喘的核心药对。诸药合用,故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高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4则.中医儿科杂志,2013,9(1):48-49]
使用指征
对小柴胡汤临床使用指征问题,因仲景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示,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说不一。故从长期的临床观察,以口苦、心烦或郁闷、舌边齿痕、苔薄腻、脉弦则为少阳病的定有之征。正如刘渡舟教授认为:“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曰‘火之味苦’‘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又:“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但见一证,当以口苦为先。”[万文蓉.张仲景小柴胡汤临床运用发微.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24-127]
抓主症
对于小柴胡汤临床使用指征问题,仲景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证是痛在右肋弓下。据此,在临床中敲击病人右胁,如病人感到右肋弓下疼痛,此时再按其左肋弓下,亦觉疼痛,则必属小柴胡汤证无疑,应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再根据兼症进行加减,必然取效。(刘保和.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第二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