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吉忱诊籍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春温(葱豉百花汤证)案

迟某,女,41岁,初中教师。1974年2月16日就诊。

患者素体尚健康。去年季冬,因学生统考,日间疲于辅导学生,寒夜忙于批改作业,遂感倦怠日渐。春节前“忙年”,疲劳甚。3日前感寒而发热恶寒,遂头痛,身痛,无汗,口渴,咳嗽,舌苔浮白,脉弦微紧。

证属冬受微寒,伏于肌肤,来春复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春温。宜辛温解表之法。予葱豉百花汤化裁。

处方:防风6g,桔梗6g,炒杏仁6g,陈皮6g,淡豆豉12g,葱白12g,炙紫菀10g,炙百部10g,炙冬花10g。水煎服。

2月20日,服药1剂,微汗出,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缓。续服2剂,发热恶寒,头身痛悉除,咳嗽微作,仍宗原意,续服3剂。

2月23日,续服3剂,诸症悉除。

解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意谓冬天感受寒气,到了春天易发作温病。去岁,1973年,癸丑年,终之气主客气均为太阳寒水,又于冬夜劳作,故感寒较重,因其体尚健康,而寒伏于肌肤未发病。《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谓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顾护住精气者,春天就不至于发生温热病。反之,则如清·雷丰《时病论》所云:“因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是也。”本患者于季冬“日间疲于辅导学生,寒夜忙于批改作业”,此即雷丰所称的“冬令劳苦动作”之人,耗神伤精,故成“冬不藏精”之人。故雷丰有“此即古人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之记。故此案患者既属“冬伤于寒”之案,又属“冬不藏精”之例。故于1974年2月13日,春感微寒亦必发春温。雷丰在《时病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中云:“风温、春温发于大寒至惊蛰,温病、温毒发于春分至立夏。”其由,盖因“大寒至惊蛰,乃厥阴风木司权,风邪触之,发为风温;初春尚有余寒,寒邪触之发为春温。春分至立夏,少阴君火司令,阳气正升之时,伏气自内而出,发为温病、温毒;晚发仍是温病,不过较诸温晚发一节也。”要言“以上五证,总在乎夏至之先”,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五证也。其理源自《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之谓也。而本案患者发于2月13日,乃立春前19日,为大寒之后,惊蛰之前,感癸丑冬之余寒而发春温。故其治吉忱公宗先贤雷丰“辛温解表法”,其治“以防风、桔梗,祛其在表之寒邪;杏仁、陈皮开其上中之气分;淡豆豉、葱白,即葱豉汤,乃《肘后方》之良方;用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表邪得解,即有伏邪,亦冀其随解耳。”因其兼咳嗽,故吉忱公合入紫菀百花汤(紫菀、百部、款冬花),以三药皆辛温,入肺经气分,兼入血分,开泄肺郁而止咳。于是,辨证精慎,方对药效,而收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