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典型病案
病案1
李某,女,35岁。初诊时间2012年6月27日。
主诉:经行小腹坠痛,进行性加重1年。
初诊:患者近1年经期小腹疼痛,进行性加重,伴体倦乏力,未予治疗。既往月经3/30天,3天净,量少,色暗红,有血块,伴小腹坠痛,痛甚见恶心呕吐,进行性加重。LMP:2012年5月26日,量、色、质同前,伴小腹坠痛,恶心呕吐。白带量中,色淡黄。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G1P1L1A0,工具避孕。2012年6月15日检查B超示:子宫腺肌病;宫颈腺体囊肿(0.8cm×0.3cm);盆腔积液(4.1cm×1.3cm);内膜厚1.07cm。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可,无压痛;附件:双侧附件未及异常。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腺肌病。
辨证分型:痰瘀互结兼肾虚证。
治法:祛瘀散结,化痰行气,兼以补肾。
处方:香附9g,益母草15g,茯苓12g,牡蛎18g(先煎),鳖甲12g(先煎),蒲黄12g(包煎),赤芍12g,白芍12g,续断18g,连翘12g,杜仲12g,生薏苡仁18g,黄芩9g,炒白术12g,徐长卿18g,柴胡12g,延胡索18g,海藻12g。6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2年10月5日):上药未坚持服用。LMP:2012年9月28日,4天净,量少,色暗,小腹疼痛,服芬必得缓解。现月经周期第8天,左下腹坠痛。白带正常。纳欠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上方去黄芩、徐长卿,加莪术9g,鸡内金12g,浙贝母12g,玄参15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2年10月15日):纳眠可,大便略稀,日1次,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上方加三七粉3g(冲服)。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2年10月22日):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TCT:轻度炎症。
处方:①肉桂6g,川芎15g,吴茱萸9g,炮姜6g,乌药12g,炒小茴香12g,蒲黄12g(包煎),没药6g,白芥子12g,白芷12g,延胡索18g,当归15g,炒白芍18g,柴胡12g,香附12g,木香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②神阙贴外用。③2012年10月15日方茯苓改为18g。7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12年10月29日):LMP:2012年10月26日。现行经第4天,量少,色正常,小腹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白带正常。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上方继服,7剂,水煎服,日1剂。
六诊(2012年11月5日):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上方去玄参,加白芥子12g。14剂,水煎服,日1剂。
七诊(2012年11月19日):昨日起小腹正中偶有坠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上方加乌药9g。14剂,水煎服,日1剂。
八诊(2012年12月3日):LMP:2012年11月28日,3天净,量少,日用巾3~4片,色可,有少量血块。服中药后小腹坠痛已缓解,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B超:子宫肌层回声欠均匀,内膜厚6mm。患者痛经症状已经缓解,检查B超示子宫腺肌病也明显改善,疗效显著。继续用中药祛瘀散结,以善其后。
处方:上方去乌药,加沙参15g,玄参15g。7剂,水煎服,日1剂。
按:子宫腺肌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由于异位内膜随着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离经之血瘀积于子宫肌层,形成结节、包块、囊肿。瘀血阻滞,影响气机,从而形成血瘀气滞,冲任阻滞,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痛经、少腹胀痛,或伴有月经过多、不孕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刘教授常采用平时调血、经期止痛、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方法,疗效较为满意。平时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方中益母草为君药,活血行气,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茯苓化痰祛湿、健脾消积,薏苡仁、白术健脾利湿,生牡蛎化瘀散结、清热益阴、潜阳、固涩,与茯苓共为臣药。制鳖甲、海藻、连翘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延胡索、香附、柴胡理气止痛,生蒲黄、赤芍、白芍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徐长卿活血止痛,杜仲、川断补肝肾、强腰膝,以治其本虚,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二诊加莪术、鸡内金、浙贝母、玄参以增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三诊加三七粉化瘀活血以防活血太过。六诊加白芥子以豁痰利气,散结消肿。七诊加乌药以行气温中止痛。
病案2
周某,女,35岁。初诊时间2011年10月2日。
主诉:经期小腹坠痛进行性加重2年。
初诊:患者近2年每逢经前、经期均小腹坠痛,且逐渐加重。腰膝酸软,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大便稀,自服延胡索止痛片,效果欠佳。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7/30天,量中,色红,质可,无痛经。近2年月经7/30天,量多,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坠痛,需服用止痛药,痛剧伴头晕恶心。LMP:2011年9月8日,量、色、质同前,小腹坠痛较前加重,腰酸,自服延胡索止痛片疼痛未缓解。白带量多,色淡黄,质可。G4P1L1A3,两次胚胎停育史。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今日检查B超示:子宫腺肌瘤。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如孕两月大,质中,活动一般,压痛;附件:双侧未及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腺肌瘤。
辨证分型:血瘀兼肾虚证。
治法:平时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经前、经期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处方:本患者正处于经前期,故用药:吴茱萸12g,干姜6g,小茴香12g,肉桂6g,延胡索18g,木香12g,香附15g,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2g,白芥子12g,芍药18g,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5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1年10月15日):LMP:2011年10月6日,量多,较以前无明显变化,色红,血块减少,经行腹痛较前明显改善。现经净2天,欲求继续调理。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①香附15g,益母草15g,牡蛎18g(先煎),鳖甲12g(先煎),蒲黄18g(包煎),木香12g,赤芍12g,白芍12g,续断18g,连翘12g,杜仲12g,延胡索18g,海藻12g,三七粉3g(冲服)。14剂,水煎服,日1剂。②吴茱萸12g,干姜6g,小茴香12g,肉桂6g,延胡索18g,木香12g,香附15g,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2g,白芥子12g,芍药18g,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5g,制乳香、制没药各6g,三七粉3g(冲服),甘草6g。7剂,水煎服,经前5天及经期前2天服用。
三诊(2011年11月13日):LMP:2011年11月4日,量较以前减少1/4,色红,血块减少,经行腹痛较前明显改善。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①方继用21剂,水煎服,日1剂。上②方加白芷12g。7剂,水煎服,日1剂。服用时间及方法同前。
四诊(2011年12月13日):LMP:2011年12月10日,量中,色红,无血块,轻微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①方继用21剂,水煎服,日1剂。上②方继用7剂,水煎服,日1剂。服用时间及方法同前。
五诊(2012年2月26日):LMP:2012年1月13日。现停经45天,5天前自测尿HCG阳性。右侧小腹略胀痛,停经30天时阴道有少许咖啡色分泌物。现无阴道流血,偶腰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白带正常。纳差,眠差,多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检查B超示:宫内早孕,孕囊位置偏低,建议观察。因患者有两次不良妊娠病史,遂收入院保胎治疗。
按:患者肾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行,则血行迟滞,故经前经期腹痛;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见腰膝酸软。瘀血阻滞,影响气机,从而形成血瘀气滞,冲任阻滞,不通则痛。采用平时调血、经期止痛、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方法。平时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方中肉桂、川芎共为君药,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功。吴茱萸、炮姜、炒小茴香温经散寒;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共为臣药。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温经散寒止痛;延胡索通络散寒止痛;当归、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香附、柴胡、木香舒肝解郁,诸药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二诊予止痛调血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以补肾。经前予经痛停方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三七粉活血止痛。三诊加白芷散寒止痛。
病案3
高某,女,24岁。初诊时间2010年3月12日。
主诉:经行腹痛6年。
初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4岁初潮,5~6/30~32天,量、色、质可,无经行腹痛。近6年,月经来潮前2天即有小腹疼痛,畏寒,得温痛减。月经血开始色暗红,量中等,有血块,2天后腹痛消失,经血逐渐变为鲜红色,经期共6天。每次经前、经期都有腹痛,且逐渐加重,服用芬必得后疼痛稍有缓解。现患者经前4天小腹开始疼痛,逐渐加重,至行经3天疼痛缓解,服用芬必得止痛效果不明显,故来诊。就诊时经期将近,正值腹痛发作,怕冷。舌有瘀点,苔白,脉沉弦。妇科检查:未及明显异常。检查B超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辨证分型: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活血,行气止痛。
处方:当归12g,川芎12g,炒白芍12g,肉桂6g,炮姜6g,炒小茴香12g,吴茱萸12g,香附12g,延胡索12g,生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2g,白芥子12g,血竭2g,甘草6g。6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患者放松精神。
二诊(2010年3月17日):服药后2天,月经来潮,腹痛较前明显减轻,血量稍多,血块减少。现血量减少,无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有瘀点,苔白,脉沉弦。
处方:①益母草30g,生牡蛎18g(先煎),制鳖甲18g(先煎),赤芍12g,白芍12g,连翘12g,香附12g,延胡索12g,川断30g,海藻12g,生蒲黄12g(包煎),五灵脂12g,杜仲30g,菟丝子15g。15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少食冷、凉之物。②下次月经前5天开始服用经痛停方。日1剂,连服8剂。如此循环。
三诊(2010年6月18日):服药3个周期后,腹痛基本消失,月经量、色、质正常。舌有瘀点,苔白,脉沉弦。嘱其再服用上方3个周期巩固疗效,2010年3月17日方可停用。2010年12月20日来电:半年来无痛经,月经正常。
按:患者平素过食寒凉生冷,经期复感寒邪,寒客冲任,与血相搏,瘀阻冲任,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患者就诊时经期将届,正值腹痛发作,怕冷,故予经痛停方加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痛经具有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故本患者经前、经期当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以治标为主,用经痛停方治疗,效果明显。非经期以治本为主,采用止痛调血方加重杜仲用量,并加菟丝子温肾散寒、祛瘀散结。如此用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病案4
靳某,女,39岁。初诊时间2013年4月10日。
主诉:经行腹痛伴月经量多5年。
初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2岁初潮,7/30天,量中,色红,质可,无痛经。近5年月经7/30天,量多(1~2小时用巾1片),色暗淡,质稀。小腹坠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LMP:2013年3月29日,量、色、质同前。白带量、色、质可,G1P1L1A0,工具避孕。纳、眠一般,小便调,大便溏。舌淡胖,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2012年4月17日检查B超示:子宫腺肌症。2013年4月5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7g/L。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月经过多。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腺肌症;继发性贫血。
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①益母草15g,连翘12g,赤芍12g,白芍12g,醋鳖甲12g(先煎),牡蛎18g(先煎),海藻12g,醋延胡索18g,醋香附15g,盐杜仲12g,续断18g,蒲黄18g(包煎),木香12g,三七粉3g(冲服),炙黄芪30g,党参30g,当归6g,炙甘草6g。12剂,水煎服,日1剂(非经期服用)。②生血宁片,2片,每日3次,口服。
二诊(2013年4月24日):现月经周期第27天。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胖,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①当归15g,川芎15g,炒白芍18g,肉桂6g,炮姜6g,制吴茱萸12g,盐小茴香12g,生蒲黄12g(包煎),炒芥子12g,醋香附15g,醋没药6g,木香12g,乌药12g,白芷12g,柴胡12g,醋延胡索18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6g。7剂(经前5天与行经前2天服用),水煎服,日1剂。②龙血竭片4片,口服,每日3次。③生血宁片继用。
三诊(2013年5月8日):LMP:2013年4月28,量较以前略减少,色暗,腹痛略减轻。舌淡胖,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2013年4月10日方加茜草12g,海螵蛸18g。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3年5月21日):LMP:2013年4月28日。现月经周期第24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明显减轻,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胖,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①上方加墨旱莲18g。14剂,水煎服,日1剂。②2013年4月24日方,7剂,水煎服。服药时间同前。③其他中成药继用。
五诊(2013年9月8日):由于工作繁忙,未及时就诊,自述在当地循环服用上两方3个月经周期。LMP:2013年8月24日,量较以前减少1/3,色红,偶有血块,腹痛明显减轻。2013年9月8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2g/L,求继续调理。建议继服2013年5月21日①方3个周期。后随访,经期偶有腹痛,余无明显不适。
按:患者素体脾肾虚弱、气血不足,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致血瘀,血瘀而致离经之血,日久又加重气血虚弱,最终形成气虚血瘀。非经期以治本为主,采用止痛调血方加减益气活血,化瘀散结。于止痛调血方基础上加炙黄芪、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以扶正;三七粉既能化瘀,又能益气止血而不加重离经之血。经期则以化瘀止痛为大法,方选经痛停方加减,另三七粉加强益气化瘀止血之功。三诊加茜草、海螵蛸以加强化瘀收涩止血之功,四诊正值经前,去制鳖甲、连翘,加墨旱莲凉血化瘀止血以减少血量。
病案5
王艳萍,女,28岁。初诊时间2013年5月31日。
主诉:查体发现“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半个月。
初诊:患者2012年1月行腹腔镜下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术,半个月前查体发现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平素腰痛。CA125 10.43U/mL(2013年4月30日),复查B超(2013年5月18日)示:右卵巢不均质回声光团(2.4cm×1.5cm,巧克力囊肿可能性大,畸胎瘤待排),左侧卵巢正常。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5/25天,量中,色红,质可,经行轻微小腹坠痛,腰酸痛。LMP:2013年5月7日,量中,色红,有血块,伴小腹疼痛,腰酸。白带量、色、质正常。G1A1。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诊断:癥瘕。
西医诊断:右卵巢巧克力囊肿。
辨证分型:痰瘀互结兼肾虚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兼补肾。
处方:益母草15g,连翘12g,白芍12g,醋鳖甲12g(先煎),牡蛎18g(先煎),醋延胡索18g,醋香附15g,续断18g,盐杜仲12g,蒲黄18g(包煎),木香12g,三七粉3g(冲服),茜草15g,海螵蛸18g,薏苡仁18g,茯苓18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3年6月12日):LMP:2013年6月3日,量中,色红,有血块,无腹痛及腰酸。现月经周期第10天,白带量、色、质正常,纳可,多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2013年6月12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查B超示:左侧卵巢正常;右卵巢内见2.4cm×1.3cm的囊性回声,内充满细密光点回声,内部分回声偏强,未见血流信号;右附件区另见1.6cm×1.2cm的偏强回声,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与卵巢相邻。超声提示:右侧卵巢囊性回声(巧克力囊肿可能性大);右附件区偏强回声。
处方:上方加皂角刺9g。21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3年7月10日):LMP:2013年7月3日,量中,色红,有血块,5天净。白带量、色、质正常。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方加炒枣仁18g。21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3年8月12日):LMP:2013年8月3日,量、色、质同前,5天净。白带量、色、质正常。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方去茜草、海螵蛸。21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2013年9月12日):LMP:2013年9月3日,量、色、质同前,5天净。白带量、色、质正常。纳可,多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方继服,21剂,水煎服,日1剂。
六诊(2013年10月9日):LMP:2013年10月2日,量中,色红,有少许血块,5天净。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上方继服。21剂,水煎服,日1剂。
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瘀”密切相关,瘀血阻滞是其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主要原因。瘀血停蓄体内,引发一系列的病理演变。治法为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兼以补肾。方选加减止痛调血方。方中益母草为君药,活血行气,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生牡蛎化瘀散结,清热益阴,潜阳,固涩,直入血室,为臣药。制鳖甲、连翘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延胡索、香附、木香、生蒲黄、白芍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杜仲、川断补肝肾强腰膝,以治其本虚,并有“养正积自除”之意;三七粉既能化瘀,又能益气止血不加重离经之血,另加薏苡仁、茯苓加强健脾化痰祛湿之功;茜草凉血止血;海螵蛸收涩止血,共为佐药。二诊加皂角刺化瘀排脓散结,三诊加炒枣仁养心安神。
病案6
王某,女,38岁。初诊时间2012年8月17日。
主诉:经行小腹胀痛7年。
初诊:患者2005年查体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前、经期小腹胀痛呈渐进性加重,伴恶心,干呕。近3年需肌内注射布桂嗪或吗啡缓解疼痛。现欲求调理,计划妊娠。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6/28~29天,量中,色暗红,质可,无痛经。LMP:2012年8月7日,量中,色可,少量血块,余同上。白带量、色、质正常。G1A1(未避孕未再孕10年,曾在2006年、2009年两次试管均未成功)。纳可,失眠,多梦,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2011年1月检查性激素(月经第3天)示:T 0.47ng/mL,FSH 6.24mIU/mL,LH 18.91mIU/mL,PRL 291.25ng/mL。今日检查B超示:子宫腺肌瘤。
中医诊断:痛经;不孕症。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腺肌瘤;继发性不孕症。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
治法:温经活血,行气止痛。
处方:①益母草15g,连翘12g,赤芍12g,白芍12g,醋鳖甲12g(先煎),牡蛎18g(先煎),醋延胡索18g,醋香附15g,盐杜仲12g,续断18g,蒲黄18g(包煎),木香12g,三七粉3g(冲服),柴胡12g。12剂,水煎服,日1剂。②当归15g,川芎15g,炒白芍18g,肉桂6g,炮姜6g,制吴茱萸12g,盐小茴香12g,生蒲黄12g(包煎),炒芥子12g,醋香附15g,醋没药6g,木香12g,乌药12g,白芷12g,柴胡12g,醋延胡索18g,三七粉3g(冲服),竹茹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③中成药龙血竭片4片,口服,每日3次。
二诊(2012年10月5日):LMP:2012年9月29日,量中,色红,腹痛较前减轻,白带量、色、质可。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2012年10月2日性激素(月经第4天):FSH 3.73mIU/mL,LH 3.19mIU/mL,PRL 12.73ng/mL,E2 207.95pg/mL,P 0.31ng/mL。
处方:上①方加山药18g,路路通12g,百合12g,紫石英30g(先煎)。14剂,水煎服,日1剂。上②方加细辛2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2年12月11日):LMP:2012年10月20日,量、色可,腹痛较前减轻。现停经53天,2012年12月4日自测尿HCG(+),2012年12月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小腹略胀,无腹痛、腰酸,恶心,无呕吐,于当地行保胎治疗。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2012年12月8日B超:①早孕;②子宫后壁不均质包块,不排除腺肌症合并腺肌瘤;③建议复查(滕州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2月10日早孕三项:P 15.8ng/mL,E2 467.2pg/mL,β-HCG 8376mIU/mL。
处方:①黄体酮注射液4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②黄体酮胶囊0.1g,口服,每日2次。③菟丝子18g,盐续断18g,桑寄生15g,盐杜仲12g,枸杞子12g,炒山药18g,党参30g,炙黄芪30g,炒白术12g,茯苓12g,炒白芍15g,黄芩12g,麦冬12g,木香9g,砂仁9g(后下),柏子仁12g,百合12g,苎麻根18g,香附9g,党参30g,炙黄芪3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④明日复查早孕三项。
四诊(2012年12月21日):停经63天,阴道少量流血,小腹隐痛,无腰酸,恶心,呕吐。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2012年12月18日早孕三项:P 25.8ng/mL,E2 571pg/mL,β-HCG 69082mIU/mL(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今日检查B超示:早孕(符合7.7孕周);子宫腺肌瘤。
处方:收入院行保胎治疗。
随访:2013年7剖宫产一女婴,现体健。
按:本病按经前、经期和平时分期用药。经前、经期以温经活血、行气止痛为法,在少腹逐瘀汤的基础上自拟经痛停方温经活血、行气止痛。寒邪除,瘀血去,经络通,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平时也注意调理气血,治以活血祛瘀、柔肝补肾、行气止痛,予止痛调血方。本患者经调理后受孕,受孕后予补肾安胎方积极保胎治疗,予黄体酮胶囊以补充黄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