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熏陶与学习中根深叶茂
1950年5月,刘瑞芬出生在山东招远县的一个村庄。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自打记事起,她就跟随父亲出诊,为乡亲们看病。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关切询问,无一疏漏。父亲的一言一行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地沁入刘瑞芬幼小的心灵,使她渐渐养成了不急不躁、温和耐心的性格,也使她对中医药学产生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滋生了浓厚的兴趣。
忙时问诊,闲时教女。父亲有空就让刘瑞芬背诵《黄帝内经》《汤头歌诀》等中医书籍,这就让她在兴趣之余又具备了良好的中医根基。
虽然赶上了“文革”时期,但是刘瑞芬五姊妹并无一人因为时代的动荡不安而辍学,这得归功于刘瑞芬母亲的开明和对知识的尊重。家里八口人,全靠父亲52元的工资维持生计。在外人的眼中,刘瑞芬家里只有上学不挣钱、张嘴要钱的人,但母亲并不以此为难,坚持让五个孩子上学。刘瑞芬上高中时,适逢“文革”,那时候,虽没有正规的授课学习,但跟别人比,看书多、爱写东西这些爱好和习惯,为她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功底,以后写材料、编教材,还真是多亏了早年的积淀。在刘瑞芬眼里,逝去的岁月,无论甘苦,总让人感激。那时搞运动,大批判,都要写文章、整材料,很多人视此为单调乏味的事情,刘瑞芬却是绞尽脑汁地写,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准备。由此养成字斟句酌、严谨细致的习惯,为后来的申报课题、编写教材打下了基础。
1973年,刘瑞芬被推荐进入山东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1973年正好高考恢复了文化课考试,我们这一届经过文化课考试,成绩优异的才能被录取。在学校报名时因为父亲是中医,所以就选了中医系。”对当初的选择,刘瑞芬认为是一种必然。
大学期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古籍的学习,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以及部分西医课程的学习,一下子点燃了她强烈的求知欲。
三年时间,她如饥似渴地遨游在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学海洋里,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全面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拓宽了她的视野,特别是西医课程的学习为她以后在临床上综合运用中西医手段诊疗妇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由于学习勤奋认真,成绩优异,1976年毕业时,刘瑞芬留在了山东中医学院任教,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留校人员中,刘瑞芬是唯一的女性党员。
1977年下半年,刘瑞芬被安排到历城区唐王村去带教知青。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段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一人一间破旧的小屋,上雨旁风,胆小的女青年用凳子顶着门才敢入睡。没吃的,刘瑞芬就带领学生们种菜,边劳动,边学习,生活虽然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人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坚韧和刚毅。
1978年下半年,刘瑞芬回到省中医院,又积极参加了“四大经典回炉班”,学习中医经典。一年后,她又到济南中心医院进修了一年西医妇产科,具备了一定的西医手术技术基础。
1983年冬天,在儿子4岁时,医院选拔能做手术的大夫到基层做结扎手术,刘瑞芬被选中。在冠县的一个多月里,她每天从早忙到晚,一点儿也不得闲,“十多分钟一个手术,熟练得很。”刘瑞芬不以为苦。1986年,刘瑞芬于上海中医学院参加“全国中医妇科高师班”,学习了由蔡小荪、朱南孙、沈仲理等教授讲述的中医妇科学;广泛涉猎了各流派的学术思想;明确了辨证审因,结合女子生理特点而用药治病的原则,治法视证情转变,用药须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拓宽了她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的临证思路。由此,刘瑞芬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0年期间,刘瑞芬多次参加全国西医妇产科培训班,受到了苏应宽先生、江森先生等学术思想的熏陶。刘瑞芬认为临床医师应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不应有门户之见,提倡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自此,她更加深入地投身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完善自己的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孜孜不倦至今。刘瑞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赞誉。1994年,她主持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的课题“宫宁颗粒剂防治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7年,苏应宽教授、郭志强教授作为该课题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刘瑞芬教授获得了199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创制研发了国家准字号新药“宫宁颗粒”。2006年,她主持的课题“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免疫学及上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她主持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人绒毛细胞凋亡的研究”结题,证实了宫清颗粒对药流后出血防治机制与其诱导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2010年,她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明确了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方案为主的临床治疗方向,创制了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其学术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刘瑞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个性以及她对中医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成就了她的中医事业,形成了她独特的学术思想。
勤耕不辍,孜孜以求,始终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刘瑞芬于1997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瑞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如今,刘瑞芬已培养学生60余名、徒弟2名,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妇科领域有所成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瑞芬用自己精深的学识与医术让更多的中医文化得以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