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 喘
一、概说
哮喘是具有发作性呼吸困难症状的一种疾患,其本质是与支气管功能障碍,尤其是与中小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被黏液阻塞有关。
本病常发生自童年或青年时期,往往在一家族中有数人罹患,大凡贫血、体质虚弱以及对某些物质的感受性较强的人易发生本病。
由于喘息的反复发作,常常可以引起不易治疗的肺脏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还可以引起心脏疾病。在没有并发其他病证的情况下,哮喘也是可以治愈的,即或不能根除,至少在若干年内是能够保持其劳动能力的。对哮喘病的预防,首先应保持生活和生产中的良好卫生条件,对于个人来说,则应遵守卫生制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如出现本病的先驱征兆(于体力劳动时有轻度的呼吸困难,着凉,轻度咳嗽等)时,应及时向医师求治,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已患此病的患者再发,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哮喘的罹患。为了防止哮喘的复发,患者应注意避免受凉,否则很容易引起感冒,继而引起哮喘。
在中医学术上,对于哮喘一症,历来都相当重视,这是我们从祖国第一部医书《内经》里面可以看得出来的。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素问·痹论》曰:“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素问·举痛论》曰:“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素问·太阴阳明论》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仅就以上所举数条,即可见古代医家不仅认为哮喘是呼吸系统的疾患,而且也体会到哮喘与心脏和肾脏疾患有关,同时也指出哮喘有虚证(虚劳)、有实证(急性热病)、有久病(痰饮水气)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就给后世医家在临床上对哮喘的辨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随证治疗
哮喘发作时之主要症状为患者呼吸异常迫促,胸廓、肺脏扩张,呼吸有声,呀呻不已,有时声调很高,虽相隔数丈以外,亦可听见,患者颜面常呈恐怖状,眼球后静脉瘀血,故眼球向前突出。此外可见口唇肿胀发绀,颈静脉怒张。发作时间有经一二小时即止者,有持续达十数小时以上者,亦有每日反复发作者。如在发作时间内,兼见频频咳嗽者,则患者更感痛苦。中医治疗哮喘,一般多根据患者体质及参合临床上所表现的其他症状,而分别为以下两种治法:
1.实证哮喘之治法
凡新病喘息或体力较强者即属于实证哮喘之范围,其中又有寒证、热证及痰饮哮喘之区别。属于寒证者,常见于外感风寒病中,如《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金匮要略》曰:“太阳病,法当骨节疼痛,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丹溪心法》曰:“风寒伤者,必上气喘息不得卧,喉中有声,或声不出。”
归纳以上文献所记载症状,凡寒性哮喘,多因感受风寒,其症头痛、发热、身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而喘,或喘而胸满,脉象浮紧。治疗此等症状,宜辛散利肺,当用方剂如麻黄汤、华盖散。又如体温不高,倦乏嗜卧,脉沉细而喘促,呈所谓阴寒现象者,治宜温中散寒为主,常用方剂如九味理中汤。此外,如遇寒即发,而又难于治愈者,可采用最近天津市医院公布的寒喘丸。
属于热证者,常见于呼吸道之急性炎症,如《金匮要略》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丹溪心法》曰:“若新病气实而发喘者,宜桑白皮苦葶苈泻之。”《医学入门》曰:“火炎肺胃作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坠下稠痰则止,食已入胃,反助火痰,上喘反大作,宜降火清金,导痰汤加芩、连、山栀、杏仁、瓜蒌。如胃有实火,膈上稠痰者,导水丸。”
参考以上文献,可知热性哮喘,多由痰热内蕴,妨碍气道,其症咳逆上气,咽喉不利,口渴,痰稠,甚则发热汗出,脉象浮数洪大。治疗此等症状,宜清热平喘,润肺导痰,常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人参平肺汤、清燥救肺汤。
属于痰饮哮喘者,乃因肺脏黏膜分泌过多黏液,以致壅塞肺脏,充塞气管。如《金匮要略》曰:“夫患者饮水多,必暴喘满。”“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丹溪心法》曰:“痰喘者,胸满咳喘,以降痰下气为主。”《医学入门》曰:“痰喘必有痰声,宜导痰汤,苏子降气汤之类。”
参考以上文献,可知痰饮哮喘,其症胸满咳喘,喘有痰声,或水饮停留,胃脘鼓胀。治疗此等症状,应降气涤痰,行水逐饮,常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神秘汤(处方附后)。
麻黄汤
组成: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三钱。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喘满,无汗,身痛,脉浮紧。
华盖散
组成:麻黄二钱,桑白皮二钱,苏子二钱,杏仁二钱,赤茯苓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上气,胸膈烦闷,项背拘急,鼻塞声重,头目昏眩,脉浮数。
九味理中汤
组成:砂仁一钱,炮姜一钱,苏子一钱,厚朴一钱,桂皮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炙),沉香五分,木香五分。
主治:寒证哮喘,咳呕痰涎,肢体发冷,脉沉细。
寒喘丸
组成:生信石二钱(红色者较好),淡豆豉一两七钱。
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七至十五日服一次,每次服四厘。
主治:寒性哮喘,遇冷即发,难于治愈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二钱,杏仁二钱,甘草一钱,石膏四钱。
主治:汗出而喘,烦渴,恶热,脉浮数者。
麦门冬汤
组成:麦门冬七钱,半夏一钱,人参一钱,甘草一钱,粳米一钱,大枣二枚。
主治:热证哮喘,口渴心烦,咽喉不利,脉细数者。
人参平肺汤
组成:人参一钱,甘草一钱,地骨皮三钱,茯苓三钱,天冬三钱,青皮二钱,陈皮二钱,知母三钱,五味子一钱,桑皮四钱。
热重者加黄芩三钱、薄荷一钱。
主治:热证哮喘,咳嗽痰稠,胸膈痞满,咽喉不利,脉洪数而无力者。
清燥救肺汤
组成:桑叶三钱,石膏二钱五分,甘草一钱,胡麻仁一钱,阿胶八分,麦冬一钱二分,杏仁七分,人参七分,枇杷叶一片。
主治:热证哮喘,咳嗽痰稠,脉细数者。
苏子降气汤
组成:苏子二钱,半夏二钱,前胡二钱,厚朴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二钱,当归一钱,沉香一钱。
主治:哮喘咳嗽,痰涎壅盛,胸膈噎塞,脉弦滑者。
神秘汤
组成:苏叶二钱,橘红三钱,桑皮三钱,赤茯苓三钱,半夏三钱,人参一钱,木香一钱。
主治:痰饮哮喘,水气停滞,胸胁满闷,不得平卧,脉浮滑者。
2.虚证哮喘之治法
诊治虚证哮喘,必须与实证哮喘有所鉴别,盖实证哮喘,多由外感风寒,或内有实热,或痰饮停蓄,其症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其脉多滑数有力。而虚证哮喘则多为体质素弱或久病之后,其症必气虚神怯,声低息短,其脉必微弱无神,或浮空弦搏。大抵虚证哮喘,最难治愈,前代医家如李仕材、赵养葵、张景岳等皆谓虚喘乃元气大虚,治宜调补肾气为本。若妄加消伐,或乱用苦寒、攻下,必增剧转危,终至难于挽救。
虚喘治法又有阴虚、阳虚之别,阳虚证多见厥冷、腹满、溏泄、不思饮食,喘时牵引少腹,脉则微弱细涩,宜用肾气丸、黑锡丹以安肾扶阳。阴虚证多见面赤,烦躁,自觉热气上冲,其脉多浮大弦芤,按之空虚,宜用生脉散、都气丸以壮水平喘(处方附后)。
肾气丸
组成:熟地黄四两,茯苓三两,山药二两,山茱萸二两,丹皮一两五钱,泽泻一两五钱,附子五钱,肉桂五钱。
主治:肺肾俱虚,喘息痰多,脉搏细微,或面目四肢浮肿者。
黑锡丹
组成:黑锡二两,硫黄二两,沉香一两,附子一两,胡芦巴一两,阳起石一两,补骨脂一两,茴香一两,肉豆蔻一两,金铃子一两,木香一两,肉桂五钱。
主治:阳虚哮喘,四肢厥冷,气短痰多,脉微欲绝。
生脉散
组成:人参五钱,麦门冬三钱,五味子二钱。
主治:阴虚哮喘,津液枯涸,气短口干,自汗,烦渴,脉虚数者。
都气丸
组成:熟地黄四两,茯苓三两,山药二两,山茱萸二两,丹皮一两五钱,泽泻一两五钱,五味子一两。
主治:阴虚哮喘,自汗,盗汗,腰膝酸痛,虚烦,不得眠,脉浮大虚数者。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哮喘的一般见症。
2.虚喘与实喘如何鉴别?
3.分别讨论虚证哮喘与实证哮喘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