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医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诸气img郁,病痿,皆属肺金。

诸涩枯涸,干劲皺揭,皆属于燥。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通于秋气”。燥为六气之一,气运至秋而变换,秋者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收气主敛,故“其用为固”“其政为劲”,因其坚劲固敛,故于五行为金。因其性从革,其气清肃,结合人体,则肺主周身清肃之气,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故以金配合于肺。而肺位至高,能开发上焦,宣五谷味,以熏肤、泽毛,是谓卫气,亦为肺所主,故称肺合皮毛。

至从脏腑方面来说,则肺与大肠相表里,而大肠之经为手阳明,属于燥金,故《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阳明司天,燥气下临。”《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由此看来,手太阴肺,于行为金,而手阳明大肠亦属于金,同为司燥化之脏腑,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以金气太过,则阴金治化于其上,而阳明之气在下随之,谓为“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又说“其经手太阴、阳明”,故所谓燥金,乃指肺与大肠之气。

再以一年气候的转变来说,秋气是接踵炎暑之后,又当冬令寒水之前,乃热气渐衰,由凉转寒的一种气交变化,所以性质有偏热偏寒两种之不同。如初秋新凉,炎暑未息,则燥多兼热,以火性就燥。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阳明司天为火化”,这是“金火合德”之象。如届深秋,近于冬季,则为由凉转寒之时,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以及“清气大来,燥之胜也”。这又是以清凉之气为燥,是以古人又有“燥为次寒”之说。但无论燥热、燥寒,其气皆劲切不润,当之者莫不窘于枯涸,是为金气之特性,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燥胜则干。”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img郁,皆属于肺。”img,是肺气胀满,喘急上逆。郁,是痞塞不通,气结而不舒。肺主气,肺气阻塞,则周身之气皆为之不利。其所以郁滞之故,乃由于气有余便是火,火气上迫,肺金被烁,失却了清肃的作用,而气不下降,即《素问·痹论》所谓“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是过盛而妄行之意。气过盛不得发越,则郁闭而发热,火热上冲,刑克肺金,致令肺气壅遏,胀满喘急,故《素问·痹论》又说肺痹者胀满,因此这类疾病都属于肺。

又《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甚则喘咳逆气。”盖以金气过旺,自然制其所胜,惟发泄太甚,本气亦随之而伤,因致木子之复而火热刑金,遂令气逆喘咳。以“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这又是金极而火化之象。

痿是百节缓纵,驰长不收。《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金为火乘,则肺液枯竭于内,肺液伤则不能输精于皮毛,以致毛不华,皮不充,而外现虚弱薄急之象。肺与大肠俱属燥金,两阳明同气,足阳明胃主纳水谷,气血之濡由生,所以濡润经脉者也。燥金为火热所伤,留而不去,则水谷之精微亦受其煎烁,血液无所资生,以致筋脉失去营养,纵驰不收,不相挈引而不举物,足不任地。故《痿论》又说:“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为诸筋之会,宗筋不润,则周身筋脉不能束引百节,故筋骨不强,关节不利而为痿躄。同时亦因肺金为火热所制,失其清肃之能,遂令气无所主,不能治节,而手足不遂。这都是《痹论》所谓“逢热则纵”的道理。

涩,是不滑泽。《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血藏于肝,以奉生身,内以灌溉脏腑经络,外以温润肌肤皮毛,燥气过盛,则木为金气所乘,肝伤而血无所藏,以致血液枯槁,不能荣于内脏,其所表现于外者,则为肌肤干燥,皮毛枯涩,故身不光滑而无润泽之气。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阳明燥化,施于厥阴”之故。阳明之脉营于面,而主燥金,燥淫所胜,阳明之精液先为所伤,不能营于面,以致面无膏泽,不能脱垢而如尘。

枯,是不荣貌。《素问·痿论》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为水脏而主骨髓,肾水不足则骨髓不能充实。《灵枢·刺节真邪》说:“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骨枯髓减,是肾水不能荣茂于枝干,故腰脊先不能任身,而为骨不坚强之病。

涸,是水液干枯。《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这就指出水液干枯一系列的症状,肠中痛,是热烁于内,气为之泄,邪踞于肠,故肠为之痛,所谓“热伤气,气伤痛”之意。瘅热,是肠液为火邪烁耗而作热,火为阳,“阳胜则阴病”,热亏津,液伤而发热,即“阳胜则热”之理。至于唇焦、口渴、大便坚干不得出,乃火使血液枯竭。由于“燥胜则干”,故现金气坚涩固敛之象,而闭塞不通。手太阳小肠为火腑,手阳明大肠为燥金,金火合德,故肠液干涸,致以痛、热、渴、闭。

干,是不濡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金郁之发……草木苍干”“民病液干”。金性劲切,坚涩不润,于时为秋,万物凋枯,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燥胜则干。”由于气候干燥,感之者直伤津液,肾为寒水之脏,其脉络于喉舌,阳明主燥化,郁气之发,水为之涸,肺金在上,所以司呼吸,而与阳明为表里,燥胜水涸,故咽嗌干涩。《灵枢·经脉》谓:“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又谓“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这类症状,都是由于燥气过盛,燥从火化,津液受伤,不能濡润所发生的疾患。

劲,是不柔和。《素问·气厥论》说:“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肺为肾之母,因金火合德,而移热于所生,水遭受己所胜者的反侮,则肾水枯涸,髓无所生,骨不能得其滋养,而热郁于内,故致逼汗外泄而肢骨劲急,发为柔痉之病。

皲,是皮裂。揭,是裂而不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阳明所至为皲揭。”阳明所至,即是金气旺盛之时,气候干燥,其性固敛。由于腠理收涩,皮肤不得津濡,而身无膏泽,燥金之气复伤于外,故皮肤为之开坼,甚则如刀斧所伤,肉裂掀揭,干涩而痛。

以上燥气所主各病,在治法方面,则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清气大来,燥之胜也,清为冷,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寒。”燥为秋时之气而属金,火能胜金,而苦为火之味。经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就是清凉为寒凉之渐的意思。以苦伏其金胜之气,所谓“清者温之”,以温化其清冷之气性,所谓“清者温之”,故治以苦温之品。甘以缓其金气之劲切,辛以润其燥气之干枯,与苦温起协同作用,故以为佐。至若燥伤津液,燥气化热内结,致有坚涸闭塞之象者,则又宜苦寒之品,以泻其燥热之气。若金火合德而为患,则又当兼用火淫于内的治法,并本《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燥者润之”的原则,来制胜燥涸,以安其气,而达成“金郁泄之”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