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参有不可代者
张某,男,54岁,2010年8月22日初诊。
间歇性腹泻10年余。每日晨起即便泻,饮食不慎、情绪波动、遇冷受风皆易腹泻,故不能应酬、不敢出差。多方治疗,收效甚微。食欲尚可,不喜饮水,睡眠尚可,无明显四肢逆冷。舌质淡暗,舌苔白,脉虚弦。
证属脾肾虚寒,兼肝脾不和。治以温中祛寒、疏肝和脾为法,方用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处方:红参9g,炒苍术12g,干姜9g,炒白芍12g,防风3g,茯苓12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
2010年8月28日二诊:药后大便时腹中已无急迫感,大便由晨起即便泻延后至中午前后方泻。上方干姜改炮姜,加补骨脂9g。7剂,水煎服。
上方稍作加减,间断服用至次年春季,共服中药80余剂,腹中轻快,大便正常,精神、心情明显好转,体重有所增加。出国旅游,竟可食西餐、可吹空调。
按:本案当属常规病例,辨证较易,用方也无难度。但久治不愈,患者在身体、精神上承受着长期的痛苦。
阅前医所处之方,也有用到理中汤者,也有用到痛泻要方、四神丸等方者,但往往方大量大,且杂加他药。一方面大方大剂可加重胃纳脾运之负担,另一方面用药驳杂不纯,药物间往往有掣肘之嫌。
还有重要的一点,前医用理中汤,往往不用人参,而代以党参或太子参。
在临床上,党参代人参,有可代者,有不可代者。党参与人参都能补益肺脾之气,但人参可补元气而党参不能。且从药物刚柔之性来讲,人参刚而党参柔,太子参则更柔。
补力之大小可从用量调配,但药物自身之阴阳、刚柔是无法用剂量来改变的。
本案中,始终取用人参(红参)“补五藏,安精神”(《神农本草经》语)“主治肠胃中冷”(《名医别录》语),当是取效关键之一,是党参、太子参无法代替的。
门诊常见的部分所谓“难治病”,实际上应是初上临床的中医大夫都可以治愈的。之所以久治不愈,部分原因是我们连最常见的方证都没有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