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青龙汤的剂量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
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您使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的用量为什么那么小?”
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g外,余皆用0.9g”,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医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时音哑。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太阳之表不解,以致邪内及阴分。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之脉循咽喉之后。外邪搏之,则肺实,肺实则音哑,用小青龙汤两解表里,使风寒之邪去,则肺自用矣。又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之义,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g外,余皆用0.9g:桂枝0.9g,生白芍0.9g,炙甘草0.9g,麻黄0.9g,生姜0.9g,五味子0.9g,姜半夏9g,细辛0.9g,开水泡服。”
“郑右,失音多时,前医皆从阴虚着想,不效。舌淡红,苔白,寒邪客于肺卫故也。桂枝0.9g,生白芍0.9g,炙甘草0.9g,麻黄0.9g,生姜0.9g,五味子0.9g,姜半夏9g,细辛0.9g。夜间开水泡服,覆被取汗。”并谓“吾友以小青龙汤治伤风失音不效,盖分量依照《伤寒论》原方。余减其量,泡茶服,则一服即效。不达经旨之义,其为无效也必矣”。
无独有偶,笔者在读《重订通俗伤寒论》时注意到书中小青龙汤方的用量:“麻黄八分,姜半夏三钱,炒干姜八分拌捣五味子三分,川桂枝一钱,北细辛五分,白芍一钱,清炙草六分。”方中用量,半夏三钱,其余诸药都不超一钱。
笔者受此启发,临证使用小青龙汤多用小剂,生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甘草的常用量为各3g,姜半夏的常用量为9g。如病属内伤,证无表证,生白芍、五味子常用各9g;如见表证,麻黄、桂枝加量,五味子减量,生麻黄常用9g,桂枝常用6g,五味子常用6g或3g。这样使用,取效也颇快捷。如病情需要,也可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