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1.作用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风热表证。其辛而微温,甘缓不峻不燥,故前人称为“风药中润剂”。
(2)止痒:用于风邪郁闭肌表而致皮肤瘙痒。
(3)胜湿止痛:用于风湿寒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本品善祛全身风寒湿邪,但作用较平和。
(4)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及内风所致项背强急,口噤,手足痉挛,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本品祛风作用好。
此外,炒炭又能止泻,用治腹痛、泄泻等证。
2.认知
(1)关于药名:防风因为擅长治疗风证,能防止风邪侵袭,故名。防风祛风,乃是治疗全身风邪,既治外风,如解表;也治内风,如解痉。所以,有防风祛内外之风的说法,但防风祛风作用较弱。
(2)关于治疗牙痛:古代本草书中少有防风治疗牙痛的记载。后作者在《世医得效方·卷十七》检索到防风散可以治疗牙痛,以防风配伍鹤虱等分为末浓煎噙漱。而从临床应用来看,根据作者的临床体验,防风是可以治疗牙痛的。牙痛与“风”的关系密切,故治疗牙痛要重视祛风,因此,本方用防风配伍细辛、白芷也是祛风。
(3)关于风药中润剂:防风作用平和,对于全身风邪、疼痛病证均可以选用。李杲云:“防风治一身尽痛,乃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其祛风作用好,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其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与荆芥、薄荷、连翘等同用,用于风热壅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多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防风祛风不损阴,作用平和,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经临床随证配伍,可治多种风邪,故有风药中润剂的说法。张元素甚至认为防风:“疗风通用……除上焦风邪之仙药。”
(4)关于配伍荆芥:防风与荆芥常同用,均能祛风解表,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其相须为伍。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防风在治疗表证方面虽常和荆芥同用,但更多用于肌肉酸痛,所谓防风防治风邪侵袭,即其道理。《本草求真·卷三》强调:“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这是说荆芥所治病证比防风要浅。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嫌凉时,荆、防用之最宜。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所以,防风多作为发汗解表、祛风湿药,在具体应用中,防风善于祛肌肉之风,荆芥善于祛肌表之风,也就是说,二药发散力量较麻黄、桂枝平和,荆芥祛风的部位更表浅。所以,止嗽散中用了荆芥,以更能祛外风,而当肌肉酸痛之时,则要选用防风。也就是说,防风在祛风方面,较荆芥的部位要深一些。
(5)关于炒炭止泻:防风能止泻,又能通便,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其祛风力量,却有止泻之功,可用于腹泻。在止泻方面,若肝木乘脾导致脾胃受伤,表现为完谷不化,腹痛即泄泻者,此即所谓“痛泻”,其根本原因在于肠内有“风邪”、“湿滞”,用痛泻要方(防风、白术、陈皮、白芍),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达到止泻作用。
防风配枳实(或枳壳)能通便,防风能升脾之清气,配枳壳以后,可以治疗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所以,根据临床应用来看,二者配伍应用效果会更好。
(6)关于炒炭止血:防风能止血,古代认为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药肆有售)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若临床用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研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
防风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若不炒炭用,则不具备止血之功。在商品中,以东北所产的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
(7)关于双向调节作用:①能发汗,又能止汗。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如九味羌活汤),这是取其发汗的作用。而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具有良好的止汗作用,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对于防风的止汗作用,在《日华子本草》、《长沙药解》、《本草正》等书中均有记载。②能止泻,又能通便。防风配柴胡、羌活、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但多炒炭用。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赤水玄珠·卷八》),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脾胃论》升阳益胃汤,所用防风具有止泻作用。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取防风舒脾泻肝胜湿,达到止泻作用。防风也用于大便不通的病证,如防风通圣散。③能止血,又能通络。如《经验后方》方,引自《本草纲目·卷十三》治疗:“妇人崩中,独圣散用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每服一钱。”正因为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故槐角丸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防风治疗风湿,是因为具有通络止痛之功,如羌活胜湿汤。
(8)关于解毒:在古代本草书中记载有防风解毒一说,如《本草纲目》载有解乌头毒、解芫花毒、解野菌毒、解诸药毒等附方。临床也有报道用防风缓解药物中毒、砷中毒者。一般认为,凡诸热药中毒,均可用防风一味擂冷水灌之。
(9)关于美白:《本草汇言·卷一》云:“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疡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该药在美容方中频率较高,可以用来治疗面部扁平疣、蝴蝶斑、痤疮、雀斑,以达到美白作用,同时也就达到了靓肤的作用,临床可以用于治疗面色晦暗者。作者所立的薏苡仁消痤汤中就配伍有此药,也取其美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