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雅趣人生系列(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成为专栏作家(下)

“你写了那么多年专栏,为什么不被淘汰?”记者说。

这个问题问得也好。

长久写了下来,不疲倦吗?我也常问自己。我也希望有更多、更年轻的专栏作者出现,把我这个老头赶走。

“当今的稿费好不好?不写是不是少了收入?”

香港文坛,专栏作家的收入,到了今天,算好的了。但我们这群所谓的“老作者”,都已有其他事业,停笔也不愁生计。

专业写作的当然有,像李碧华,但她也有写小说和剧本的丰收。亦舒的专栏很少,她还要每天坐下来写长篇小说,是倪匡以外的少数以笔为生的一位人物。

专栏的精神

我从不以为一代不如一代,相信青出于蓝,新的专栏作者一定会产生,但是要写专栏的话,必须要从知道什么是“专栏的精神”开始。

这种精神,主要是耐看。举一个例子,文章要像一幅古代的山水画,很平淡,但愈看愈有滋味。岭南派的作画,非常逼真,即刻吸引人家看,但始终不是清茶一盏,倒像浓咖啡和烈酒,喝多了令人生厌。

 

作者必须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一样样拿出来,比较容易被接受。有几分小聪明,一鸣惊人,但所认识的事物不多的,也不是理想的专栏作者。有次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写得十分好看,但金庸先生很了解这个人,说:“看他能写多久。”

果然,几个月下来,十八般武艺已用光,自动出局。

作者需要不断地吸收,才能付出。旅行、交友、阅读、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广泛涉猎,是基本的条件。专栏作者和小说家完全是两码子事,后者可以把自己藏起来,编写出动人的故事,但是前者赤裸裸地每天把生活点滴奉献给读者。他想过什么、做过什么,都在每天的专栏看得清清楚楚,是假装不出来的。

为什么好作者难以出现?这和生活范围有关。有些人写来写去,都谈些电视节目,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宅男或宅女,不讲连续剧,也只剩下电子游戏了。

有些人以饮食专家现身,一接触某某分子料理,惊为天人,大赞特赞,也即刻露出马脚。

更糟糕的是写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亲戚,甚至于家中的猫猫狗狗,但一点友人的事迹也不提到。这个作者一定很孤独。孤独并非不好,但必须有丰富的幻想力,不然也会遭读者摒弃。

真——专栏作者的本钱

我们这些写作人,多多少少都有发表欲,既然有了,不必要扮清高。迎合读者,不是大罪。

“作者可以领导读者。”有人说。

那是重任,并非文章被歧视为“非纯文学作品”的人应该做的事,让那些曲高和寡的大作家去负担好了。专栏,像倪匡兄所说,只有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道理非常简单,也很真。

真,是专栏作者的本钱,一假便被看穿。我们把真诚的感情放在文字上,读者一开始也许不喜欢,可是一旦爱上,就是终生的了。

这种快乐,就是好看

“如果你籍籍无名,又没有地盘,如何成为一个专栏作家?”这也是很多人的问题。

我想我会这么做的:首先,我会写好五百字的文章,一共十篇,涉及各种题材,然后寄到香港所有报纸的副刊编辑部去,并注明不计酬劳。

写得不好,那没话说了;一旦写得精彩,编辑求也求不得,哪有拒绝你的道理?很多副刊的预算有限,更欢迎你这种廉价劳工。

 

一被采用,持不持久,那就要看你的功力了。投稿时,最忌把稿纸填得满满的,一点空格也没有。这等于是下围棋,需要呼吸,画画也得留白呀!一篇专栏,也可以当成一幅漂亮的构图来欣赏,如果你写久了,就能掌握。

或者,换一方式,十篇全写同一题材。以专家姿态出现,像谈摄影、相机,谈计算机,分析市场趋向、全球大势、今后的发展,等等,也是一种明显的主题。

 

既然要写专栏,记得多看专栏,仔细研究其他作者的可读性因素何在。我开始写专栏时,先拜十三妹为师。她是专栏作家的老祖宗,本人未见,先读遍她的文字,知道她除了谈论国际关系、文学、音乐、戏剧之外,也多涉及生活点滴,连看医生、向人借钱,也可以娓娓道来,这才能与读者融合在一起。

 

我每次下笔,都想起九龙城“新三阳”的老先生,他每天做完账,必看我的专栏,对我的行踪了如指掌。当我写外国小说、电影和新科技时,我会考虑到老先生对这些是否有兴趣。所以,这些题材我偶尔涉及,还是谈吃喝玩乐为妙,到底这才是生活。像和经常光顾的肉贩交谈,他说:“我昨晚看了你监制的三级片,和老婆不知多快乐!”

这种快乐,就是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