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利因素分析
1.产业层级有待提升
宁波产业发展呈现块状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并存的特点,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慢,总体上存在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问题。宁波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靠资源开发、土地扩张、投资增加、规模扩大带动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文创产业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日用家电业、机械模具业、汽配业等)和临港工业(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
2016年,广东等沿海省份制造企业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约为600美元,是部分东南亚国家的2倍以上。东南亚、南亚等新兴经济体承接出口加工产能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力提升,在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产品形成竞争和替代。宁波大部分工业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挤压企业利润。例如,奉化从事针织服装制造的企业当前利润率低于5%。在融资方面,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环保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力量薄弱、设备和生产方式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有些企业因为生产排污问题承受巨大的罚款压力和政策压力。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存在较大偏差。有的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改行,从传统产业转到高科技新兴产业,而自己没有实力转型升级。宁波产业要转型升级成功,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只有有效解决宁波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释放宁波民营经济的活力,进一步为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打好坚实基础。
2.适用人才明显匮乏
宁波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化高端人才缺乏。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科技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与上海和杭州相比,宁波在技术进步上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相对较少,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贡献较大的主要还是传统优势产业,附加值比较高的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同时缺乏龙头企业或行业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较低,使宁波外贸经济很难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科技人才较少、科研投入不足,既影响科技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除了技术人才以外,国际化金融人才,具有全球视野、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人才也是宁波十分需要的。随着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适用人才明显缺乏。宁波依托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也要不断开展“招才引智”计划,引进国际化人才。只有打好人才基础,才能真正为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提供智力支撑。
3.现代服务基础落后
宁波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基础较为落后,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宁波在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关键时期应抓住发展机遇,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模式,不失时机地探求与长三角发达城市核心区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有选择地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找到引领本地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业态,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依托港口和产业优势,充分挖掘“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性服务,重点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本土现代服务业和具有强劲拉动力的关键业态,如第四方物流、工业设计、绿色加工制造等。
4.运输网络联动不足
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离不开以港口为龙头的重要通道的支撑。宁波是全国港口物流枢纽城市,具有多元化的保税物流体系和水公铁空集疏运体系。2017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保持世界第四,全球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宁波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大港。但是,宁波陆上货运体系与港口体系不匹配、不衔接。“公铁水”“陆海空”多式联运比例失调,集疏运结构失衡严重,港航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包括航运、内陆水运、陆运和航空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走廊尚未形成联动和集聚效应,这些问题都将制约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
5.市场信息不够畅通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效率,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宁波企业对“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是十分渴望的,但走出去却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不通畅的问题。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但是沿线国家的风险、资金、进出口以及人身安全等信息都是不确定的。宁波企业对国外市场信息的了解,不如国内的城市(比如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全面、深刻。这就需要一个权威可信的综合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通畅,为宁波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切需要的可靠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