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目的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时,可能延长的寿命。其目的是通过危险因素个体化和群体化的干预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避免或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意义

(一)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它能够为每一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风险评价,为人们提供去除危险因素后可能获得的健康收益,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能因人而异施教,由浅入深地进行疾病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知识等教育,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能有效推动对健康危险行为的矫治。

(二)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风险特别是慢性病风险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的慢性病增长已出现“井喷”之势,而人们对健康风险的防范意识、干预手段等方面却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运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研究成果,借助于大众传播等手段,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减少缺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职业健康

有健康危险因素者缺勤率就高,工作、生产效率低于无健康危险因素者。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就会减少缺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职业健康。

(四)减少伤残,降低慢性病的死亡率

近年来,健康危险因素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变化的结果与正在增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自杀等有密切关系。吸烟、酗酒、药物滥用、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高应激状态、肥胖以及抑郁等都会影响健康,并最终引起伤残或死亡。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可以及早地减少这些危险因素,降低相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危险因素与医疗费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行为和危险因素可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经济负担。我国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以年平均18%的速度递增,近10年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可以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把健康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可大幅度减少这部分医疗开支。

(六)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有助于政府了解健康危险因素在人群的分布和严重程度,从而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确定重点疾病的优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三、健康危险因素的种类和特点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种类

1.环境危险因素 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1)自然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物理、化学性危险因素和生物性危险因素。物理、化学性危险因素有噪声、粉尘、电离辐射、农药及汽车尾气等,生物性危险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包括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营养状况、就业条件以及离婚、丧偶、家庭不和睦等家庭因素,它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2.行为危险因素 主要指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或行为所产生的健康危险因素,属“自创性”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也易于通过干预加以清除。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膳食结构不合理、特殊嗜好、不良性行为和吸毒等,是引起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戒烟、减少饮酒、注意营养合理、保持乐观情绪等行为改变及注意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等措施,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研究的发展,已有部分疾病在分子水平上找到了其发病遗传学的客观依据,这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有效的生物学基础。

4.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医疗服务中的危险因素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不利于保护并增进健康的因素,如漏诊、误诊、医院交叉感染、不合理用药等。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健全、重治轻防的医疗保健倾向及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等都可能危害人群健康。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了解危险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加深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是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前提,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

1.潜伏期长,隐性危害大,有干预的机会 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其危害作用,例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它需要长年累月的作用才能致病。又如吸烟可提高人群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但需经过10年或更长时间才起作用。潜伏期长使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易确定,且容易被忽视,这给疾病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为其干预赢得了时间与机会。

2.特异性弱 根据慢性病的病因学研究发现,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而一种危险因素也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吸烟可引起肺癌、口腔癌、食道癌、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和胃溃疡等全身各系统的各种疾病,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又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精神紧张、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

3.多因素联合作用会增强致病的危险性 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彼此诱发致病作用而明显增加其危害性。如吸烟者同时接触石棉和其他有害金属粉尘,肺癌的发病率比单纯吸烟者增加几倍或十几倍。又如冠心病的发生,有调查显示与高血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关系最为密切,四个因素同时存在的人群的发病率要比只有一两个因素存在的高,而对四个因素同时进行控制效果又较好。危险因素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在临床预防工作中,应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4.广泛存在 慢性病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于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且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被大多数人所习惯和接受,因此,必须进行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才能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危害,并自觉地加以避免和消除,才能最终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一)收集资料

1.基本资料 当地年龄别、性别、疾病别发病率和死亡率等这些资料可通过死因登记、疾病检测等途径获得,也可经回顾性调查获得。

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资料 ①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情况和是否使用安全带等。②疾病史:详细了解个人患病史,包括症状、体征、相应检查结果及与疾病、健康有关的情况。③环境因素:经济情况、居住条件、家庭、人际关系、生产环境、紧张程度等。④生物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族遗传等。⑤卫生服务利用:是否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这些资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

(二)处理资料

1.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评价危险因素的关键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危险分数是根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经过一定数理统计模型计算得到的。危险分数转换方法有多元回归法和经验评估法。

危险分数的意义:危险分数=1.0,评价对象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相当于当地人群平均水平;危险分数>1.0,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大于当地人群死亡率平均水平;危险分数<1.0,个体发生某病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人群死亡率平均水平。随着危险分数的增大,个体的死亡率也提高。根据收集的个体危险因素资料,查阅危险分数转换表转换成危险分数(表2-1)。

表2-1 45~49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部分疾病)

2.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同一疾病常常同时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影响,因此计算危险分数时,要考虑危险因素的联合和协同作用。计算组合危险分数时要分两种情况。

(1)危险因素为一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该项危险分数。

(2)危险因素为多项时,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如下:

①危险分数>1.0的,各项减去1.0,剩下的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

②危险分数≤1.0的,各项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

③该死亡原因的组合危险分数=相加项之和+相乘项之积。

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7项,其中体力活动的危险分数为2.5,吸烟的危险分数为1.5,其余各项都小于或等于1.0。计算方法:2.5-1.0=1.5;1.5-1.0=0.5,1.5和0.5就是相加项。危险分数小于或等于1.0的其余各项以及体力活动被减去的1.0都作为相乘项。计算过程为:

相加项之和:1.5+0.5=2.0;

相乘项之积:0.6×1.0×1.0×1.0×1.0×1.0×1.0=0.6;

组合危险分数:2.0+0.6=2.6。

3.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存在死亡危险是在某种组合危险分数下,某种疾病可能发生死亡的概率。

存在死亡危险=某种疾病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

4.计算评价年龄 评价年龄是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得到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值。

(1)将各种存在死亡危险相加,得到总的存在死亡危险。

(2)查健康评价年龄表(表2-2),将合计出来的存在死亡危险值转换成相应的评价年龄。

表2-2 健康评价年龄表(部分)

5.计算增长年龄 增长年龄又称通过努力减少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减少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相同步骤计算的评价年龄。通过增长年龄可以推测延长寿命的年数。

6.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危险因素降低程度表示被测试者接受医生建议降低危险因素的程度,用存在死亡危险降低的百分比表示。

危险因素降低程度=危险因素降低的数量/总存在死亡危险(即危险因素降低的数量在总存在死亡危险中所占的百分比)

五、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难以获得完整可靠的医学人口统计资料和疾病流行病学资料。

(2)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弄清楚。

(3)对某些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无法定量。

(4)能够被定量的危险因素比例很小。

(5)难以收集人群暴露于某些特定危险因素的资料。

六、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应用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预防慢性病的一项有效措施,它可用于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通常可以采用自填调查表或生物医学测定的方法来进行。

(一)个体评价

个体评价主要是通过比较评价对象的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评价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损害的程度,以及降低危险因素后寿命可能延长的程度。

评价年龄高于实际年龄,说明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即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反之则死亡概率可能低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说明被评价者接受医生建议后采取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可能延长寿命的年数。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不同的量值,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健康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其个体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预期健康状况良好。如被评价者实际年龄为51岁,其评价年龄为46岁,说明其个体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即51岁的个体可能只有处于46岁年龄者的死亡概率,其预期健康状况良好。

2.一般性危险型 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其危险因素接近于轻微危害程度,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长年龄和评价年龄接近。

3.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其危险因素较平均水平高,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如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为41岁,评价年龄为43.5岁,增长年龄为36岁,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为7.5岁,说明危险因素属自创性,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可以降低和去除危险因素,从而可以较大程度地延长预期寿命。

4.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如被评价者实际年龄为43岁,评价年龄为49岁,增长年龄为48岁,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为1岁。其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生物遗传因素与既往及目前疾病史,通常不易于改变这些因素,因此,降低这类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很小,延长预期寿命的概率也不大。

(二)群体评价

群体评价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

1.人群的危险程度 根据个体评价的结果(健康型、一般性危险型、自创性危险因素型和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可将人群分为健康组、一般组和危险组三种类型。根据人群中上述三种类型人群所占比重确定哪一种人群危险程度最高,而将其列为健康促进的重点对象。一般而言,某人群处于危险组人数越多,危险水平越高,越应重点加以干预。

2.危险因素属性 个体评价后,通过计算属于自创性能够消除的危险因素与属于生物遗传和疾病史等难以消除的危险因素之间的比例,可估计通过健康促进能够提高的健康水平及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例如,某市居民男性危险因素中80%属于能消除的自创性危险因素,可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而降低危险水平,而女性危险因素则主要为过去疾病史及家族遗传史等不易消除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男性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较女性更为迫切。

3.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多种危险因素对延长预期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发现其中对人群健康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有些因素虽然对预期寿命影响不大,但在人群中分布范围比较广,对人群总体的危害程度比较严重,那么须加以重视。

总之,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进行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和手段,因其简单方便且行之有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服务中,已为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