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乌商圈”的形成背景
义乌全市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距省会杭州百余公里,是隶属于金华市的一个县级市。至2005年年底,全市实有人口16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69.7万,外来建设者近100万。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亿元,同比增长15.1%,人均GDP突破5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7.2%。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9∶46.2∶50.9,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2005年共引进投资规模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世界500强企业首次投资义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1901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735元。城市竞争力列浙江省县级市首位,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5位,入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名列全国县级城市第2位。
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经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1982年创办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仅有700多个摊位,年成交额仅392万元。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至2005年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简称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之核心和标杆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是浙江省第一座五星级市场。伴随2005年10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开业,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总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拥有商位近6万个,经营人员20余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内展销商品已达43个行业,1900个大类,40余万种。市场内65%以上的经营户承接外贸业务,年出口商品40万个标准集装箱以上,辐射范围达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全市市场成交额由1998年的169.7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88.9亿元,年均增长12.6%;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从1998年的153.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88.5亿元,年均增长9.4%。市场内大经销商、大采购商和名牌商品代理商三大主体纷至沓来,厂家直销比例达56%,知名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商达6000多家。由国家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已成为影响力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国内第三大知名商业展会,2005年实现成交额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占65.3%。
义乌小商品市场保持持续繁荣发展态势的同时,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的专业市场却开始出现萎缩、甚至消失的现象。一些经济史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英美等国在工业化早期形成的大量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大都在工业化中后期消亡了,这成为国内“专业市场消亡论”的现实依据。但从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似乎已跳出了“消亡”的历史陷阱,它不仅没有出现“专业市场消亡论”所预言的市场萎缩现象,反而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且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而日益显现出现代意义上的“商圈”特征。是什么原因使得义乌小商品市场能跳出“专业市场消亡论”所预言的命运而“常青”不衰,并成为与周边地区共创、共享、共荣的发展平台呢?通过深入的实证研究,揭示其中的内在机理,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不仅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整个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国内外其他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义乌商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是本书第一作者与白小虎、王祖强合作的学术专著《市场义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一书的姊妹篇。《市场义乌》一书着重分析了被称为“华夏第一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义乌独特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道路。该书以市场秩序扩展为主线,从专业化交换组织——义乌“敲糖帮”、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人群体的创新行为、地方政府的开明决策等角度阐述了小商品市场的起源和形成;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信息经济等角度阐述了小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和积聚效应;从“划行归市”、联托运市场扩展、义乌政府的行为模式等角度阐述了小商品市场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从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角度阐述了义乌的新定位和“义乌模式”的创新。综上所述,该书始终围绕义乌小商品市场展开论述,视角基本上局限于义乌本身,对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而形成的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则分析较少。而《义乌商圈》作为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和“义乌模式”研究的深化,将视角从剖析义乌小商品市场自身的形成、发展,拓展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存在相关联的国内外的所有区域和经济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上来;从关注义乌本身延伸到以义乌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及其国际交流与合作,概括而言,就是要揭示义乌经济从市场、区域到国际的进程。此外,如果说《市场义乌》主要研究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过去和现在,那么《义乌商圈》则更多探讨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整个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由上可见,作为《市场义乌》一书的深化和拓展,《义乌商圈》一书的涉及面和难度要比前者大得多,因此尽管我们在研究、写作中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但这部新作的不周之处也必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