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教材严格遵循《纲要》精神及要求,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教材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共分三篇。首先是“理论篇”(一至二章),包括“绪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是“内容篇”(三至六章),分别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管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最后是“途径篇”(七至十章),分别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学校心理咨询、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等。上述内容完整地体现了当今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内容,并按照从理论到应用的思路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2.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在全面系统介绍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反映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后现代心理咨询等。此外,还将编著者们多年的相关教学及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穿插到各个部分,力求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突出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在“理论篇”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意加大了“内容篇”及“途径篇”在篇幅字数方面的比重。力求详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用知识以及心理干预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在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方法途径时尽可能全面周到并理论联系实际地细致讲解。其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育目标及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及活动设计。最后,结合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穿插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主要有:“案例”(介绍中小学生在心理困扰方面的真实案例或中小学一线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或活动设计方案)、“小卡片”(介绍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邻近心理学分支的相关知识)、“小资料”(主要介绍指导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小知识)、“小活动”(主要介绍课堂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等。此外,在各章最后,还补充了“推荐阅读”及“推荐音像”(主要推荐相关心理学专著或音像资料)。这些补充资料除可以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的实用性之外,还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或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前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相关爱好者或从业者的自学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撰写的具体分工为:第一章“绪论”:唐龙云;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张斌;第三章“自我意识辅导”、第五章“人际关系辅导”:沈杰;第四章“情绪管理辅导”:龚银清;第六章“学习心理辅导”:李真;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陈汉英;第八章“学校心理咨询”:陈汉英、刘盛敏;第九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李梦霞;第十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刘盛敏;统稿:陈汉英。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或引用了国内外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及同类教材的大量文献资料,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我们也感谢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由于编者水平等因素的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