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稿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民族情结 文化情怀

欣闻《拾遗稿缄》将付梓出版,可喜可贺。我清楚地记得,最早是2010年在嘉兴参加有关秀洲农民画研讨活动时,露生先生和我谈到要出这么一本书,是有关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一本文集。我为此期待至今。其间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唯此书时逾那么多年,可见作者所累积的几多心血以及著述何等严谨,与当下之浮躁相比,尤其难能可贵。

露生先生是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并任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与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曾担任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浙江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馆(原浙江省群众艺术馆)舞蹈室与民间艺术中心主任、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务,有“江南舞界一才子”美称。忆往昔,我们曾多次共同出席一些非遗项目考察和重要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包括浦江剪纸、浦江乱弹、浦江麦秆剪贴、嘉兴农民画、磐安祭孔、景宁畲族自治县“三月三”、浙江大学非遗讲座等。应该说,我直接感受到,他是一位扎根民族文化沃土的通接民间地气的文化人和艺术家,所以他到哪里,哪里的人就都是那样地亲近和喜欢他;他又是一位具有民族情结和文化情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所以他无论是到了什么地方,都是如此地熟稔和珍爱那一方水土世代绵延的传统文化,如此发自内心地愉悦和充满激情,既汲取无尽的养分和灵感,同时更加关注并致力于传承、保护与发展等课题与工作。

浙江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浙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世界级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首位。露生先生浸润于如此沃土,如鱼得水,孜孜以求,在民间传统文化广阔领域中,经验、心得、体会、研究、探索……所悟所思所获,可谓良多,因此,他能够在国内外发表各种著述数百万字,而且荣获国家文化部科研成果金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艺术学科国家重点项目成果一等奖、WCPS世界生产力(中国)科学成果奖、世界华人12国艺术研究院(所)艺术交流会“中华百科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等国际、全国大奖10多项次,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记功表彰“专家特别贡献奖”等。《拾遗稿缄》正是此类成果的集成与补遗,从而成为一部言之有物、道之有情、论之有根的重要著述文集,读之有益,颇多启示,也不失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及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可具指导价值的一本好书。

我们都知道,世界遗产从概念和实践上成功地展示和保护了人类文明精粹,成功地倡导和践行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尊重和交流、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和平与发展的理念,直接促进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成为迄今为止对于传承人类文明最成功的理念和载体。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而其中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文化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努力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

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和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其重要形式即为原生性文化。从历史文化价值上讲,原生性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积淀,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记忆,其稳定的传承性使之保留了古老文化的原貌,成为重要的活的历史与文化遗产,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就文化的主体而言,原生性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因此,原生性文化以其突出的基因性、根源性,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这是原生性文化的民族文化基因价值,或可谓之原生态文化的民族价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民族、各地域都流传下了异彩纷呈、极为丰富的原生性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奇珍异宝,是中华文化园林中瑰丽夺目的奇花异葩。中华文明因之灿烂,中华文化因之辉煌,世界人民为之欣赏。这是人类共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首先反映在活态的民间文化传统上。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活态性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在文化方面、社会方面,同时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活态文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中华文明传统的活态表现,也是其具有持久性的核心因素之一。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质上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复兴。越来越多富有民族情结和文化情怀的人们,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寄情于浩瀚民间和乡野,无怨无悔,甘之如饴,成为文化之根的探寻者和守望者。露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为此,我为《拾遗稿缄》出版喝彩,同时也要借此机会,向他和他这样致力于保护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事业的人们,再次致以由衷的敬意。

是为序。

赵学勇

(作者系《世界遗产》杂志社社长/总编、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巴黎)世界遗产文化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