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2017年宁波经济发展总报告
章源升 李洪英 戴娜
摘要:2017年,宁波市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名城名都”建设,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全市经济总体呈现“高开稳走、稳中趋进”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创新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展望2018年,国际需求稳中有升,国内需求趋于稳定,我市将全力推进重大战略平台打造、重大创新示范引领和都市区极核功能培育,更加注重经济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作用的发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运行;创新转型;结构效益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需回暖的带动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46.9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0.9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05.5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27.3亿元,同比增长8.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2∶51.8∶45。
图1 2012年以来宁波市GDP季度累计增长变化趋势
(一)产业增速稳中有升
1.农业经济总体稳定
2017年,由于天气因素较为有利,种植业实现较快增长,达到近几年的高点,全市粮食总产量为82.4万吨,增长2.4%,各类经济作物均实现增产;水果、花木等各类林特产品产值、产量实现双增;畜牧业下行态势有所改善,肉类、禽蛋产量、生猪存栏数降幅均比上半年明显收窄;渔业总产值保持平稳。
2.工业实现高位增长
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外需求回暖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全市工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07.3亿元,增长9.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速均在1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5866.1亿元,增长17.6%,增速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见图2),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5493.5亿元,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7%,处于近三年来的高位。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3%和6.7%。
3.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受工业经济向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相对较快,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同比增长19.1%、8.4%,合计比重达到43.49%,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商贸经济增长较快,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16313.6亿元,增长22.2%,增速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金融存贷实现回升,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为17392.53亿元和17125.29亿元,分别增长7.4%和8.3%。交通运输保持高位增长,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9.3%,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3.3%,宁波舟山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9.5%和14.1%,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5.8个和9.6个百分点。
图2 2016年以来宁波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趋势
(二)内外需求稳中趋升
1.投资逐步企稳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9.6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见图3)。其中,民间投资2298.2亿元,同比增长11.9%;基础设施投资1720.5亿元,增长10.6%;工业投资1356.5亿元,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1374.5亿元,增长8.2%,高出上年4.8个百分点。项目新开工情况较好,新开工项目数为3427个,增长5.1%。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15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铁路北仑支线平改立工程、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等11个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提前或按期开工建设。
图3 2016—2017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趋势
2.内贸保持平稳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7.8亿元,增长10.4%,高于上年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3亿元,增长7.3%(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173.3亿元,增长29.4%)(见图4)。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10%;零售业零售额1385.8亿元,增长7.1%;住宿业零售额24亿元,下降2.6%;餐饮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7.3%。从主要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5%。消费升级类产品持续热销,其中家具类增长36%,金银珠宝类增长3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9%。
图4 2016—2017年宁波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化趋势
3.外贸增势较好
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600.1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出口4984.2亿元,增长14.3%,进口2616亿元,增长37.3%,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20.4、16.4和30.8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份额为3.25%。分产品来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均为16.5%,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15.8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984.2亿元,增长2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6.1%;对金砖国家进出口609.9亿元,增长30.4%,高出全市进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外资降幅收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下降10.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外经增速放缓,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39.1亿美元,增长11.3%。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0.7亿美元,增长1.7%。
(三)创新转型积极推进
1.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1.7%,高出上年9.6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5382件,其中70%来自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超过3000家;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活动日益活跃,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80项,比上年增长21%,合同成交总金额42.8亿元,增长95%;全市吸纳全国各地技术3073项,增长12%,合同成交总金额75.7亿元,增长62%。新产品产值达到5144.1亿元,同比增长19.7%,总量位居全省首位。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33家,总数分别达73家和157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被深交所列为上市公司后备梯队孵化基地。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集天使投资、科技信贷风险池、专利保险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
2.创新主体不断扩容
创新型初创企业发展较快,全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累计突破万家,达到10548家,其中随着创新型初创企业宣传示范效应的发挥,2017年全市新备案企业达到1538家。高新技术企业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479家,其中境内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家,新增9家,占到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总量的53.4%。众创空间发展亮点不断涌现,全市已培育市级众创空间6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
3.新兴行业发展提速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7%、14.1%和10.4%;列入新产品监测的产品产量中,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增长较快。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5%和33%,分别高于全市服务业平均水平14.1个、13.6个百分点。
(四)三大收入稳中向好
1.企业效益改善明显
企业效益达到近四年来最高水平,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4.14亿元,增长30.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8.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6.3%,亏损总额下降14.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546.65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利润总额641.72亿元,增长25.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降至近几年最低值28.96%。
2.财政收支平稳增加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415.83亿元和1245.2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分别增长12.4%和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2.4%,高于非税收入增速8.4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1.8%、23.4%和29.6%。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6亿元,增长9.4%,其中教育、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分别增长8.2%、2.8%、29.5%、110.2%。
3.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33元,同比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656元,同比增长7.9%,实际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871元,同比增长8.0%,实际增长6.1%。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人均为33161元,同比增长7.3%;经营净收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继续回升,人均达到9972元,同比增长10.8%;转移净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均5662元,同比增长11.0%;财产净收入增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人均6861元,同比增长4.8%(见图5)。
图5 2012年以来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变化趋势图
(五)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1.重大试点取得突破
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综合试验区;“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均取得新进展;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全面承接国家保监会批复的创新项目试点、法人机构批设、保险资金运用、高管人员任职等4方面14条“一揽子”支持政策,国内所有自贸区已执行保险政策逐步落地,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落户开业;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海外仓及海外分销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复设立12个线下产业园区,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36.41亿元,其中出口额556.13亿元,进口额80.28亿元,分别增长157%和49.65%。
2.重点改革继续深化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订完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方案、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方案,出台《关于分类推进出资企业子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国家土地二级市场试点获批实施,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出台《宁波市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政策;特色小镇创建取得突破,杭州湾新区汽车智创、余姚智能光电、镇海i设计等7个小镇入围第三批省级创建名单。
3.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
大力推进去产能,不锈钢企业基本完成熔炼工艺设备淘汰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5%,较上年回落17.2个百分点,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在合理区间内。稳妥化解“两链”风险,截至2017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8%,比上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落实企业降本增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74元,同比下降0.25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订全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江北区农旅融合改革创新有序推进。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1.生态环境整治见成效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收官,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放治理、老旧车淘汰、大型燃煤机组清洁化改造等一批专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5.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下降5.1%,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强势推进治水剿劣,在全省率先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安排治水项目1568个,“垃圾河”、“黑臭河”治理成效明显,剿灭劣Ⅴ类水任务全面完成,通过省级剿劣验收,全市水质优良率提高到71.3%。制定出台《宁波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产消全过程管理。
2.民生保障进展良好
物价保持平稳,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8,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下降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涨幅持续回落,6月小幅回升至109.9,之后再持续回落,12月为105,同比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的排名第47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51万人,增长2.82%,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2%的低位水平。民生实事工程进展顺利。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宁波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质量性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后劲相对不足、局部领域风险隐患仍较突出等,需要在下阶段发展过程中引起关注。
(一)企业经营难度依然较大
一是经营成本依然高企。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2017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企业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截至12月末,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指数已高达107.8,比上年年底提高了10.8个点,是201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用工成本具有一定的上涨刚性。二是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当前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智能化改造、创意设计、管理等方面人才短缺较为突出,不少企业面临人工成本高企与招工难并存、高端人才数量不足与普通技工短缺并存的双重压力。土地指标制约突出,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随经济逐步回暖呈“井喷”之势,不少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反映土地指标制约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一是民间投资仍处于低位。2017年,宁波市实现民间投资2298.1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45.88%,明显低于全国(60%以上)、全省(58%左右)平均水平。工业投资仍处于低位,同比下降6.5%,是全省11个城市中唯一负增长的,其中石油加工、化学纤维、化学制品等产业占比较大,对工业投资增长的支撑明显趋弱,降幅分别高达61.8%、55.7%和40.6%,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6.8%。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重大产业项目接续不足。同时,受土地、政策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低位增长,投资增速实现持续回升压力较大。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是房地产领域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商品住宅库存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但是商业地产过剩问题仍较为突出。近几年,受网购分流、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不够快等因素影响,当前宁波市商业综合体过剩情况明显,部分传统商业综合体甚至处于临近关闭状态;办公楼宇扩张较快,部分楼宇空置率偏高,目前全市商业地产消化周期仍处于相对高位。二是金融领域风险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全市的银行不良率已持续下降至近几年的最低水平,截止12月底为1.8%,但是我市局部地区、部分业态金融风险亟待关注,个别村镇银行和个别县(市)区不良率仍居高位,非法集资、新金融业态等领域潜在风险仍较为突出,跨行业、跨区域的交叉性金融风险隐患较多。
三、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
(一)世界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复苏态势
全球经济总体上仍然保持复苏态势。从主要区域来看,欧洲经济逐步回暖,12月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上升至116,制造业PMI为60.6%,均为2011年以来新高。就业市场得到改善,失业率为2009年以来最低值;美国经济保持回升,2017年GDP增长2.3%,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失业率4.1%,为历史低位,美国消费者信心攀升至2004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经济增速高位趋缓,已连续第八个季度保持扩张。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有所分化。从政策环境看,美国10月正式启动缩表,欧央行表示2018年可能缩减QE规模,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走高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趋于收紧,对部分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经济体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看,虽然潜在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不确定因素也都会影响世界经济正常增长,美联储缩表、欧盟退出量宽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世界经济热度,但主要经济体整体发展势头仍然较好,国际贸易较为活跃,2018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10月10日,IMF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较7月份上调0.1个百分点,调至3.7%(见表1)。
表1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
(二)国内经济:运行平稳,新思路助推新发展
2017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GDP增长6.9%,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挖掘机、金属集装箱等产量分别增长77.2%和48.3%。但也应看到,随着终端需求逐渐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受房地产调控、利率上行、可售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持续放缓,2017年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8.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较上半年出现回落,制造业投资低位增长,增速仅为4.8%,下半年以来增速持续低于5%,将影响2018年产出水平。总体上看,随着原材料端收缩带来的资产负债表改善效应逐渐减弱,以及社会总体需求趋于稳定,宏观经济短期内将围绕供需均衡进行波动,但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工作重心将更加侧重于对先进制造业、新兴制造业的培育,加大对产业跨界融合的支持,经济发展质量有望得到提升,潜在增长动力将被激发,因此,经过短期调整后,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平稳小幅上行。亚洲开发银行继续维持对2018年中国GDP增长6.4%的预测,但IMF将预期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6.5%。(见表2)
表2 主要权威机构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三)宏观政策趋势:调控更稳、政策更活、监管更严
新常态下,新的金融中介、金融工具、金融模式等不断涌现,对政策灵活性和精准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提出,我国未来宏观调控要把握好“度”,主要体现在:(1)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因此单一的货币政策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引入宏观审慎后将形成双向调控,更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2)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虽然此类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中,利率和汇率市场的灵活性将会不断提升。(3)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央行、银监、证监等部委正在逐步加强对诸如银行同业融资、场外融资、期货违规融资等方面的监管,旨在进一步降低金融市场杠杆,虽然短期内将导致整体利率上行,并影响实体经济的扩张性需求,但从中长期看,监管体系的完善将有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总体上看,2018年我国政策环境保持稳定,监管政策对于货币流通性和利率水平的影响将加大。
(四)新形势下宁波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存在的机遇
(1)面临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年初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宁波未来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一批开放、创新、产业平台将会加快推进建设;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的进一步深化,智能经济发展提速,“3511”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将逐步形成新的增长极;目前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由省政府批复,在积极落实方案过程中,港航物流中心、投资贸易便利化先行区、产业科技合作引领区、金融保险服务示范区等建设将会加快,城市的产业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2)面临创新转型引导力度加大的机遇。10月13日,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制造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推进供应链协同制造,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倡导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十九大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强化基础研究、应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可见,今后国家的政策重点将全方位、更系统地聚焦于创新和转型。宁波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对外依赖度较高,经济的敏感性相对更强,进入调整期的时间要早于全国、全省,由于在制造业、贸易物流等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在高精尖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当前的国家政策导向将有利于宁波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从而更早地走出调整周期,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3)面临新一轮产品进口替代周期的机遇。长期以来,进口产品在部分领域处于垄断地位,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随着我市企业研发能力和资本实力的提升,产品逐渐向中高端发展,在成本优势下有望取代部分进口产品市场,从而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成长。进口替代型企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加工类企业。随着传统的代加工模式进入白热化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一方面开始创建自有品牌,并逐渐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宁波东西芳家纺用品设计有限公司;一方面通过跨国并购,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利用销售渠道和生产成本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如均胜电子。另一类是高科技型企业。部分产品长期被国外企业技术垄断,一批高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打破垄断来拓展国内市场,如激智科技、江丰电子等。随着进口替代速度加快,一批企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成长性得到充分挖掘,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面临的挑战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市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一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我市制造业较为发达,在生产性服务领域具有较大需求,但目前相关企业经营规模小、散状分布的特征突出,在服务业中的占比较低。根据国际经验,一般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在70%左右,占GDP的比重为35%左右,目前宁波这两项指标均低于该标准10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服务层级相对不高。我市多数企业提供的只是知识和技术服务链上的低端服务产品,自身的研究开发投入明显不足,而商务服务业中则是以劳务派遣为主的低端人力资源服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专业商务咨询等新兴行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难以适应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高端培训、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会计法律、信息咨询和技术标准检测等具有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的高端服务需求。
(2)生态环保约束进一步强化。当前,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从2016年7月至今,中央已派出多批环保督察组对地方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督察,有关水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污染等防治的政策也密集出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在一段时期内都将形成挑战,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污染处理设备以保证生产环保达标,将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弱化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短期内难以完成达标要求,将会影响正常生产;对于电镀、印染等高污染产业来说,规范化将导致一批企业“关停转”,从而影响关联产业的正常运行。
(3)港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交易港。2017年3月份,国务院公布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确立了上海自贸区“三区一堡”的新目标,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目前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已初步形成,一旦方案得到国家批复,政策的虹吸效应将会导致我市大量物流、航运、金融、贸易等企业到上海注册,大批口岸贸易货物从上海进出港,宁波舟山港的比较优势将显著弱化。
(五)宁波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从内外环境看,国际需求稳中有升,国内需求趋于稳定,由于宁波外向依赖度较高,外部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宁波经济发展。从近几年的走势看,全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2015年、2016年、2017年GDP增速分别为8%、7.1%和7.8%。从主要指标走势看,宁波交通运输呈现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制造业用电、金融存贷等均实现回升,工业经济运行稳定。预计2018年全市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增速为7.5%左右。
1.工业经济总体平稳
从宏观层面看,工业经济由重增量向重质量转变,2017年新增大项目投产较少,2018年工业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存量提升。从中观层面看,作为主导产业的汽车制造业仍将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保持稳定,宁波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完善,随着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2018年有望继续乘势而上。从微观层面看,企业经营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29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58次,涉及金额达269.2亿元,以杉杉股份、中大力德、均胜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将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要看到,随着工业价格逐步见顶回落,且化工等部分行业设备产能利用率提升空间较为有限,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然不牢。预计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2.有效投资有望保持回升
从政策面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吸引更多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关主体的投资意愿有望被进一步激发。从各类平台的项目招引成果看,第七届智博会期间45项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07亿元;首届世界象商大会现场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59亿元;2017浙江·台湾合作周宁波专场活动中我市共有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近30亿元,这些都将为2018年投资提供重要支撑。从主要领域看,随着PPP项目规范化水平提升、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2018年一批重大项目有望实现开工,将促进基础设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随着效益持续改善,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有望得到提升,在2017年较低基数的背景下,2018年工业投资有望实现回升;由于房地产市场热度逐渐下降,相关投资意愿将会减弱,同时因近期土地出让面积增长缓慢,2018年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的增长空间也较为有限,2017年,住宅用地出让面积仅增长4.16%,商服用地出让面积下降32.03%,同比回落53.21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3.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消费市场以稳为主,回升的基础尚未夯实。从趋势看,促进消费增长的动力有:占比1/3以上的汽车类消费保持回升态势;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等零售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将点状的集中消费逐渐转变为块状的区域型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群体,提升整体消费能力;企业利润的持续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短期消费的增长。但也要看到,居民负债上升较快,将挤占当下消费,2017年,住户贷款中的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35.8%,增速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将会对生活性消费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仅增长5.1%,增速低于上半年2.9个百分点,生活必须品类商品持续低位增长,增速仅为4.8%。总体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仍将保持稳定,预计2018年增长10%左右。
4.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当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仍然保持复苏,世界需求短期内有望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对于出口产品数量来说仍将有利,但随着原材料、工业品价格的逐步回落,出口货值增长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不利于贸易稳定定价,较多出口加工企业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汇兑损失;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2017年以来国外针对我市企业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加,将不同程度抑制了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综合来看,未来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价格对于出口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在2017年较高基数的背景下,预计2018年全年出口增长10%左右。
5.物价水平小幅回升
从工业生产看,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指数见顶回落的迹象较为明显,2017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13%,连续10个月出现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6.7%,比年内高点回落2.3个百分点。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趋稳,近期铁矿石、焦煤等主要商品价格未再创新高。随着货币流动性趋紧、终端需求趋于平稳以及同期基数显著回升,预计2018年工业生产者进出价格指数将出现回落。从消费价格看,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逐步传导到消费品,除食品以外的多数商品均有涨价压力;猪肉等部分农产品受市场需求周期性回升、生产端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价格有望继续上行。预计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左右,略高于2017年水平。
四、2018年宁波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2018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宁波建设“名城名都”奋斗目标,全力推进重大战略平台打造、重大创新示范引领和都市区极核功能培育,要更加注重经济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作用的发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围绕重大战略实施,抓紧谋划加快落实
1.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综试区创建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加快综试区的申报争取,尽快确立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和地位;深化政策举措谋划,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五通”导向,做好港航国际合作、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国别合作、金融保险支撑和人文交流促进等文章,更好地契合国家战略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自由贸易港”,宁波要加快启动研究申报,积极争创自由贸易港,争取新的政策优势,推进港航物流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跨国物流企业区域总部、供应链服务商等集聚,寻求我市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红利。
2.谋划“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
全面对接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综试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等全市重大战略,加快谋划宁波参与建设的思路,形成一批增量型的科创、金融、文化、人才、国际化等功能载体。推动大通道与枢纽建设、项目与现代物流服务功能、要素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等联动发展,推进建立一批交通枢纽门户区和产业功能区,加快多式联运试点,培育全国性的物流仓储基地,谋划申报临空经济示范区。要围绕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新导向,积极争取宁波新的定位,在交通网络构建、信息网络建设等关键领域探索一些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
(二)着力重大试点突破,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1.加快重大试点推进
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方面,聚焦八大千亿级细分产业,实施系列工程。紧盯智能经济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产品和配套产业,打造示范平台、项目和企业。加快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工业投资等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结合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培育引进金融(保险)机构法人总部,做大做强移动金融、跨境结算、专业保险等金融功能和综合性平台。加快建设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做强科技大市场,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争取央企、军工高端技术成果与民企的合作,促进军民融合示范。
2.发挥服务业支撑作用
重点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施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意见,推进大健康、节能环保等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加快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建设。
3.统筹整合重大产业平台
加快提升发展、联动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依托大产业大项目优势,着力打造全省第一的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综合试验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航运金融产业,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和财富岛”。推进中意生态园、慈东中捷产业园等基地的国际产业合作。发挥两个科技城集聚和溢出效应,新材料科技城重点激活众创空间、新材料研究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的科技孵化作用,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重点以海洋研究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等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依托,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基地。
(三)着眼夯实发展后劲,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1.力促投资效益提升
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构筑对宁波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关键性作用的“四梁八柱”。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启动开展2049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战行动,加大“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项目攻坚力度。
2.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探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创新“多评合一”的中介服务新模式,试点实施金融机构依法持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6大创新举措。推进政府性项目审批改革,缩短审批时限。
3.力促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修订政府核准投资目录,全面依法放开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完善“1+X”政策体系,进一步推广PPP模式,放宽民企准入门槛。
4.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
强化项目谋划与招商信息的对接合作,加强区位环境、产业配套基础、土地空间资源、企业投资意向等梳理,制定落实招商路线图和个性化招商方案。以浙商、甬商回归为牵引,办好上海、北京等地宁波周招商活动,协同抓好激活民资、对接央企、引进外资,招引更多“大好高”项目。
(四)聚焦提升内生动力,加快重点改革推进
1.稳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相关企业混改,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资本投资结构。
2.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制定出台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实施细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探索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好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的先行先试优势,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争取在全国率先试点“三挂钩”政策。完善特色小镇培育机制,结合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总规修编,提出新一轮卫星城中心镇发展方向,优化调整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推动做好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宁波市统计局.2017年前三季度宁波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tjj. ningbo.gov.cnread20171027/30397.aspx.
[2]祁京梅.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及走势预测[EB/OL].国家信息中心,http://www.sic.gov.cnNews457/8526.htm.
[3]李若愚.当前金融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J].经济预测与分析2017(37).
(作者单位:宁波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