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及2018年展望
励效杰
摘要:2017年,宁波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服务业领域多项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推进。发展呈现规模总量稳中有升、优势产业转型加快、网络零售快速发展、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和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等主要特点。同时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有待加速和金融领域问题不容忽视等问题。从服务业发展面临形势看,主要有国内外宏观环境逐渐向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如火如荼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等。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文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新兴业态提速发展和优化金融发展模式等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转型升级;竞争力;宁波
2017年以来,宁波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服务业领域多项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推进。
一、2017年宁波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宁波服务业总体上稳中趋好,消费需求逐步回暖,新业态快速发展,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服务业继续引领全市经济增长。
(一)规模总量稳中有升
2017年,宁波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27.3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与2016年持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0%,比2016年降低1.8个百分点,三产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2%。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宁波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47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普遍向好,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546.7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2016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550.8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1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29%,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税收增速高于二产,2017年全市三产实现税收982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43.4%,同比增长22.7%,高出二产税收增速16.3个百分点。
(二)优势产业转型加快
交通运输增势良好,2017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一是全社会运输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5.3亿吨,比上年增长13.5%,货物周转量2713.5亿吨公里,增长18.1%。其中,水路货运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2281.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5%和19.9%;公路货运量2.9亿吨,货物周转量431.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3%和12.1%;铁路货物运输量2446.3万吨,增长2.8%;民航货物吞吐量17.0万吨,增长12.1%。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1.1亿人次,增长1.5%。二是港口运输表现突出。受长三角地区内外贸强劲增势、“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影响,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0.1亿吨,比上年增长9.5%,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5.5亿吨,增长11.1%。全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460.7万标箱,增长14.1%,吞吐量居全球第四位、全国第三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6.6万标箱,增长13.9%。三是海铁联运增势强劲。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东风,宁波海铁联运开启了“爆发之路”,2017年宁波—舟山港共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0%。商贸经济高位趋缓,2017年宁波全市限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4159.4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外贸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完成口岸进出口总额138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7600.1亿元,增长21.3%,其中出口4984.2亿元,增长14.3%;进口2616.0亿元,增长37.3%。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进出口额1984.2亿元,增长21.0%,其中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额197.9亿元,增长26.8%。存贷款增速有所回升,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2017年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三)网络零售快速发展
2017年,宁波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2.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7.8亿元,增长10.4%,继2015年突破3000亿以后又一次迈上新台阶。网络零售增长提速,2017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13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跨境电商表现抢眼,“618”首日宁波跨境电商进口零售交易量突破百万单,达到109万单,交易额达到2.07亿元,交易量、交易额均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10月17日小红书华东仓在宁波保税区正式开始运营,这意味着宁波跨境电商贸易再添新军;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36.4亿元,增长135.6%,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80.3亿元和556.1亿元,分别增长49.7%和156.9%。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2017年,宁波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快于全市平均进度5个百分点以上。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国际邮件交换站功能正式开通,实现了宁波往来海外国际邮件的直运出境。宁波舟山港集团完成北仑港区多用途码头交工验收,项目总投资5.4亿元。象山现代物流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已累计完成项目总投的75%以上,公共服务中心(一期)集企业办公、货运停车、零担作业、产业仓储、城乡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投入使用,招商物流二期、高新物流项目也都在加速推进中。溪口佛教名山项目、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项目等旅游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
(五)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2016年12月,继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五年后,宁波又成功进入全国37个“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名单。为扎实做好“十三五”服务业各项工作,宁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认真研究规划服务业发展和布局,编制实施了相关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全面推广和深化“营改增”工作,并专设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为宁波市开展“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科学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布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制约宁波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7年,宁波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突破,但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国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有待加速、金融领域问题不容忽视等诸多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受大项目带动减弱影响,2017年宁波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跌破历年来一直保持的两位数增长速度,并呈现逐月下滑态势,整体行业投资后劲明显不足。例如宁波市交通基建项目受地方政府融资、土地保障等方面政策变化影响,全市交通投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招商难也导致重点项目推进受阻。目前项目招商无论是区域间还是区域内均面临激烈竞争,招商难度愈来愈大。对于好的优质项目各地均放出大招,极力招揽,宁波市在国内同类城市中招商优势并不显著,区域竞争力不强,招商难度非常大。另外,宁波部分区域行政区划调整导致了部分项目的进展放缓。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加快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信息网络、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服务产品将成新的消费热点,绝大多数服务业面临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也是宁波市产业发展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但部分服务业存在比较明显的过剩,如商业综合体显著过剩。受网购分流、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不够快等因素影响,宁波市商业综合体过剩情况明显,部分传统商业综合体甚至处于临近关闭状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困扰尚未破除,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比如,服务业企业大多实行轻资产运营,核心的资产是专利、商标、技术诀窍、商业模式、品牌、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知识产权质押政策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与服务业相关的价值评估体系、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手续繁琐,成功率低,贷款成本高。部分具有混业、跨界特点的服务行业和业态还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问题,财税金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不足。
(三)服务贸易发展有待加速
在经济新常态下,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尤其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驱动下,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的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接近四分之一并将继续稳步上升。与国内同类型城市相比,宁波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宁波亟须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四)金融领域问题不容忽视
2017年末,宁波全市不良贷款余额376亿元,同比下降22%,不良贷款率为2.15%,比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下降0.78个百分点,但和全省全国相比仍处于高位,主要仍然是担保链风险、恶意逃废债等因素造成的。同时,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合计余额仍高达数百亿元,存量风险的化解仍需时日。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仍显不足。截至2107年底,本外币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下降0.4%,其中短期贷款下降1.1%。新增贷款中,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住户贷款47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69%,制造业新增贷款77亿元,尽管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加,但占比仍明显偏低。另外,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企业贷款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仍是喜欢传统的抵押贷款,倾向放贷给资质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对于规模小、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仍存在惜贷现象。
三、2018年宁波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逐渐向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如火如荼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宁波服务业的质量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一)国内外宏观环境逐渐向好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经济总体向好。目前,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地区5月份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均在50以上,经济增速均比预期要好。目前国际主要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也整体乐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初步估算,2017年全球贸易规模将增长4.6%,高于近三年增幅,全球经济增长3.5%,预计将创下六年来的最快增速;世界银行也预计由于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回暖,市场信心改善,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16年的2.4%回升至2.7%; IMF(国际国币基金组织)也将全球经济增速上调至3.5%。另外,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在震荡中缓慢回升,考虑到OPEC达成减产协议、俄罗斯承诺降低原油产量,国际油价会比2016年有所上涨,这将有利于改善国内原油输送行业的经营状况。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供需总体平稳。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良好,生产指数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消费平稳增长,贸易转好迹象明显。
(二)“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
2018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五大任务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三去”。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去产能,有利于优势企业的生存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相应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通过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相结合,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有利于化解高库存和抑制泡沫,防止房地产业增长大起大落。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发展股权融资、推进市场化和法治化债转股,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强金融业的融资服务能力,在服务实体产业中实现自身良性发展。二是“一降”。通过降低要素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有利于为各类服务主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动力。三是“一补”。通过推动精准扶贫脱贫、加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投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推广应用PPP模式,将为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奠定基础。
(三)实体经济振兴如火如荼
实体经济不仅指工农业,还包括大部分服务行业,要改变服务业是“虚”产业的认识。当前,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能力,促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攀登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水平,有利于具有生产率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其有更多资金可以用于主动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将提振包括很多服务企业在内的发展信心。与此同时,振兴实体经济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避免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和膨胀,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创新金融工具,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防止社会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和房地产市场沉淀。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8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以及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放水养鱼”,将会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同时,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合理安排教育、医疗、社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这些也将有利于相关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相应国家号召,宁波市服务业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宁波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基本实现“一窗式”审批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158个窗口整合为8类综合办理功能区和87个“一窗受理”窗口;针对当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中梗阻问题的重点项目,宁波市政府积极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对服务业领域中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解决,推进项目的顺利进展。
综合以上因素的叠加效应,考虑到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制造业有所回升,初步预计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左右,增加值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左右。
四、2018年宁波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2018年,宁波市服务业应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负面清单”改革,完善环保、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准入条件。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加强产权保护,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及线上线下企业的平等竞争。推进全市统一市场建设,消除各地方对外地企业的歧视性规定和行为,取消各地方对本地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违反规定的优惠政策。
三是增大服务类政府采购的比重,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动产融资服务。以培育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面向社会资本扩大市场准入,增强竞争活力进而降低服务价格。
四是建立统一高效、开放包容、多元共治的监管体系,探索适合于“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监管方式,更好引导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化及产业化,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完善对事中、事后进行监管的规则,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对服务市场进行有效、及时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对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要开展常态化的市场监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降低服务业的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落实政府已经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实行相同的水价、电价、煤气价。加大对服务业的税收支持力度。
二是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研究制定对“轻资产”运营的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政策,缓解服务业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状况。引导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服务。鼓励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支持服务业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
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应用工作,提高信用信息的质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跨部门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各行业信用信息、各地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应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失信行为、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进一步加强对守信行为、守信主体的联合褒奖;大力培育诚信文化,树立诚信风尚。
(三)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一是积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培育创建梅山新区,加强制度和政策创新,将其建设成为宁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承载区;鼓励宁波保税区争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开展文化保税贸易业务;依托甬港之间的特殊渊源,用好《CEPA服务贸易协议》相关政策,加强与香港服务业企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甬港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
二是加强与中东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保加利亚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宁波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文化“驿站”,大力宣传和推广宁波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推动宁波传统文化加快“走出去”;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的合作,鼓励宁波相关教育机构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增加双方互派留学生的数量;扩大旅游服务出口规模,加大宁波重点旅游资源在相关国家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吸引中东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赴甬旅游。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国际航运和跨境电商等服务贸易业务。推动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充分发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强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相融合的外包业务开发,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出口;推动国际航运服务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宁波港口资源优势,依托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克罗地亚里耶卡港、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和波兰格但斯克港等中东欧重点港口,并逐步拓展到其他“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共同打造海上新丝路运输大通道;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服务,抓紧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开发和服务,努力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宁波服务贸易的一个新增长极。
四是加强园区和企业主体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差异竞争”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特色园区,推动各领域服务贸易集聚发展;吸引国内外大型贸易型、功能型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宁波,带动全市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鼓励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加强对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和旅游企业“走出去”布点的支持。
(四)加快新兴业态提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业态。
二是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促进信息技术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金融、教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贸易业态,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三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支持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采购与营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引导企业开展保税物流、离岸金融、电子产品和飞机发动机检测维修等服务,推动加工贸易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四是拓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建立服务外包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对服务外包领域急需的新职业开发。
(五)优化金融发展模式,有效释放金融风险
一是提升服务金融能力。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服务机制,谋划并定期公布重点投资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帮助解决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加快金融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发挥政府性资金杠杆作用。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和政府性资金存放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贷款结构的考核,进一步提高项目贷款占比。加大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三农”融资门槛和成本,增加融资额度。统筹安排土地、资金等资源,引导贷款投向中小企业和标准化工业厂房建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整合政府资产、资源和资本,进一步做强做大政府性投资公司。
三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金融形势季度分析会、专题会等联系会议,加强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各行业协会、各金融机构或组织的沟通联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对各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内容,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呆账核销力度,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贷款,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债权。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保持对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构筑金融安全区,确保金融资本真正用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风险防控。充分运用优惠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在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宁波市统计局.2017年前三季度宁波市经济运行情况[R].2017-10.
[2]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会汇报提纲[R].2017-10.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